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心理剧助力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

 GXF360 2019-12-07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是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单位,但是我国中职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绝大部分是因成绩不佳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读书的学生。他们在经历青春期较大身心变化的同时还面临着升学、就业以及家长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因而这一部分学生群体较易产生自卑、自我否定等自我问题,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交往困难或不会合作等交往问题,厌学、学业拖延等学习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使中职生的成长偏离健康发展的方向,因此,中职学校特别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常常采用的形式有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最近几年,校园心理剧开始进入中职学校,并成为中职生特别喜欢且效果显著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一、什么是校园心理剧

要回答什么是校园心理剧,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心理剧。心理剧是集体心理治疗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治疗方式[1]。心理剧(psychodrama)是由维也纳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Moreno)于1921年提出并在其维也纳精神治疗中心首先应用的心理疗法。心理剧是一种团体治疗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参与者通过自发的、戏剧化的方式扮演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生活角色。在角色扮演和戏剧性的自我呈现过程中,参与者能呈现其心理问题、体验事件的心理冲突、自由表达各种情绪、发现交往中的各种关系、激活想象力和创造性……然后在心理剧导演的引导下逐渐明晰问题和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在心理剧的基础上,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有效的团体辅导方式在学校蓬勃发展起来。西南大学郭成教授指出,校园心理剧是利用舞台创设的生活情景,通过行为表达的方法与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或心理冲突,使演员和观众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促进演员和观众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的一种综合性的表达性心理干预活动[2]。在校园心理剧的开展过程中,由学生扮演心理剧故事的当事人或直接让真实心理剧故事的当事人在心理剧的舞台上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表现自己内心的冲突与抉择,并在心理辅导教师、其他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掌握处理这些心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多项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校园心理剧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扰与问题、获得心理素质提升的途径[3]

二、为什么在中职生中开展校园心理剧

1.校园心理剧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冲突明显,但是好奇心强,渴求改变。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快速而显著的青春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同时他们又缺乏一些必要的知识与阅历,使得他们在认知和情感体验上表现出不少矛盾性的特点:崇尚理性与较强的情绪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交往需求与较大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等[4]。而校园心理剧可针对中职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运用相应技术,帮助他们认清并化解这些认知层面的矛盾冲突。比如心理剧的替身技术可以让主角置身剧外,看到替身代替自己演出的故事,以帮助主角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让主角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并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5];空椅子技术则是运用不同的椅子代表主角个人内心或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冲突力量[6],通过使之发生对话让主角从另一个角度看清自己存在的认知问题,并逐渐引导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校园心理剧的运用也符合中职生好奇心强、喜欢接触新生事物、渴望发展与改变的心理特点,是一种新颖的、趣味性较强的心理辅导形式,较易受到学生群体的喜爱与认同。

(2)情绪起伏剧烈,但是情感真诚、态度积极。从生理心理角度讲,中职生正处于青年初期,他们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自我意识,并且追求独立、反感约束。然而他们尚缺乏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这些改变,容易在青春期的旋涡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容易出现焦虑、暴躁等负性情绪,甚至很小的刺激也会令其突发性情绪失控。而校园心理剧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表达情感与宣泄情绪的机会,通过饰演剧中的角色将愤怒、悲伤、痛苦等负性情绪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合理宣泄,并且待情绪平稳之后,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讨论交流等方法使自己面对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加之中职生情感真挚、对待事物的态度积极热情,能够较为敏感地觉察他人的态度与情绪,因此通过心理剧的角色置换,可以较好地体会父母、朋友、他人的心理活动以及情绪情感的发展,这对其而言是一种情感的教育。

