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遇与挑战:双师课堂走进乡村学校的实践性探索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视角

 GXF360 2019-12-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然而,中国农村仍有众多乡村小规模学校地处交通不便、信息落后的偏远地区,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的困境制约着这些乡村学校的发展。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重大突破口。双师课堂,作为协同教学的一种,因其能在网络上高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的相互融通、相互帮扶,解决乡村教育资源短缺的老大难问题,在乡村小规模学校逐渐发展起来。通过相关文献发现,许多研究都致力于对双师课堂的现实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但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双师课堂的不多,对学习者的关注不够充分。然而,在学校教育中,正是由于学生有学习的需要和可能,才使得教育成为必要,也正是由于学生是学与教的基础和前提,才使得教育和教学充满了无限可能。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甘肃省一所典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师资匮乏、专任教师短缺等因素,课程质量不高的困境长期制约着该校的发展。2017年该校引入双师课堂这一协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建立的线上虚拟学习环境,在不打破原有体制建制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补充、改进和创新。通过互联网同步课堂,打破学校教育的围墙,让线上数字资源和本地课堂教学同时并进,实现了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薄弱的教学资源短板。基于此,本研究以人本主义学习观为研究视角,通过深入课堂对双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进行翔实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其双师课堂的实施成效进行了反思,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一是建立生态特别示范区。以目前张承地区的经济条件不可能靠其自身力量实现从贫困与生态恶化并存的局面向富裕与生态良好的方向转变,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在区内实施特殊的财政、税收、技术等支持政策。在遵循生态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通过体制创新、产业升级、城镇改造、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等,建立生态型经济和社会功能体系。

一、双师课堂的内涵解读

双师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平台,由城市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承担第一课堂教学,乡村学校作为第二课堂,以远程同步直播的形式为乡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使乡村学校的学生在“城市+乡村”双师模式下进行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1](详见图1)。双师课堂中的“线上教师”指城市项目指导学校的优秀教师或教学团队,主要负责网络远程主讲,在城市中小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将授课内容实时传授给网络终端的农村中小学课堂,并在课后将教案、PPT、录像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共享;“线下教师”指农村项目实验学校的教师或教学团队,主要负责整合城市项目指导学校的课程资源,辅助“线上教师”对教学重难点向本班学生进行总结、答疑,并在课后布置、批改作业等[2]

图1 双师课堂内涵解读[3]

二、研究视角的分析:人本主义学习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所谓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4]。基于此,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一系列假设,这为分析双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1.学习的基础:个人参与

在罗杰斯有意义学习的组成要素中,学习应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这里的参与指的是学生应整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包括学习者的情感与认知[5]。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不只是完成与学习本身有关的任务,同时还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情感,即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5]。因此,只有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情感学习和理性学习得到双重的投入,学生才会获得人生发展。

2.学习的内容:自我发起的活动

人类生来就有求知欲,如果将这种求知欲保持下去,人类就可不断自发地终身学习[6]。罗杰斯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主动学习的自然活动,学习内容的选择应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标尺。学习者可通过接触自我感兴趣的知识获得一些重要的知识、行为、倾向,学习者的自我信念系统将指导他们的学习和行为。所以,学习内容必须知情合一,教师不应将学生不喜欢的东西硬塞给他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⑨http://sh.sina.com.cn/news/s/2015-10-27/detail-ifxkaiqx4289680.shtml。近期低价游事件大盘点。

3.学习的条件:环境的渗透性

罗杰斯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两个基本条件:使学生面临自己选择的、有价值的真实问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7]。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到自信、轻松和安全,这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前提[7]。教师作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要创造自由、宽松、无外在压力、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自由地选择兴趣爱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内在潜力,促进自身行为方式的形成、态度的转换和良好个性的形成。

4.学习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

罗杰斯主张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在“自由的学习”观指导下,罗杰斯认为,学生根据现有的认知水平,树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因为学生最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需要和学习结果,所以只有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8]。另外,对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造力,学生在自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反思的习惯,从而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将新鲜元素注入新的学习阶段中[6]

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界定,朱光磊、周望将其定义为“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而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 长期积累下来又发展成为政府的一种执政资源,一种软实力和巧实力,其主要来源为政府的主动作为。[8] 此次自媒体平台中有关泸县T中学事件的网友留言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网民对于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态度。 同时,T中学事件中出现的各种谣言,以及地方政府起始的简单应对策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公信力。

三、双师课堂模式下乡村学生面临的机遇

双师课堂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的线上虚拟学习环境,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补充、改进和创新,让实体学校和线上虚拟学校有机结合,实现了城市和乡村地区的教学资源共享,为乡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机遇。

