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元情绪理论的高中生情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GXF360 2019-12-07

一、课程开发背景

1.真实案例引发的思考

2017年元旦假期刚刚结束,学校召开了紧急会议,得知某班一男生在元旦假期整日沉迷电脑游戏,母亲对其极为不满,在不断的指责中激怒了儿子。在激烈争吵中,男生冲动之下直接从四楼家中纵身跳下,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班主任反映,该男生在校表现良好,成绩居班级前茅,而男生父母处于分居状态,男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但时常与母亲发生冲突。

2018年1月,我市另一所中学也发生了一起学生跳楼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局领导迅速组织市里有关心理学教师对该生所在班级学生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据悉,跳楼的是一名初一男生,父亲对其要求较为严厉,每个周末回家必须要有50元零花钱剩余;而当周学生花掉的零花钱较多,剩余不足50元,男生着急地向周围同学借钱,但临近周末同学们的零花钱所剩无几,男生没办法凑足,害怕回到家被父亲责罚,情急之下从宿舍楼五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对患儿家属的一般资料、知识情况和保健行为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两则案例令人痛心疾首!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而本该灿烂的年纪却戛然而止,生命走向凋零。目前中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事件原因值得深究,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强烈的负性情绪中,不能理智处理,结果采取了过激的反应方式。有些负性情绪并非瞬间就能达到很高的强度,而是学生平时面对负性情绪时无力排除,以至于恶性循环,并在日积月累过程中达到了极限。在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中,我发现每一位前来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虽然在课堂上同学们也接触过情绪调控的有关内容,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收效甚微,这不得不让我深刻反思。当下,学生的教育难免存在“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学生的情绪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

2.高中生的情绪特点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格转型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成长的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升学考试的压力、生涯规划的苦恼以及身心发展的变化等。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情绪具有以下特性:积极情绪体验较少,而消极情绪体验较多,且程度较深,处于典型的烦恼增殖期;情绪的表现存在明显的两极性,情绪易激动,不稳定;高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在面对自身的情绪时受自尊心的影响而不敢表露,更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压抑在内心,以致情绪的沟通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的人际困扰也随之产生。同时,受自我中心的影响,高中生很难用同理心去理解和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由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信念,高中生在处理情绪问题时常以感性反应为主,理性反应较少。基于此,针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情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丰富的情绪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绪也是一个人真实情感的窗口。情绪活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向、意志和性格,也是个人个性成熟程度的标志[1]。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997年,Salovey和Mayer经过系列修订认为,情绪智力是指准确地感知、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为促进思维而接近或产生情绪情感的能力,理解情绪的情绪知识积累的能力,控制情绪并推动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2]。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也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美国很多学校纷纷开设情智教育课程,如社会情绪学习等。但是情绪智力概念自提出以来,经受着空前激烈的讨论,对其结构和内容至今尚未形成共识。理论的备受争议也给现实的教育指导带来了明显的困扰。

Salovey(1977)基于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而提出元情绪的概念,指个体对情绪的理解、监控、评价以及对调节过程的反思与监控,初步提出了元情绪的结构模型,而元情绪即对情绪的反思与调节。在我国,对元情绪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主要有卢家媚、许远理、应贤慧、葛芳等。其中,许远理(2001)认为元情绪是主体对自我情绪的觉知、评价、描述和监察,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进行反复分析和调控的能力。应贤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元情绪二维理论,“二维”即元情绪的对象维度和操作维度[3]。应贤慧的元情绪二维理论将元情绪的对象从自我的情绪拓展到他人的情绪,即元情绪的对象包括自我情绪和他人情绪;操作维度即元情绪知识、元情绪觉知和元情绪调控三部分。首先,元情绪知识是个体对情绪的认知,包括个体情绪和他人情绪的活动特点、影响因素和关于情绪调节策略等的认知。元情绪知识是元情绪觉知和调控的前提,为元情绪觉知和调控提供必要的认知知识和信息背景,为情绪觉知的准确性和调控的有效性提供必要保障。其次,元情绪觉知是对情绪信息的收集和加工,这一过程既包含个体自我情绪的觉知,也包含对他人情绪的觉知。元情绪觉知过程主要是在认知加工基础上形成关于对象的情绪特点知识,并为下一步的情绪调控提供信息支持和其他必要准备。第三,元情绪调控是在元情绪知识和觉知的协同作用下,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它是元情绪知识的实践运用,通过元情绪调控的反馈,促使元情绪知识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元情绪的调控过程强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积极的选择调节策略以获得个体心理上的满足。三大成分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