(3)行为问题频发,但是热爱活动、热爱生活。除了具有认知冲突明显、情感波动剧烈的特点,中职生还常存在行为过激、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以及厌学等行为问题。有研究表明,中职生已经成为问题行为的易感人群,发生率极高,危害程度较大。而校园心理剧能够针对中职生的这些行为问题,采用特定的心理剧技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其重新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比如心理剧的镜像技术通过让辅角模仿主角的行为,使主角就像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一样,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产生新的感悟体会,明白自己行为的问题所在;比较法技术则是将好与不好的两种行为安排在一起进行表演,让观众和参与者观察体验,继而对这两种行为进行比较,以强化他们对好的行为、态度的认知与体验,激发他们拥有好的行为、态度、动机与信心。加之中职生本质上也是热爱集体活动、热爱生活的,对心理剧所呈现的正确有益的社会行为能够有较为敏感的觉察与习得,所以校园心理剧对中职生行为问题的改善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2.校园心理剧有助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校园心理剧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中一种新兴的、干预效果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而对于中职生这一需要社会更多关注支持的群体而言,以校园心理剧形式进行的实践应用还并不多。但已有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剧既能提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促进了中职生的社会心理发展,可以有效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素养[3],并因其形式新颖、具有自发创造性、学生参与度高等原因在中职生群体内受到广泛欢迎。

由于中职学生区别于普通高中学生的独特心理特点,校园心理剧这种直观的、有趣的教育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有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自我效能感,有效帮助中职生提高自我探索能力,塑造积极行为[8];校园心理剧关注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道德发展水平,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能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职业道德提升[9];以心理剧方式进行的心理辅导非常适合中职生,能激发中职生的参与兴趣,通过心理剧方式的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10]。可见,校园心理剧能够为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的活力和影响力。基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校园心理剧在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已经体现出的良好功效,校园心理剧活动宜被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接纳并开展。

三、如何在中职生中开展校园心理剧

虽然校园心理剧与心理剧的内涵有明显区别,但校园心理剧的开展仍可借鉴心理剧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创作、导演、演出、分享和审视5个部分[11]。为了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确中职校园开展心理剧活动的流程步骤亦很重要。根据国家对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议,结合校园心理剧开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中职生的学业课程安排,可将这一活动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前期宣传

开展校园心理剧,首先应对主要负责该活动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务必让教师明确校园心理剧的基本要素、专业技术和不同开展阶段,明确心理剧不同于普通戏剧表演之处。再由心理教师对各班班干部、各班心理委员、校心理协会成员等进行培训,向其充分介绍校园心理剧的理论知识以及在中职学校开展校园心理剧的目的和意义。此后,再通过这些学生骨干在自己所在班级、协会进行讲解和宣传,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心理剧活动,把自己的心事或身边同学的故事写下来,并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校园心理剧。此外,可邀请研究心理剧方面的专业学者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校园心理剧讲座,也可以利用官方QQ、微信公众号等线上交流平台对这种新颖的心理辅导方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2.剧本创作

在中职学校开展的校园心理剧若要真实呈现中职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表现其内心的冲突困惑,往往会选择与这些问题有关的题材,如新生入学后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处理问题、亲情问题、青春期的爱情问题以及毕业后的职业选择问题等。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可以结合中职生的具体心理需求,以这些问题为题材构思校园心理剧本。在面向全校征集剧本素材的同时,应向学生说明校园心理剧剧本的主题应鲜明,角色应具有代表性,且能够较好反映中职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擅长写剧本的学生可以创作剧本,不能写完整剧本的学生可以写对自己影响最大或者印象最深的故事片段。剧本素材征集完毕后,上交至心理教师处。然后心理教师和语文教师可以成立剧本指导组,并组织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成立剧本创作组。然后剧本组的师生就开始从大量的剧本素材中筛选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成长故事,并从中挑选出一些人物原型来。根据人物原型的故事,整合其他同学的故事片段,然后完成一个逻辑性、代表性、文学性都不错的校园剧剧本。接下来,心理学教师开始把校园心理剧的技术放入到校园剧的剧本中,更加细腻地刻画人物的认知冲突,更加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和更加完整地展现人物的改变过程。

