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虐童现象”扩大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个案研究

 GXF360 2019-12-07

研究背景与研究过程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接连曝光,备受关注,尤其是网络舆论对幼儿教师职业发出质疑,甚至以偏概全恶意中伤。幼儿家庭人人自危,草木皆兵,各地幼儿园紧急开展各层面的师德师风自查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保教行为出现了哪些改变?这些改变是否都是正向的?还存在哪些亟待改善之处等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

H4:行业协会作用对新疆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有正向影响,即行业协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协调、引导作用越显著,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越强。

2017年9月至今,笔者在S市S幼儿园工作,以日记形式记录了该幼儿园多名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鲜活案例。笔者选择三位幼儿教师较有典型性的保教行为进行呈现,从而发现“虐童现象”扩大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保教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之策。在研究过程中,为使观察结果更能体现幼儿教师的行为是受到“虐童现象”影响而产生的结果,笔者选择的观察对象有诸多相似点。如:本地人,无过重生活压力,家庭完整,孩子已经上学,工作和生活都处于一个常规平稳的状态。以上几点尽可能地减少了个别因素对工作造成的影响,个案呈现中所体现的均为在某一段时间内频繁发生的情况,不特指某一天。

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个案呈现

1.教师A保教行为的描述

在一次语言活动中,小朋友们正坐在小椅子上听教师讲故事,偶尔回应着教师的问题。A教师的故事正讲到热闹处,小朋友中间却出现了奇怪的声音。只见后排一个瘦瘦的男孩树树转身跪在了自己的椅子上试图翻下去。A教师提高了讲故事的语音语调来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可是树树已经离开了椅子在教室里跑了起来,同时另外几位调皮的男孩也坐不住了,加入了捣蛋的队伍。A教师没有理会更没有生气,只是示意配班的教师,把这几个孩子送进了午睡室,没有呵斥更没有惩罚,只是让他们换个地方跑,教室里继续开展活动。

课后笔者询问A教师:这几个孩子的表现在小班的年龄段属于正常现象吗?有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加以干预?A教师无奈地说:其实小班阶段,常规的养成要比活动的开展重要得多。只是现在不敢管,多数孩子还好,越是调皮容易惹祸的孩子,他们的家长越敏感,稍微严厉一点就来找麻烦。之前已经被投诉过了,现在索性不管,让他们别打扰到其他孩子就可以了。

2.教师B保教行为的描述

下午的点心时间,孩子们有序地排队如厕、洗手、回到座位上等待,没有混乱的追逐打闹和大喊大叫,却总听到不知哪里传来偷偷摸摸的低声耳语。B教师大声地说道:“吃点心的时候可以发出声音吗?我来听听是谁的小嘴巴在说话!吃点心的时候请你安安静静的,吃点心要怎么样啊?对,保持安静,我来听啊,谁还在讲话……”终于,点心都吃完了。下午B教师和孩子们谈话:“以后课堂上再有哪个小朋友调皮讲话,老师也不会打你也不会凶你,请你自己走到办公室去。”然后她组织孩子们学习。

3.教师C保教行为的描述

午睡时,一个女孩翻来覆去玩弄自己的被子,上下翻腾左右拉扯。C老师几次请她不要打扰到周围的小朋友,都被置之不理。C老师有些性急,过去一把抢过被子。不料被子外的拉链划伤了女孩的手背,老师只得带她到保健室处理伤口。钝器划伤得比较严重,慌忙间没能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晚上离园时保育员阿姨称是孩子自己不小心划到的,可是孩子回到家里当然会讲出实情——是老师划的。家长联想到近日来发生的一些事件,想到了很多不好的可能,这才和老师通过电话沟通,听到老师承认是自己划伤了孩子,断定老师有虐待儿童的行为,第二天中午直接到派出所报了案。警察调走了一个月内的监控录像,带走了涉事班级的老师和保育员进行调查,其间涉事老师停职。幼儿园领导同家长多次调解,赔礼道歉,又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一星期之后才得以证明C老师无暴力倾向,不存在虐童行为,可以继续回来工作。

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置钉失败率,采用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治疗效果。定期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并三维重建,评估椎间融合情况,观察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

不同的科学观蕴含着对科学研究动力的不同理解。理想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知识生产的动力源于科学家求知的内在冲动;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则认为,这种动力源于社会的现实需求。

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分析

以上三则个案呈现了“虐童现象”扩大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变化和家长对幼儿教师保教行为的理解。应该说这样的变化和理解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它却真实发生。可见“虐童现象”在幼儿教师、幼儿以及幼儿家长之间造成的严重影响。