企业在决定投标并通过资格预审获得投标资格后,要购买招标文件并熟悉和研究其内容,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投标价产生重大影响的几方面:合同条件,如工期、拖期罚款、保函要求、付款条件、提前竣工奖励等;材料、设备和施工技术要求;工程范围和报价要求;图纸和设计说明等。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学习观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的,提倡宽松、和谐、无压力的学习环境。双师课堂可以提供界面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将目光更多地转向学生,旨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城市学校的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丰富有趣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传授给乡村的中小学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访谈中,一位教师提到,“城市教师上课过程中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例如科学课,他们会使用一些专用名词,学生们没听过,就会觉得比较新鲜,课上学生们就会比较活跃。”另一位老师则提到,“曾经有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他喜欢逃课,双师课程开了以后,他在手工课、生命教育课上表现突出,老师经常夸赞他,他就很喜欢上课了”。在与中高年级学生的访谈中,50%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只有10%的学生表示更习惯传统授课方式。多位学生提到,“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因为上课有插图,比较丰富;城市老师比较温柔,讲的也很慢,很容易理解;城市老师很聪明,他们经常给我们举生动有趣的例子”……同时,他们也觉得因为双师课堂,自己学校的老师也变了,“学校老师变得不再那么严厉,经常微笑;老师会经常讲故事、讲笑话;我们碰到不会的问题,老师会经常鼓励我们……”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双师课堂可以借助网络技术,使得学生和教师能得到网络课程所提供的人文熏陶,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弥补薄弱学科,促进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使他们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长期以来,我国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面广量大,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紧缺,存在课程教学由其他学科教师临时代替的情况[1]。有的专任教师是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及转岗人员通过成人教育获得相应学历取得教师资格的,专业水平整体低下[1]。双师课堂的引进有效地解决了M小学音体美等课程开不齐 、开不好的尴尬困境,这非常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访谈,80%的学生表示他们通过双师课堂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三年级的几位学生说,“通过上这种课,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例如网络素养课让我们懂得了不能经常玩手机,这对眼睛不好;生命教育课学会了远离各种危险品;手工课上学会了制作风力提水机、剪纸……”另外,通过进行课堂观察,研究者发现在科学课上,学生们能在城市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卡片等材料,轻松地学习“声音震动”的原理,该校非专任教师也能积极地发挥线下指导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该校领导表示,双师课堂的引进使该校教学内容日趋丰富,由于教师资源短缺,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无法开展的情况得到了解决。同时,学生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开阔学生视野,推动性格转变

人本主义学习观重视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目前义务教育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9]。首先,乡村中小学校一般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经费不足、课外学习资源匮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满足,造成学生视野较狭窄。另外,由于家庭收入微薄,乡村孩子极少有机会接触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加之留守儿童较多,他们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性格更为内向。双师课堂的引进,使乡村中小学生增加了与外界交流互动的机会,开阔了视野,推动了他们性格的转变。85%的受访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示,“通过双师课堂,除了学习到更多知识,他们更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其他学校是什么样的,彼此的差距在哪里。”9位教师也都不同程度地表示,“在双师课堂上,学生有机会通过摄像镜头、实时语音等软件设备与城市教师进行交流,学生的普通话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以前见陌生人比较害怕,现在敢大胆说话,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了。”通过课堂观察,研究者也发现大部分学生们都能在课上积极发言,通过镜头表明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令人欣慰。

四、双师课堂模式下乡村学生面临的挑战

从人本主义学习观出发,研究者发现由于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性、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网络交互性差等因素,双师课堂为乡村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一定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辨别力弱,接受能力不足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双师课堂中,乡村学生知识辨别力较弱,分不清楚教学的重、难点,加之参与直播教学过程的乡村输入班班级众多,时间有限,“线上教师”无法时时提醒,而“线下教师”在直播教学中既要配合“线上教师”进行教学,又要保障网络设备等的顺利使用,无法给予学生充分指导,致使有些学生在本不该浪费过多学习时间和精力的地方做停留和思考,而在重要的知识点上又花费时间过少,造成知识学习的偏差。另外,乡村孩子的语言环境大部分是地方方言,当“线上教师”进行普通话教学时,他们往往出现跟不上、听不懂的问题,语言接受能力不足造成学习困境。30%的受访学生坦言,“有时‘线上教师’讲的语速稍快我们听不懂的时候,就会提醒我们学校的老师,让他和‘线上教师’说讲慢些,可是又不能总是及时反馈,所以比较苦恼。”这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是相悖的,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无法做到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2.课前准备不足,课程参与度低

双师课堂的引进使乡村学校的教学内容日趋丰富,乡村学生在城市优秀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到了音体美等学科知识。然而,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发现,双师课堂也存在学生课前准备不足、课程参与度低的问题。由于乡村中小学校缺乏计算机等设备供学生检索信息,学生们在课前无法做好充分知识准备,致使他们在直播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速度较慢,与城市学生形成明显的差距。超过一半的六年级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在英语课上有时听不懂外教说话,城市里的学生能听懂的英语,自己理解起来很费劲,想练一下英语口语,可是缺乏相关的学习工具”。另外,中小学校经费较少,音乐设备、运动设施、绘画用具、科学仪器等教学用具短缺,学生在一些课上,只能听“线上老师”的知识讲解,无法亲自动手操作,致使学生课程参与度低,课堂体验较差。访谈中一位老师说,“学生使用的部分手工材料,如卡片、五彩线等都是通过提前联系公益组织赠送的。我们学校没有这些材料,如果不是他们赠送,我们的学生就只能看视频中老师的操作”。另外,有学生提到,“自己有时会感到紧张,因为学校老师让我们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材料,家里没有,就会害怕自己没办法上课。”上述问题与人本主义所倡导的为学习者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目标明显相悖。

