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360QAQ 2019-12-07

唐圭璋先生说:“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宋词昌盛的奠基人。”又说:“柳永是北宋杰出的词家。”柳永(990?——1050?),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应举落第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游江浙一带,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改名柳永,中了进士,做了个屯田员外郎,地位卑微。他一生中多半过着流浪生活,潦倒终生。他死在真州,无安葬费,还是生前相熟的妓女凑资将其埋葬。此后,每逢清明节,她们都来祭拜,谓之“吊柳会”。柳永的一生和结局是非常不幸的,十分悲惨的。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好在他为后人留下《乐章集》三卷、《乐章集添曲子》一卷(约存词二百首),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这也许多少可以告慰于柳永在天之灵吧!柳永的创作活动几乎伴随其终身,但主要活动时期是在真宗、仁宗两朝(约1010—1050)。从整个宋词的发展道路来看,这的确是一块里程碑。清人宋翔凤在《乐府余论》中指出:其慢词盖起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席,竟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小令发展到宋初已到巅峰,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生活的丰富多样,作为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音乐文学一词,自然要进行变革,方能适应人们生活乐趣的需求。柳永的慢词正是在这种土壤中应时而生,大大改变了《阳春集》《花间集》的风格,以全新的风格、通俗的语言、动人的情感、美听的音声、众多的体式,博得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柳词“天下咏之”,成为当时风靡-时的“流行歌曲”了。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倚声填词是柳永毕生最主要的活动,对发展慢词的贡献也最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发展了词体

变旧声作新声”,虽然是李清照对柳词的批评,但在我们看来,正好是柳水一大贡献,一种创新精神。这里所说的新声就是指慢词,声调弛长,长短字句较多,又叫慢曲子,原本早已在民间萌芽、流传,柳永抓住这一带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加以提高,将它发展为一种真正的艺术品一慢词,一种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结晶体。郑文焯说:“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寄奇丽之情,作挥绰之声。”柳永的慢词,体制繁富,为倚声家开辟了广阔的路子,慢词很快发展成为词的主流。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二)扩大了内容

柳词除了描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之外,还描写了都市繁荣景象、旅途乡愁、览胜怀古、劳动生活、厌弃官场等内容,特别是反映处于底层的乐工、艺人、歌妓们的喜怒哀乐,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同情心描写她们的不幸,反映她们渴望自由、要求过正常生活的愿望:“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回答是:“何妨携手同归去。”(《迷仙引》)有的劝他说:“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定风波》)回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风栖梧》)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态,在柳词中也有所反映,如:“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夜半乐》)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写浣纱女的声容多么活泼,多么有生活气息!“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满江红》)写渔夫的身手何等矫健!《望海潮》一词,写杭州的繁荣,湖山之壮美,脍炙人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为千古名句。据《鹤林玉露》载:“此词传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金主完颜亮未必是因闻此歌而渡江南犯,事虽夸张,然而却能说明柳词影响之大。这种影响,导源于词中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自然景色之美太令人神往了!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三)提高了技巧

柳词艺术上的主要长处是:长于铺叙和白描手法,音节响亮,语言通俗,诸如“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正是他的本色语。这种“到口即消”的天然好言语,正是柳词语言艺术,上的胜境。柳词在描绘人物心理活动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称赞和总结。在这方面前人论及极少,但在其他方面仍有不少精到之言。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柳词在结构上“序事闲暇,有首有尾”。周济说:“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从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

宋词昌盛的奠基人——柳永,对婉约词主要有哪些贡献?

刘熙载则从语言、结构、手法等方面进行概括,指出:“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冯煦对柳词艺术手法的精妙处给予极高评价,他说:“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鼻(通“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