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引入有传导和辐射两个途径。干扰的传导引入主要是通过供电回路,采用与干扰源分开供电、二次供电等措施可有效隔离干扰的传导引入。干扰的辐射引入是干扰源向空间辐射的电磁信号在传输导体及处理器件中感应出干扰信号,对有用信号形成干扰。辐射干扰在线缆的各芯线中感应生成的信号幅度和极性均相同,利用差分放大电路,即可去除辐射干扰信号。信号传输采用差分传输方式是抗辐射干扰的有效措施。抗辐射干扰的另一重要措施是采用有屏蔽层保护的传输线缆。

元情绪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情绪智力由于内涵和外延的广泛性与模糊性,给实际操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而元情绪有其明确的对象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情绪教育实际提供具体的指导。根据应慧贤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元情绪的对象即为自我和他人的情绪;元情绪的操作内容则包括元情绪知识,即情绪的认识;元情绪觉知,包括情绪的觉察和表达;元情绪调控,即消极情绪的调控和积极情绪的培养。在此基础上,结合情绪教育的现实问题以及我校实际,我们尝试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情绪教育校本课程,通过多方位教育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元情绪能力,改善情绪困扰,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课程内容的设置

1.当前情绪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西方情智教育的影响,国内许多学校也逐渐加强了对学生的情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学生情绪教育的主阵地。目前中小学的情绪教育主要以理性情绪教育为主,有关研究表明,理性情绪教育对消除或减低情绪困扰、促进理性思维、稳定情绪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但结合教育实际,我们发现目前的情绪教育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情绪教育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很多中小学把情绪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受课时的限制,且缺乏相应的教材,在情绪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式地抽取小部分内容来进行教学。此外,在查阅大量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课程设计丛书时,我们发现情绪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仅仅包含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主题,并未能涵盖元情绪能力的几个方面。而关于情绪管理的专门丛书也同样出现类似的问题。

脑卒中位列全球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会导致59万人死亡[1],是成人慢性重度残疾的主要原因,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2]。在这一过程中,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最常见的精神问题,约有33%的患者在脑卒中发作后发展为PSD,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等典型症状[3-4]。PSD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会进一步恶化认知的恢复、身体功能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会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有负面影响[1]。

其次,情绪教育课重视情绪的调节,却忽视了情绪的觉察和表达。很多情绪教育课以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为依据,指导学生调整自身非理性观念,从而改善负面情绪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当下的情绪教育内容中很少有关于指导学生进行情绪觉察和表达的主题。情绪有两个层面:意识与无意识。绝大部分时候,情绪潜伏于无意识层面,但却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只有把无意识的情绪上升到意识层面,我们才能去处理它。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是指恰当地表达情绪,以促进人与人之间良性互动的能力。情绪的觉察和表达,也是元情绪觉知的组成部分,在元情绪知识和元情绪调控中起重要的衔接作用。

此外,目前的情绪教育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普遍重视自我情绪的认识与调节,而忽略了他人情绪的理解与认同。我们经常可以在心理课堂上听到关于认知自己情绪和如何调节情绪的主题,却很少发现有关于理解他人情绪的内容。在很多心理课程设计系列书籍中,关于情绪教育的章节并未提及理解他人情绪的内容。理解他人的情绪是元情绪能力的一部分,良好的情绪同理心是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在情绪教育中指导学生理解他人情绪的内容、起因、强度,同时能将他人情绪准确表达出来,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人际间的冲突。

至10月10日7时关闭闸门,杜家台分洪闸共开启85小时,共利用行洪道分流汉江下游超额洪水约3.7亿m3,降低仙桃以下河段水位约0.7m。

最后,很多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消极情绪的调控,而忽视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情绪的产生并非毫无缘由,消极情绪也是如此。学生的诸多情绪困扰背后往往牵连着各种问题,如人际冲突、学习压力、身心变化等。如果仅仅指导学生进行消极情绪调控,而忽略引发消极情绪的生活事件,那么当脱离了教育环境,学生再回到引发不良情绪的情境中,同样还是会陷入情绪的漩涡。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找到情绪的起因,并选择切实可行的行动去解决,再结合非理性观念的转变,最终达到情绪调控的目的。但是我们发现,哪怕是同一种负性情绪,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在课堂中一一进行甄别和指导。也正因如此,目前很多情绪教育课都把重点放在观念的调整和简单的调节方法上,较少涉及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