3.缺乏师生沟通,欠缺情感交流

教育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教育活动离不开人的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然而,教育信息化使得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由同步变为异步,教学环境由真实变成虚拟,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分离,新的教学模式造成教育中情感的缺失,学生的年龄越小,这个问题就越突出[10]。在双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线上教师”同时面对的是众多乡村学校的输入班学生,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和教学时间限制,“线上教师”无法在直播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无法与每一位学生做到实时交流,而在教学结束后,乡村学生更加没有机会与城市指导学校的教师进行情感沟通,这造成学生学习知识与情感交流两个部分的割裂。正如一位老师在访谈中所反映的,“学生上课不能提太多问题,在互动过程中‘线上教师 ’还要操作一些设备,假如他所在学校的设备出现问题,又要耽误一些时间,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就较为有限”。几位同学在访谈中也提到,“会比较害怕外国老师,因为语言不通,交流的机会也少,他提的问题有时会听不懂,上课时就会有些紧张”。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教学如果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因素,忽视学生的情感参与,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势必会造成“学而无趣”的结果。

五、双师课堂下对乡村学校的实践性反思

双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对教育有需求的人,使学生获取知识、得到成长。针对双师课堂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人本主义学习观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深挖双师课堂的潜力,积极发挥其在促进乡村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发挥“线下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作用

人本主义学习观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处在“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所有者,也不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引领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领路人[11]。“线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面对面”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辨别力和接受力。首先,学校要加强组织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线下教师”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备内容,了解知识的重难点;备交互,要在指令传达方面互相合作,保证交互正常进行。通过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组织教研和备课,增强“线下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控能力。其次,“线下教师”要学会选择与学生能力和知识基础相差不大的双师课堂。在双师课堂中,若“线下教师”选择差异过大的直播课堂,就会出现学生因内容太难不消化或太简单吃不饱的局面,学生无法达到学习效果。最后,不论是双师课堂还是传统教学,都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们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12]

2.加大资金投入,整合资源建设结构

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而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的前提。近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建设软硬件设施,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人均设备十分有限,仍然不能充分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13]。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教育资金投入,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准时、如数到位。学校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定位,配齐各类学习设备,如机房、图书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检索和学习环境。另外,在引进外来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农村地区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建设和引进。引进的教育信息资源既要与当地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进度相适应,开发出具有贴合度的教育信息资源;又要立足于当地教育资源的开发,关注本土文化资源对人的教育意义,对优质教育资源加以整合、改进,制定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成为满足当地师生需要的教育信息[14]

角色中涉及的动画主要通过Unity 中内置的动画状态机Animator 实现对动画片段的逻辑管理和统一管理。Animator 方便的图形化界面可以让角色控制更为清晰,也直接利于代码的管理和编写。通过对Animation 和逻辑状态统一管理,利用脚本就可以管理整个Animator 实现角色的一系列动作,从而实现系统中角色执行相应的漫游和展示动作。Animator 利于把抽象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能大幅度增加角色的真实性和沉浸感。

3.创造师生对话机会,发挥合作学习效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健康的人际关系是自我实现的基础,只有情感和认知融为一体的人才是人本主义所要培养的“全人”。这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为了避免学生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出现情感缺失的问题,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互相尊重和理解的人际环境。所以双师课堂要为师生创造一个平等、开放的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轻松易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尊重,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育部门要联系乡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培训,使乡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引导乡村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加强乡村学生与“线上教师”的沟通交流。同时,课后,“线下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认真倾听、耐心解答等方式,弥补学生因与“线上教师”缺乏沟通带来的情感缺失。

当惠州辖区处于台风左半圆时,大亚湾海域一般涌浪不大,早期风向偏北,惠州港7号锚地也有一定的防风防浪效果,可以安排一定数量的万吨级船舶在7号锚地避风。

[参 考 文 献]

[1] 张巧文.基于“互联网+”的双师课堂模式在乡村教师培训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20-24.

[2] 伊娟.“双师教学”模式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Z小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99-101.

[3] 改编.互+美丽乡村助学攻略[EB/OL].[2018-09-14].https://www.jianshu.com/p/0b00f9bf05a0?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_timeline& 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4] 孙丽影.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史志,2009(18):152-153.

[5] 秦雪娇,徐东.人本主义学习观对中国目前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3(3):112-117.

[6] 化得福.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52-155.

[7 ]李福岭.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观及其对成人教学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30-32.

[8] 李小兵.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4):164-167.

[9] 周玉霞,朱云东,刘洁.同步直播课堂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52-57.

[10] 雷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新启示[J].中国电化育,2010(6):30-33.

[11] 李菁菁,程亚品.“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定位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2):148-151.

[12] 张新征,杨道宇.关于“互联网+教育”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17(6):20-24.

[13] 吴迪,贾鹤鸣,宋文龙.“互联网+”时代实现教育公平的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6(23):34-37.

[14] 刘琬.城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9):34-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