3.选角与排练

在选取角色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心理教师筛选出来的几个主题,自由组队、自由选题。在选取角色的时候,通常有三种方式:成员自己主动申请扮演、辅导教师提议后征询学生意见、在团体暖身活动中产生不同角色。角色分配完毕后,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内容及分工,确定编剧、主角、辅角,然后对本组校园心理剧的剧本进行讨论研究。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所饰演人物的个性、整个心理剧的情节和主题等。心理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围绕心理剧的主旨自发性、创造性地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所饰演的角色中,更加真实灵活地呈现人物形象。校园心理剧的排练包含暖身、表演和分享三个阶段。有的中职生性格较为内向拘谨,不易完全投入到表演当中,所以暖身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辅导教师可与每个愿意参演的学生都进行一定交流接触,主动了解他们的性格爱好等,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团体讨论或团体游戏,让学生们放下心理防御,以更好更轻松的状态投入到排练当中。在排练过程中需时常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使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更有凝聚力,还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到自身饰演角色的优缺点以及改进之处。通过这样的排练交流,心理剧触动心灵、纠正行为的作用功效便得以体现了。

4.正式演出

校园心理剧使用的技术主要有:替身技术、双椅子技术、镜照技术、魔法超市、角色转换技术等,在演出过程中,心理教师需注意观察主角和辅角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变化,根据这些信息在适当的时机使用合适的校园心理剧技术进行点拨,以帮助他们成功发生改变。并且在校园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即兴发挥,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尽可能具有自发性、创造性地去塑造人物角色,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将自己及角色的心理问题勇敢地呈现出来。当然,演出的时候根据校园心理剧的时间、规模、效果,学校可以自行决定采用什么样规模的舞台,并根据学校的现状适当地配置校园心理剧需要的各种背景、道具、服装等。其实演出的时候,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学生是演员,舞台下还有音响组、背景组、灯光组、服装组、道具组等很多学生也是演员,甚至观剧的学生也是演员,他们会跟随着校园心理剧的引导者参与到剧情的发展变化和感受分享中。此外,应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邀请家长前来观看和讨论。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越差,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多[12],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让家长参与到校园心理剧中来,感受由这种生动形象的心理辅导形式带来的心灵冲击,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可以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5.分享交流

分享阶段是参与校园心理剧的全体成员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以及和同伴分享感受和经验的阶段,是一个团体内成员各抒己见并最后进行统一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侧重于中职学生个人感受的自由表达,同时每个人或多或少也会从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样人物经历的相似性能够使成员在交流时收获更多的经验和情感共鸣。分享阶段是心理剧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交流分享阶段要遵循四不原则:不评价、不反馈、不比较、不建议[11],注意不要对剧情和剧中人物角色进行讨论评价,只需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即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具有其独特的经验感知,通过成员间的交流参与者就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客观地审视所发生的心理问题,这不仅能使参与者逐渐学会如何理智地面对一些较为艰难的心理处境,还能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增进中职生之间的友谊。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流分享阶段结束之前,辅导教师应重视对参与演出的学生进行回归现实的唤醒工作,避免个别学生沉醉角色不能自拔,而出现新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要做好对参与心理剧演出的学生心理状况的后期跟踪调查工作,使心理剧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我刚要张嘴,李小树的电话又挂断了。我对着“笃、笃、笃”的话筒不好气地嘀咕了一句:“深更半夜的,发什么神经?”