2.课程的基本框架

根据当前情绪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元情绪理论,我们认为,情绪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认识他人的情绪;情绪教育既要指导学生认识情绪,也要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觉察和表达;情绪教育要重视消极情绪的调控也要重视问题的解决;情绪教育不仅包含消极情绪的调控,也包括积极情绪的培养。即情绪教育是在元情绪理论基础上的实际操作,包含了元情绪对象和内容两方面。在关于问题解决上,我们不一定要受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而是将课堂交予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相互帮助,一起分析情绪的起因,找出问题解决的实际办法。

(1)社会团体财产权。社会团体法人财产观认为行业协会商会、工会、宗教组织等社会团体应对合法所得享有财产权,政府或个人等投入社会团体的资源不应视为投资行为而享有任何财产权利。如贾西津(2016)认为“将行政支持误当成行政投资……易形成国有资产的不当扩大化”,建议采用“行业协会资产”这一政策性概念。沈永东、宋晓清(2016)提出,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要确保行业协会商会真正拥有独立自主权,拥有独立的社团法人地位,政府不应干涉行业协会商会独立自主开展活动。

我校地处珠三角地带,这里是粤中西交汇地,也是广东著名侨乡。我校大部分学生均有华侨亲属,有的学生父母甚至在国外谋生,学生被迫成为“洋留守”。受侨乡文化的影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着诸多烦恼。通过平时的个体辅导、心理课的学生反馈、学生个体访谈以及班主任的反馈等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学生中常见的消极情绪主要有焦虑、紧张、愤怒、抑郁等。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情绪教育课程的元情绪调控部分内容确定为观念调整、压力管理、愤怒调控、抑郁调节这几个方面。整个课程共15课时,其中包含14课时的心理教育活动课,1课时的心理书籍阅读课,具体的课程内容设置见表1。

然而秉持这样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并不容易,要求老师都是大艺术家也应当归入妄想吧?所以通常我们看到,还是学生像老师(不管在形式还是理念上),学得像就是好学生了。能遇上大艺术家又学到他内在的精神,也只可能是极少数学生。

表1 元情绪教育教本课程内容设置

单元主题课时主要内容教学形式元情绪知识揭开情绪的面纱2情绪的内涵;情绪的分类;情绪的影响;情绪体验活动:你猜我演、情绪过山车;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元情绪觉知情绪信号灯———情绪的觉察1情绪觉察的理解;情绪不自知的危害;案例讨论;如何觉察自己或他人情绪变化活动:情绪“脸谱”;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故事分享情绪的表达1情绪表达的理解;情绪表达的重要性;如何表达情绪;非暴力沟通活动:抢椅子;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情境演练你的感受,我懂———他人情绪觉知1同理心的理解;同理心的意义;同理心四部曲视频观赏;案例讨论;苹果实验;教师讲解;实践演练元情绪调控我的情绪我做主1情绪的由来;情绪ABC;RET理论中不合理信念热身游戏:“抓情绪”;情境体验;视频观赏;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实践演练“运筹帷幄”———我能放松减压力1压力的含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压力的调试:呼吸放松、心理放松操、想象放松活动:快乐按摩、“压力”气球、我的压力处理单;案例讨论;教师讲授当愤怒来敲门1愤怒的真相;愤怒的影响;如何“治”怒漫画欣赏;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教师讲授走出抑郁的泥淖1抑郁和抑郁症的理解及二者的区别;如何应对抑郁心理测验;故事分享;案例讨论;视频观赏;教师讲授问题解决向着阳光走———挫折,我不怕1挫折的理解;认识逆商;如何应对挫折活动:受挫名人;教师讲解;小组分享;视频观看与讨论;情境体验突破困境大家帮1心理防御;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反思漫画欣赏;教师讲解;活动体验:突破困境大家帮;个人分享积极情绪体验心理暗示———积极向上有妙方1认识心理暗示;感受心理暗示;心理暗示分类与影响;如何进行积极自我暗示视频观赏;小组讨论;教师讲授;活动体验;故事分享;实战演练幸福的理解:感悟幸福1幸福的认识;幸福的影响因素;如何提升幸福指数美文欣赏;小组讨论与分享;活动体验;教师讲解生命的色彩1生命的价值与困惑;挖掘生命的内在动力;寻找生命的价值活动体验:价值拍卖;小组分享;教师讲解;视频观赏;故事分享心理书籍阅读课1相关书籍的阅读和感悟书籍阅读;书写分享

