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变迁(十四)诗话扬州

 闻理书屋 2019-12-05

十四、诗话扬州

    中国,诗歌国度;扬州,江海诗城。

    有记载的扬州最早的诗人,应当是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她为“和亲”远嫁西域乌孙国,日夜思念故乡,写下“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的诗句。

三国时的曹丕也写下了《广陵于马上作诗》等诗。

南朝时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长干曲》,诗中有“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两句,生动表现了扬子江上的“弄潮儿”的形象。

隋唐是扬州历史的转折点,扬州襟江带海,发展成为隋唐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对外交流的门户,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隋唐扬州城市也空前的繁华,有“子城”与“罗城”两座城池。子城,又称“牙城”或“衙城”,原隋炀帝的“宫城”所在,成为扬州大都督府以下官衙集中的地方。蜀冈下新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区,则称为“罗城”,亦名“大城”,城内河网密布,水运发达,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 俗谚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墙近斗牛”;“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反映了扬州城市的繁荣景况。

扬州交通便捷,城市繁华,又是开放的国际港口,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观光旅游,他们在此留连往返,纵情放歌,用诗歌记录了扬州的繁荣景象和市井生活。

最有名的当然是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来扬州,写下了这首诗。其中“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传唱千年,被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为扬州打造了一张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

潇洒的李白,一边喝着酒,一边作诗,壮游天下,所到之处,更留下诗篇与豪情。从李白的诗文看,他曾七次来过扬州。开元十四年(727)第一次到扬州时,李白才27岁,年少气盛,行侠仗义,一住就是一年。据他自己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因此在扬州结识的朋友甚多,诗酒流连。就在与扬州朋友告别时,不知是在城里哪一家酒店,他醉醺醺地写下了那首《广陵赠别》:“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他将坐骑系在垂杨柳下,并没有故意在朋友面前扭捏作态,而是豁达大度地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这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李白,漫游天下,说走就走,下次还会再来。

  8245月,白居易与刘禹锡相伴游览扬州,写下了“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名句。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中回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牧更是将江海诗城推向了辉煌。

833年,杜牧考中进士,此时的杜牧正值少壮,血气方刚,又是新科进士,更是贵胄之后,来到这春风十里的扬州,怎不如鱼得水,神采飞扬。

他用诗歌记录下扬州的繁华,“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对扬州的生活,杜牧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他曾经写过一首《遣怀》以示追悔:“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848年,杜牧赴京就职,想念仍在扬州工作的老友韩绰,于是绣口一开,便传颂千古: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徐凝《忆扬州》又让扬州赢得了“月亮的故乡”美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徐凝这首诗中的“三分之二”不但是诗意的,而且是新奇的,使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

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诗句,点出了扬州不但是生之乐园,而且是死之佳处,让人对扬州充满了神往。

唐代扬州本土诗人中,如今张若虚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月夜之景,抒发时光易逝之感慨,描绘闺中思夫之情感,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词清语丽,韵调优美。因其景象阔大、文辞华彩、且充满宇宙与人生之哲理,而被后人誉为“孤篇绝唱”。

纵观诗歌长河,描写扬州的诗句数不胜数,单唐代至少有158名诗人,其中不乏有骆宾王、李颀、王昌龄、孟浩然、崔颢、李白、高适、韦应物、顾况、刘禹锡、白居易、张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杜荀鹤等诗歌大家,他们写下吟咏扬州的诗篇至少有435首。

唐代的扬州,不愧为江海诗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