分享

先吃肉再吃饭更好!医生给糖友的3条饮食建议,帮你控血糖

 wupin 2019-12-05

不想错过小九的健康知识?

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咱们就能不见不散啦~

人生三大问题:

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三个问题更是一个难题,一不小心吃错了、吃多了,血糖值分分钟异常!

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9)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焱为糖友们总结了3个超级接地气的饮食建议,跟着小九来看一下吧!


·糖尿病患者啥都可以吃,

关键是怎么吃!

管住嘴是内分泌科医生常挂在嘴边的医嘱,也是糖尿病患者十分注意的事情,然而关于如何管住嘴,却不是只有三个字的简单事情。

于是有些患者嫌麻烦,不管不顾随便吃,有些患者唯恐血糖波动,什么都不敢吃。对于后者,李琰表示,糖尿病患者不是什么都不能吃,什么都能吃,主要是怎么吃的问题,盲目禁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长期来看,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糖友吃饭第一条:

先吃肉和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

我国饮食的特点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其升糖效果最为明显,因此也成为糖友们严格控制的食物。还有人说,自己在减肥,不吃主食。实际上,也是希望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达成减肥的目的。

李焱作为医生,自己也尝试过不吃主食的方式减肥,但尝试了一段时间,“整个人烦躁不安,焦虑、便秘、口臭”,于是就放松开始吃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简单粗暴的不吃主食,很难坚持下去,对健康并不是好事儿。

如何在吃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还保证血糖平稳呢?

李琰表示,糖尿病患者先吃肉、蔬菜,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再吃碳水化合物,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这一结论得到了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研究支持。

研究中第一组人现吃碳水化合物再吃肉食和蔬菜,另外第二组先吃肉和蔬菜再吃碳水化合物,结果显示,第一组的人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都会迅速升高,而另一组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没有那么明显的升高。

李琰解释,这种饮食对于血糖的影响机制是,先吃肉和蔬菜,这类食物先进到小肠,充满小肠,之后碳水化合物再进入小肠,可延缓碳水的吸收速度,通过改变进餐的顺序,可改善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

糖友吃饭第二条:

少吃多餐,细嚼慢咽!

大多数人都是一日三餐,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但是李琰介绍,与每日三餐相比,少吃多餐可以进一步辅助血糖管理。

一项纳入了181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同等热量,实验组每天6次进食,对照组常规每日3次进食,三个月后的对比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物理分餐的实验组血糖控制得更佳。

李琰表示,少食多餐也是通过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达到控糖的目标,“本来正常俩小时吸收体内,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持续到4个小时”。

不过,他也强调,少吃多餐的前提是总热卡相等的情况下分食多餐,如果在三餐中间吃零食,总热卡增加,对血糖反而不利。


糖友吃饭第三条:

多吃膳食纤维

怎么吃很重要,吃什么也有讲究。现代饮食越来越精细,吃得越来越精致,但实际上,健康的饮食方式要保证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

201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普通人群每天摄入25-29g膳食纤维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以及死亡等事件风险。

李琰介绍,膳食纤维有吸水性,不仅可以增加饱腹感,帮助减重,还可以预防便秘。高纤维饮食可以通过改变糖尿病患者的肠道细菌,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帮助改善血糖。

天然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物、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日常可以多吃。

其实,以上3个糖尿病饮食原则,是得到过研究数据的支撑的,希望更多人相信这些原则,并坚持下去。

“饮食和运动动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没有两者的结合,血糖控制必然一塌糊涂。”李琰在发言中强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