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江山携手 2019-12-05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原上海港务局民生路码头,东起洋泾港,西至民生路。岸约长约740。曾是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旧称英商蓝烟囱码头,已有逾百年历史。坐落其中的庞然大物——八万吨筒仓,曾顶着亚洲最大容量散粮筒仓的烫金名头,现在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重要的工业遗产。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遥望而去,八万吨粮食筒仓散发着与大上海摩登感极具反差的粗放的气场。30个大筒组成长140、高48连续而厚重的立面,气势磅礴。远观,老旧孤独的仓储库房寂静守立江畔,没了当年的辉煌,却多了份历史的沉淀和沧桑。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有人以为八万吨筒仓(照片左侧建筑)历史悠远,其实不然,它建造于1995年,由当时的上海民用设计院设计。两座相连的高大筒式建筑——容量分别为8万吨和4万吨的粮食筒仓守立在江畔,曾服务于米、糖这两项攸关上海市民生活的重要货物。“民生”两字可说实至名归。照片右侧的建筑——四万吨筒仓,建造于1975年。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民生码头随着黄浦江岸线产业转型、工业外迁而退出了历史舞台,8万吨筒仓也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褪去原有的仓储功能。虽然建成时间只有短短的22年,但作为不会再出现的建筑类型而具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筒仓的建构直接呈现了因工业生产的需求而具备的巨大的力量。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工业时代的繁华褪去,沉寂多年的民生码头,随着浦江两岸滨江贯通而焕发新生,八万吨筒仓也以此为契机完成第一期的改造工程。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过洋泾港向西看,开阔的亲水平台,两台老码头遗留的大吊车屹立江边。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红色步道、黄色吊车。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远处陆家嘴的高楼清晰可见。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厚重与轻盈在此交织。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历史与当代在汇合。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走近这幢庞然大物,传送带的钢铁框架和筒仓混凝土的质感,依旧有着呼之欲出的工业时代气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那一瞬,仿佛机器轰鸣,工人往来穿梭。似乎筒仓里的粮食装满了,又全部运走。倾泻而下的散粮,在时光的消逝中慢慢地、慢慢地变少,直至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八万吨筒仓和四万吨筒仓之间由一座钢结构天桥相连。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八万吨筒仓工业仓储建筑,其巨大尺度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每一个第一次见到八万吨筒仓的人,都呈现出一种极度仰视的姿态。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八万吨筒仓的南立面。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现在,面向黄浦江一侧的筒仓北立面加装了外挂自动扶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自动扶梯从三楼开始,每一层以8左右的高度跃升,直至七楼顶层。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它将三层的人流直接引至顶层展厅,使人们在参展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北侧黄浦江以及整个民生码头的壮丽景观。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它以轻盈简约的形式,低姿态地融入筒仓建筑,即满足交通等建筑功能需求,又成为市民观景的最佳去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建筑重新利用所注入的新能量。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担任八万吨筒仓改造设计工作的是著名建筑师柳亦春,他曾设计过徐汇滨江龙美术馆等基于工业遗产改造的建筑。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设计师很明白“改造性再利用”关键在于为某一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并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20171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就设八万吨筒仓及周边室内外空间,展期三个月。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筒仓建筑的底层和顶层是主要的展览场地。一层似乎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状,头顶上一个个金属锥体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序列。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这一个个巨大的漏斗是否就是用作灌装粮食的?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筒仓底层的十多个大漏斗从空中垂下,每一个漏斗之下,都有一件与之在视觉上相呼应的公共艺术品。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筒仓顶层空间,展出内容着重凸显上海元素,主题包括城市微更新、两岸贯通实践案例等。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八万吨筒仓北邻黄浦江,在建筑的顶层我们可以看到四周都是高高的排窗,排窗上有一排圆孔形窗。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透过大窗,就能看到滚滚北去的黄浦江和杨浦江滨。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杨浦大桥近在咫尺。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顶层的一个筒状建筑结构。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一件名为《仓声·品》的装置作品,由1000个太阳能自发声音箱和1000个不同的食物器皿组成,它利用筒仓内部的圆形空间以及环绕而上的楼梯,犹如一个巨大的水泥山谷,组合成别具感染力的声场,昔日储放粮食的地方,被转化成一个精神食粮的发生器。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我想这一定就是所谓的筒仓了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经过改造的筒仓,人们可由螺旋楼梯上下。仔细观察筒仓的墙壁真的还能看到一颗颗谷粒。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在筒仓底部向上仰望。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作为重要的工业遗产历史底蕴深厚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2017空间艺术季选择8万吨筒仓这座老建筑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市民享受公共空间、欣赏公共艺术的平台,也将加深市民对于上海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思考未来上海发展的方向。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这是在筒仓的顶层拍到的民生码头滨江。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这是在外挂自动扶梯的顶层透过玻璃窗拍到的黄浦江照片,真是窗含黄浦一江水两岸景色五十里。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浦江东岸(3)民生艺术港

这次主展览借助空间艺术季活动平台,探索民生码头地区复兴策略,进而推动民生码头的整体转型及功能升级,提升民生码头及滨江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激发这片区域的活力,打造文化+生活集聚区,形成新的文化热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