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瑾嫁豪门,自比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颖之星语 2019-12-06

绍兴历史上出现过五位杰出女性,侠女秋瑾,美女西施、孝女曹娥、情女祝英台、才女唐婉,并称为“绍兴五女”。

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市城南塔山南麓,这里是秋瑾少女时代生活与习文练武之地,也是她1906年回乡后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秋瑾故居”四字,是著名的革命元老何香凝女士,亲笔题写于1958年。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秋瑾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

秋瑾出生于1875年11月8日,秋家自曾祖起就世代为官,父亲秋寿南,官至湖南郴州、桂阳知州。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秋瑾,偏偏不安于做一个大家闺秀,除了文史诗词,更希望能够像一个男人一样,骑马佩剑过大街。

秋瑾15岁时,就跟表兄学会了骑马击剑,自号“鉴湖女侠”。

1895年,秋寿南到湖南省湘潭县任职,秋瑾随父来到了湘潭。

当时的湘潭首富王殿丞,是曾国藩的表弟,见秋瑾秀美端庄,学识过人,于是为其子王廷钧提亲。

秋寿南深知王家背景,因此就应承了这门亲事。

秋瑾依从了父母之命,1896年4月20日,王家隆重地迎娶了秋瑾。

官商结合的婚姻,秋瑾算是嫁入了豪门,然而其自由奔放的个性,在婚后的封建家庭里,受到了种种束缚。

豪门中长大的王廷钧,是典型的纨绨子弟,在志趣、爱好、学识等方面,与秋瑾都没有共同的语言。

秋瑾婚后的压抑和苦闷,与日俱增,自叹:“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

秋瑾并以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自比,“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出生名门,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哥哥是淝水之战英雄谢玄,叔父是东晋名臣谢安。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名门望族,有“王谢共天下”之说,谢道韫承父母之命,嫁给了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然而王凝之的志向与情趣,与谢道韫相去甚远。

对豪门婚姻并不满意,因此就有了为何不嫁寒门出生的鲍参军之感叹!

秋瑾的婚姻,与谢道韫的婚姻,如出一辙。

1900年,王家纳资为王廷钧买得了户部主事之职,秋瑾随王廷钧赴京,后因八国联军入京而返乡,1903年再度赴京。

秋瑾在北京认识了王廷钧的同事廉泉的夫人吴芝瑛,廉氏夫妇思想开明,崇尚革命活动,秋瑾和吴芝瑛成为了知己。

1904年7月,秋瑾不顾丈夫反对,东渡日本留学,与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相交,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05年,秋瑾回国后,分别会晤了蔡元培和徐锡麟,并由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7月,秋瑾再赴日本,在黄兴寓所加入了同盟会,并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

1906年,秋瑾回国,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学,发展革命力量。

1906年12月,秋瑾母亲病故,秋瑾回到绍兴,处理完家事后,负责主持大通学堂校务,以学堂为据点,联络各地会党,准备在金华、绍兴等地发动起义,与徐锡麟在安庆起义相呼应。

起义时间原定时间为1907年7月6日,但因故延期至7月19日。

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了清廷安徽巡抚恩铭,在夺取安庆枪械库的战斗中,徐锡麟不幸被捕就义,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计划中的起义因此泄漏。

7月7日,浙江巡抚张曾杨,命令绍兴知府福贵,搜查大通学堂并逮捕秋瑾,福贵再命令山阴知县李钟岳负责执行。

李钟岳向来钦佩秋瑾的才华与学识,对秋瑾追求妇女解放,提倡民主革命,深怀同情之心,因此李钟岳一再拖延时间,希望秋瑾等人能够及时撤走。

7月10日,秋瑾等人已经知道徐锡麟失败的消息,但她拒绝了离开绍兴的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

秋瑾在自家的水井旁边,焚烧了关于革命活动的所有资料,保全了秘密不被泄漏。

在福贵的一再催促下,李钟岳被迫在7月13日,带领清兵前往大通学堂,为了阻止清兵开枪射杀学堂师生,自己坐轿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并下令“但加逮捕,弗许伤害”。

秋瑾没有逃走,也没有抵抗,被押至山阴县衙。

在审讯过程中,秋瑾只有一句话:“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话,至今流传。

7月14日,浙江巡抚张曾杨下令,“将秋瑾就地正法”。

李钟岳虽然努力抗争:“供证两无,安能杀人?”但是无法挽救秋瑾被害的命运。

7月15日凌晨,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秋瑾就义后,有人在绍兴轩亭口贴了一幅嵌名联,将秋瑾的名字嵌入其中,富涵深义: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上联出自先秦宋玉的《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下联出自《楚辞·怀沙》:“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得所示”。

这幅挽联表达了人们对秋瑾的崇敬与缅怀,后来由著名书法家沈定庵书写,挂在秋瑾故居内。

秋瑾遇难后,孙中山亲笔题写“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

吴芝瑛等人,将其安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与苏小小相邻。

秋瑾牺牲3天后,山阴知县李钟岳因“庇护女罪犯”为由,被革去职务。

李钟岳因为没能保护秋瑾而内疚自责,1908年10月29日,身缢身亡,了断红尘。这一天,距离秋瑾遇难仅仅百余天。

秋瑾故居堂前正中有一匾,上书“和畅堂”三字。

“和畅”二字,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惠风和畅”之意。

千古流传的《兰亭集序》云:“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秋瑾故居卧室后壁有一夹墙密室,是秋瑾当年藏放革命文件及武器的秘密场所,至今保存完好,唯人事皆已变迁。

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其义举,得到了社会崇高的评价和赞誉。

邓颖超1987年6月题词:“秋瑾女杰,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永垂不朽!”

康克清1987年7月题词:“秋瑾英烈,光照千秋!”

1979年8月,宋庆龄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