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记方剂5-扶正解表:败毒散、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

 昵称53964772 2019-12-06

体质素虚之人患外感病,只用解表药,不仅疗效欠佳还伤其正气;此时必须兼顾扶正,常用温阳补益的药配合解表剂。这是中医的优势,体现了因人而异,辩证治疗的主导思想。今天这一小节就来讲扶正解表的方剂。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简介:败毒散最早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又名人参败毒散;本是应对小儿元气未充,故在解表祛寒湿的同时用少量人参补元气,即“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名败毒散。后世推广,广泛用于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主要症状除恶寒发热、身体酸痛外,更多地体现在鼻涕鼻塞、咳嗽有痰;舌淡苔白,其脉按之无力。

1)巧记法:

穷人草梗茯,只抢钱财毒(川芎、人参、甘草、桔梗、茯苓、枳壳、羌活、前胡、柴胡、独活)

2)汤头歌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四时感冒有奇功

3)方解记忆法:

此方一共十味药,是益气解表的代表方剂。其中扶正益气主要体现在人参的加入,茯苓利水渗湿,也有一定的健脾胃的作用;其它药与前述时方的结构相似:羌活、独活祛风寒湿邪,前者走上、后者走下(在经方中二者是不分的,后世方细分了功用);柴胡辛散解肌,透少阳之邪;川芎行血中之气,调动气血;桔梗宣肺化痰,枳壳宽胸降气,一升一降畅通气机;前胡化痰、茯苓利湿,最后甘草调和诸药。

其中桔梗配枳壳,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调畅中焦气机的经典配伍,如:血府逐瘀汤、杏苏散、参苏饮)。

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木香;

简介: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同样用人参益气扶正,与败毒散的区别在于此方解表祛寒湿的能力较弱,而理气化痰的能力较强,可谓与前面所学的香苏散一脉相承;该方应用的典型应用是上呼吸道的症状;咳喘、白痰、胸闷等,尤其是病情反复发作,舌苔白,脉弱之时。

1)巧记法:略

2)汤头歌诀: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宜,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推

3)方解记忆法:

紫苏叶即可散寒解表又可行气宽胸为君药;葛根解肌透表与之配合;人参益气健脾扶正;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为二陈汤基本架构,配合前胡,祛湿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的基础上配木香更能醒脾宽中;此方没有用过于温燥的药,所以较为平和,适合体弱之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之病症。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炮附子、细辛

简介:这是一首出现在《伤寒论》少阴病的经方,非常经典。在六经辨证中用于太阳、少阴两感症;简单的可以称作:助阳解表。用于素体少阴体质,阳气虚,怕冷,神疲欲寐之人外感风寒之症。症状体现在虽发热恶寒,但脉摸上去反而沉、细、微;

1)巧记法:略

2)汤头歌诀: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3)方解记忆法:

《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阳虚之人外感,脉不浮反而沉,体现机体无力向外驱邪;必须用附子温里振奋阳气,鼓邪外达;麻黄打开汗孔以发汗解表;细辛辛温走窜,既能辅助附子温里又能辅助麻黄散外寒,其本身又有解热镇痛之功,可以退烧止痛。该方用于太少两感的急重症,临床使用,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时需要辨证准确;如果不发热或微发热,可以去掉细辛加甘草,变为麻黄附子甘草汤。

葱白七味饮:葱白、葛根、淡豆豉、麦冬、生地黄、生姜、劳水

简介:前几个方都是阳虚、气虚的扶正解表;而这个方虽然考试不做要求,但却为我们补充了血虚之人外感后的治疗方法,对临床还是有用的。如果病患感受外邪,但素体阴血虚少,汗血同源,一味的去解表发汗,肯定损伤阴血,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它。葱白、葛根、淡豆豉、生姜解表又不过于温燥伤阴;同时用麦冬、生地黄滋阴养血;劳水即为《伤寒论》中的甘澜水,指的是用勺子反复上扬之后的水,有养脾胃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