1.职业价值被遮蔽

幼儿教师的职业价值体现在维护幼儿身体健康、开启幼儿智力之窗、塑造幼儿高尚品德、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等方面。幼儿教师的工作价值应该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有所体现,而非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可是现在迫于本就沉重的工作压力,加之“虐童现象”的社会舆论、家长质疑等带来的困扰,许多幼儿教师遮蔽了职业价值中“美”的部分、需要用心的部分,取而代之是无尽的担心。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会不会招来灾祸,会不会引起家长的误会,会不会有幼儿描述不清。当再提起“师德师风”时,许多幼儿教师首先想到的是“不”:不打骂幼儿、不惩罚幼儿、不批评幼儿、不讥讽幼儿……而忘却了本应担当的热爱、责任、担当、教导、保护等等。

2.师幼关系被破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1]师幼关系,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才能拥有的人际交往,也是多数幼儿独立于无血缘关系的成人交流的主要途径。在“虐童现象”扩大化的背景之下,师幼关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教师崇尚鼓励,面对幼儿的顽皮全部包容,面对幼儿的不良情绪过分容忍,忌惮家长是非、幼儿喜怒,从不教幼儿善恶对错。长此以往,幼儿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教师也缺乏应有的尊重;有的教师处处谨小慎微,怕自己言行被看到被误解,感觉自己时刻被监视,怕自己的付出不被人理解,又希望有人时时刻刻关注自己。于是反复地利用正向反向的刺激强化幼儿记住自己想让他们记住的内容,最后使幼儿学会搬弄是非、争辩口舌。总之,师幼之间如果没有正常、健康的交往关系,幼儿的健康成长就无从谈起。

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使得我国的文化变得十分多元,国内的文化将常会与国外发生碰撞。青少年正面临着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形成的价值观念就会与社会的思想建设之间产生很大的冲突。这种情况下,需要学校和相关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青少年进行正面引导和激励,通过开展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引导,从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带动青少年以正确的方式认识社会,提高青少年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自信,化解负面因素对青少年心理上带来的影响。

3.家园沟通被抵触

幼儿园主要职能之一也在于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孩子,从而实现家园共育。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服务性有余、教育性不足。家园合作本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虐童现象”扩大化背景下,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关系不由得紧张起来,许多幼儿教师在内心抵触与家长沟通。家长担心幼儿教师像新闻里一样虐待幼儿,幼儿教师害怕家长像网传一样每天监视自己;家长担心幼儿便去询问幼儿教师,却让幼儿教师觉得受到了质问,幼儿教师因为委屈不愿意与家长多交流,却被家长当作因为心虚而躲闪;家长越怀疑越问,幼儿教师越委屈越躲,交流越来越少,交流中的真话也越来越少,总有一天小误会也会闹出大祸端。

改善建议

面对“虐童现象”给幼儿园造成的不良影响,值得全社会去深思。在目前无法短期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教师的应有尊严,幼儿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从完善自身职业素养做起。

1.科学有效地自我调节

一方面,幼儿教师应依靠科学的规范明确自身定位。《幼儿园工作规程》[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等文件明确规定了幼儿教师的职责——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同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可能和选择时应以规范为准则,做好取舍,不为各种舆论压力所动摇。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方法调节情绪。(1)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不要因为教师站起来比较高,就时刻居高临下,以审视的目光看幼儿,这样教师的眼里只有对错,岂非平添了许多烦恼;若换以欣赏、审美的眼光,尊重并理解幼儿发展,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2)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既然站着太高,幼儿教师何不蹲下来,作为一个同伴的身份和幼儿打成一片,感受幼儿对世界的惊奇,体验师生之间相伴的信任和快乐。

2.自然规范地与幼儿交流

首先,幼儿教师和幼儿接触时应自然得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法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4]显然,为了在“虐童现象”中避免麻烦而刻意疏远幼儿是一个错误的办法。游戏中可以拥抱、互动,可以击掌、围坐在地上晒太阳,还可以捏一捏小脸蛋。幼儿教师要保证面对幼儿时心态是平和的,举止是自然的。其次,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规范有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钱文忠教授也曾谈到,教育可以没有惩戒吗?这一观点看似与诸多规定以及近年来提倡的“赏识教育”相悖,其实质是观念的误解。惩戒与侮辱、体罚等不尊重儿童的排斥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幼儿教育中必须严厉禁止排斥儿童的行为,但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以养成幼儿良好习惯为目的的惩戒行为在幼儿园保教活动是需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3.自信坦诚地与家长沟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沟通的方法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幼儿教师没有犯错误自然不需要掩盖或修饰事实;遇到分歧或者家长不理解的情况,耐心讲解、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也是幼儿教师的工作;万一发生意外或出现疏忽,一定主动和家长坦诚沟通,相信多数情况可以很好地解决并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原谅。有一些办法可以让家长更好地感受教师的真诚——“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参与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当保教助理或其他协助工作,这可以让教师与家长增加接触;建立家长委员会,发挥家长组织的作用,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来,有助于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学校系统地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展现我们的专业能力,让家长更加安心和放心。

[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8-05-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2015-05-01].https://baike.baidu.com/item/幼儿园工作规程.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2012-05-01].https://baike.baidu.com/item/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3356785?fr=aladdin.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