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吴江:“敲”“凿”一生 拼接箍桶记忆

 吴越尽说 2019-12-06








      时下,箍桶匠做出来的家用物品已经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而在我们周围依然有一小群人坚持着这份传统手艺。桃源镇青云社区百花路北侧,有一家不起眼的箍桶店,茅永根正在店里熟练地干着锯、刨等精细绝活,他是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源箍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箍桶至今已有近60年。

      在过去,箍桶匠是很吃香的。茅永根不到10岁便开始学箍桶,15岁时,茅永根离开师父单干,随着茅永根的手艺越来越好,他就自己开了一家店,不再像刚开始一样走村串户揽生意了。他的好手艺赢得了好口碑,上门生意络绎不绝。脚桶、提桶、粪桶、菱桶、马桶、饭桶、锅盖……不管是普通简单的还是工艺复杂的,在茅永根的手中最终都能成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实用又美观。因此,他被乡里邻居亲切地称呼“永根师傅”。

      永根师傅的箍桶店,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面,分成前后两小间,前面半间摆放着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木桶,一直摆放到门外,后面半间堆满了杉木旧料,空下来的地方才是永根师傅的“车间”。

      箍桶匠的本事就是“成人方圆”。永根师傅打桶大多以杉木为主材,因为杉木不会走形。打桶前要准备好锯子、刨子、钻子等十多样工具,每种工具在每道工序中有着不同的功能。

       从选材到成品,每个桶都要经过少则十多道,多则几十道的工序,锯木、刨平、钻孔、拼接、上箍等,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做到滴水不漏。

      第一道工序是锯木取料,将杉木锯断后,再通过剖、削、砍、凿等一系列工序将所需的木片定一个大致的型,然后用推刨通过内圆刨、起底刨、平短刨、座刨、抽刨、滚刨、斜刨等,然后将木板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圆木一类制作的难处在于用料估算的精确,要使一块块刨出来的木块拼起来正好呈圆鼓形,这需要悟性也需要多年的历练。木块之间用竹销串接起来,打上样箍箍紧桶坯。用特制的凹刨、圆刨分别把外壁、内壁刨得圆弧光滑、恰到好处,铁箍往上一打就成。用滚刨、细刨把上下口滚圆润、刨光滑,还要用线刨在外圈刨出漂亮的线条。

      一般的圆形器具要用到很多片木块,如果木块太少就达不到木制品的弧度,弧度不够,拼装起来就会有缝隙容易漏水,所以每块木板都必须做得十分精确,误差越小,漏水的几率就越小。将拼接好的木桶上箍后,再经过一番打磨修边,刨去粗糙的部分,磨平磨细磨光滑后,一个木桶便算是完成了,做完的木桶静放多日后就可以使用。

      在以前,箍桶匠也是村里很吃香的职业之一,两个扁圆形对合起来叫“合子”的木桶和一堆叫“子孙桶”的马桶是必不可少的婚嫁吉祥物品。尽管现在箍桶生意慢慢地淡了下来,但永根师傅却依然有滋有味地做着,因为箍桶陪伴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他希望能把这份手艺传下去,保留一个时代的印记。

      1.茅永根将挑选好的杉木用斧头劈成形。

      2.用推刨将木板加工。

      3.用钻子在木板上钻孔。

      4.将一块块刨出来的木块拼接起来。

      5.用钉锤敲凿铁箍加固木板。

      6.箍桶用的工具有刨子、锯子、斧头等二十多种而这些是其中一部分。

      7.永根师傅粗糙的双手已满是老茧。

      摄影:何清   撰文:庞崇崚

      2019-12-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