四、课程的实践

元情绪教育校本课程自提出到实施,得到了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支持。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形式的选择是经过我校心理教师反复推敲并结合外校同行的建议最终确定下来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主要的实施形式有:

抑癌基因[20](PTEN)属于当前所发现的,唯一包含脂质以及蛋白磷酸酶,具有双向特异性的一种活性磷酸酶,将其应用在细胞正常发育的时候,就可以对血管生成中的PI3K/AKt通路,以及血管中相关的皮生长因子进行调控,以此对新生血管所具有的作用进行阻止,也就是说,肿瘤出现发病,与AM疾病基因的变化具有直接关系,并能促使AM疾病的发展。

1.开设情绪教育选修课

高中生的学业繁重,在学校的课程计划中明确加入一门情绪教育课显得比较困难,而且每个学生的需求各有差异,实施全员式的情绪教育课也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所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情况下,利用每天下午的活动课时间对有需要、有兴趣的同学开设这一门课,效果会更好。任课教师由学校心理教师承担,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决定是否参加情绪教育选修课的学习,心理教师根据选报名单提前通知好学生上课时间与地点。

2.心理健康教育常规课

受人员和课时的限制,我校目前仅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常规课,其他年级则根据实际需要开设相应的专题课或心理拓展活动。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反馈,在设置的情绪教育校本课程中选取并整合有关内容,在心理课程上与学生进行探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3.主题班会

学校每个周一会在每班设置一节主题班会课。在与学校政教处及班主任进行沟通后,心理教师将相应的情绪教育内容介绍给各班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选择,并利用班会课与学生进行主题交流。让班主任加入到情绪教育的行列中,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的重要举措。

4.个体辅导中的渗透

学校心理辅导室每个晚自习均会安排专职心理教师为来访学生进行个体辅导。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教师会根据每一个来访学生的情绪状态来确定辅导方案,并在辅导过程中以元情绪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等为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并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此外,心理教师还会根据实际需要,指导班主任运用元情绪教育理论和情绪管理技术开展班级学生的个体辅导,整体效果较好。

5.各种方式的宣传

有学者曾说过读一本好书,犹如同高尚的人谈话。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学习的过程,读书能够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甚至能够触动人心,改变人的一生。所以,除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与个体辅导,我们会制造条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开放心理辅导室的阅读区,预留相应的课时开展“心理书籍进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多阅读心理书籍;利用学校宣传栏,进行情绪管理类的文字或图片宣传;通过学校的大型活动,如科技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开展手抄报比赛、心理主题征文、展板宣传等活动,进行相关内容的宣传;在学校刊物、校园广播等媒体,增设心理园地的版块,进行情绪管理主题宣传。

五、课程的反思

元情绪校本课程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的情绪认识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根据学生的课堂活动反馈,课后班主任、学生的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情绪教育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与改进。

1.教师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重要指导依据,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工作就很难展开。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层出不穷,而心理学的理论也是“五花八门”,如果对课程教育过程中有关的理论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的教育就可能会“生搬硬套”,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也要具备相应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并能深入浅出地运用有关理论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

2.课程的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以分数论高低,情绪教育也是如此。情绪教育是一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我们无法简单复制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来进行元情绪课程教育的评价,而必须制定特殊的课程评价体系。比如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班主任反馈、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判断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课堂参与程度和受影响程度等。

3.课程需注意不同学科的渗透与资源整合

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教本课程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教材开发,而是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在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他学科的可用资源及校园中其他宝贵的隐性资源,将这些资源与情绪教育整合起来,从而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比如情绪教育课程中的有关章节可根据实际需要,与其他科目渗透起来;或者与校园环境、文化、制度等联系起来。只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我们的情绪教育才能切实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并根植于学生心中,发挥其教育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林卫平.高中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75.

[2] STERNBERG R J,KAUFMAN J C.Human abilitles[J].Annual Reviews Psychology,1998(49):479-502.

[3] 应贤慧.高中生元情绪的结构与测量[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12.

[4] 邵晓芸.基于理性情绪教育的辅导课程对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绪的效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35-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