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伤后应激障碍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07

本文介绍应激障碍之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文章中,你将了解到

一 概述

二 病因

三 症状表现

四 判断标准

五 如何帮助PTSD的朋友或亲属

六 身处PTSD中,如何自救


创伤后应激障碍


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这类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

事件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产生PTSD的先决条件。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许多超出意料的事件都可以称为创伤性的,如离婚、失业或考试失败。但是,有关研究发现,大约只有0.4%的事件具有创伤性的意义。研究提示,所谓“创伤性体验”应该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例如,被强奸者在未来的婚姻生活或性生活中可能反复出现类似的体验。第二,是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当然,个体人格特征、个人经历、认知评价、社会支持、驱体健康水平等也是病情和病程的影响因素。

终生患病率接近9%,年患病率大约4%。


病因

① 重大的创伤事件,要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

② 家庭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受教育水平、个性特征、童年期创伤、家庭暴力等

③ 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战争、社会支持等

④ 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


症状表现

1. 闯入性再体验

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叫症状闪回。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是最常见也是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会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2. 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及焦虑情绪和敏体不适症状。

3. 回避

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5.儿童PTSD的症状特征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PTSD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


判断标准

患者必须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暴露于创伤性事件,持续大于1个月并且符合下列症状群:

闯入性症状 (以下符合大于1条):

  • 反复出现的插入性创伤记忆
  • 反复出现的创伤相关的令人痛苦的梦境(如噩梦)
  • 感到或表现为创伤事件再次发生,从体验到闪回到完全丧失对现有环境的感知
  • 再次提起创伤事件时心理和生理的极大不适感(如周年或听到和创伤事件接近的声音)

回避症状 (以下符合大于1条):

  • 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想法、感受或回忆
  • 回避可能引发创伤回忆的活动、场地或人物

关于认知和情绪的负面影响 (出现下列2项及以上):

  • 无法回忆创伤事件的重要部分(分离性失忆)
  • 关于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持久性和过度的消极信念
  • 关于创伤原因或后果的持续扭曲观念,导致责备自己或他人
  • 持续的消极情绪状态(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羞愧)
  • 显著的兴趣缺乏或不参与日常活动
  • 疏离或脱离人群
  • 持续无法体验到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爱)

警觉性和反应性的改变 (以下情况大于2条):

  • 睡眠困难
  • 易激惹或情绪爆发
  • 鲁莽或自毁行为
  • 注意力集中困难
  • 惊吓反应过度
  • 警觉性增高

此外,症状引起显著困扰或显著损害社会或职业功能,并且无法用其他精神障碍、物质或躯体疾病解释。


如何帮助PTSD的朋友或亲属

如果您知道有人可能出现了PTSD,首先务必要帮助对方接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鼓励对方坚持治疗, 或者在六至八周后症状未见改善的情况下寻求不同的治疗措施。 要帮助朋友或亲属,您可以:

  • 提供情绪支持、理解、耐心和鼓励。
  • 了解PTSD,这样,您就能理解朋友当前的处境。
  • 仔细倾听。关注亲属可能引发PTSD症状的感受和处境。
  • 分享积极的内容使对方分心,如散步、远足和其他活动。
  • 提醒朋友或亲属: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持续的治疗,他或她能够好转。

如果对方提到死,或者表示想死,决不能视而不见。要积极联系有关人员,防患于未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自我救助

事情发生之后,再做这些措施可能迈出第一步都非常困难。务必要认识到,尽管可能需要时间,但通过治疗,您能够实现好转。

  • 与您医生讨论治疗选项。
  • 参与轻度体力活动或锻炼,来帮助减轻压力。
  • 为自己设定现实的目标。
  • 将较大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多个较小的部分,设定一些优先事项,然后尽自己的努力去完成。
  • 尽量和其他人待在一起,向值得信赖的朋友或亲属吐露心声。
  • 将可能引发症状的因素告诉其他人。
  • 识别和寻找可产生安慰效果的场景、地点和人。

请记住,您的症状会逐步好转,而不会立即好转。这一点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