四、中职生校园心理剧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注重艺术表演性的同时不可忽视其教育意义

目前,不少校园心理剧的演出和评选过程存在重视艺术性、忽略教育性的倾向[17]。注重服装道具、灯光音乐的使用,忽视了演出过程中学生对心理剧主题的感悟;注重完美无误的“汇报表演”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注重内容丰富、含义深远的剧本,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注重选拔外貌出众、表演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忽视了那些真正需要进行心理辅导的学生……这些都是目前校园心理剧重视结果呈现的艺术性、忽视其教育本质的体现。一台优秀的校园心理剧应该是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主题鲜明,学生表演富于自发性和创造性,并且恰当地应用心理剧技术,表演道具和装饰配饰的准备都要以体现校园心理剧的主题为目的。绝不能只追求舞台呈现的艺术表演效果,而忽视了校园心理剧最初的教育理念和心理辅导的初衷,在走“新”的同时更要走“心”。

甲、乙、丙三人合租一辆车运同样多的货物,从A地到B地需付运费 90元。甲在全程的处卸货,乙在全程的处卸货,只有丙到达B地。他们如何分摊运费?

东阳市森林古道优势明显,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碎片化、自然侵蚀、废弃受损严重,偏远地区及海拔较高处旅游设施和管理缺失等。因此保护与修复森林古道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上述现状,将东阳市森林古道分成4个类型:割裂型、废弃型、自然侵蚀型、人为损坏及管理缺乏型,并相应地提出了保护与修复对策。

其中,UC代表城市竞争力;f1、f2分别代表城市的内生和外生竞争力,f3代表f1、f2的关联效应;Enx代表城市的内生与外生因素的关联效应矩阵。内生因素由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技支撑与社会和谐4个维度组成;外生因素由经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网络和社会网络4个维度构成。

2.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自主创造

心理剧的理念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范畴[17],在开展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心理教师在组织策划、统筹安排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无论在排练还是正式表演时,都要勇敢地去创造,赋予角色更加真实鲜活的形象。有不少中职生性格较为内向,心理教师需要多给予其鼓励,进行更多的暖身活动,营造一个较为轻松、开放的团体氛围,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敞开心扉地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心理剧的排练筹备阶段,更多地要发动学生们共同完成。在创作剧本、排练交流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到和同伴的讨论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其参与度和投入度,更能使其在交流过程中尝试对自己和同伴的心理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与提升的过程,真实的体验感悟比任何说教都具有说服力,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随着人民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加之物价上涨使抚养子女成本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有觉悟的人选择生育独生子女,迫使乡村人口出生率自然下降,虽然部分群众响应国家政策选择生育二胎,但和过去相比,落后的自由式生育已经绝迹,取而代之的是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等新时代婚育观。农村适龄儿童总数逐步减少,这也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主要成因之一。

3.将校园心理剧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结合

在中职校园里,仅仅以校园心理剧的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所起到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是有限的。将心理剧与其他教育方式结合,是促进校园心理剧在中职学校中得以推广的途径之一。例如,将心理剧与心理课程、班团活动课、各学科课程结合,将心理剧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将心理剧与家长会结合等等。以多种方式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心理剧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更能强化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营造出一个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心理剧打破了中职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固有模式,运用其独特、生动、有趣的方式,再现了中职校园中的真实生活场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助、表演、分享,帮助中职生提升自我认知,正视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之能够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郝琦,汪新建.表演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V19(3):87-91.

[2] 马全芝.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2(9):84-87.

[3] 李让秀.运用校园心理剧培养中职生人文素质[J].华夏教师,2017(8):28-29.

[4] 任彩霞.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在道德情感体验上矛盾性的表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266-267.

[5] 金德凤.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剧中的运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5):106-109.

[6] 武婷婷,阳希,刘衍玲,等.校园心理剧的常用技术及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8):29-31.

[7] 鲁丹.校园心理剧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功用[J].大众心理学,2015(8):18-19.

[8] 柯淑育.校园心理剧对提高中职学生人际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分析[J].职业,2017(28):26-27.

[9] 黄燕娜.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校园心理剧[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86-87.

[10] 胡卫珍.共情心理剧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

[11] 刘桂芬.高校在运用校园心理剧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校园心理,2010,8(5):327-329.

[12] 王玲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亲子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44-4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