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黄泻心汤疗衄血案 关键词:第一止血方 两种煎服法 袋泡剂先河 剂型 三黄泻心汤人 郭某 女 11岁 初诊日期:2019_01_20 主诉:鼻反复出血1周余 现病史:患者一周来,反复鼻出血,有时早上醒来发现枕边干涸的血迹,有时不小心轻碰鼻子即出血,需要塞上脱脂棉止血。 刻下症:今晨醒来又发现鼻旁、枕巾上血迹,口臭、无口干、口苦,无自汗、盗汗,纳香,大便略干,小便调。 查体:鼻粘膜充血,下鼻甲略肥大,李氏区有0.2*0.2CM大小糜烂。 舌红,有芒刺,苔略黄,脉数有力。 血RT: BLT 180 X 1012/L 方证辨证: 1.《金匮要略》:心气不足(《千金方》为“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笔者以药测证,泻心汤适应实热性出血症,患者反复鼻衄血,舌红,有芒刺,脉数有力,符合此方证, 2.清*陈修园:“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 诊断: 西医:李氏区出血 中医:鼻衄 方:三黄泻心汤 药: 1.大黄10 黄连5 黄芩 5 装入无纺布6*8CM茶包,成袋状茶,开水冲泡,代茶饮。 2.香油调三七粉、白芨粉、 大黄粉等份,适量外涂局部。 3. 服5剂后,患者大便通畅,口臭基本消失,舌红亦不再明显,随访一月余,鼻未出血。 按语: 1.现在一见出血,首先想到仙鹤草、白茅根、血余碳等等,三黄泻心汤作为中国第一止血方,不用这些止血药,照样止鼻血。黄煌教授从方人的角度,指出下列人群适用本方: 1. 体格壮实,面色潮红或有油光,唇色红或暗红。 2. 头痛头昏,烦躁易怒,失眠。 3. 易于吐血、咳血、鼻衄等。 4. 易于皮肤感染 5. 大便秘结 6. 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血粘度偏高 2.煎煮方法: A、《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取药物寒凉之气,以清中焦无形之邪热,而不取其苦泻之味以防走胃肠。 B、唐容川《血证论》中治血第一方,即泻心汤,采用《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服用方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取其味厚力大,而清泻血分之热, 3.局部外用方: 三七粉、白芨粉、大黄粉,是北京中医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消化内科,治疗胃溃疡出血方,有较强的止血生肌的作用;香油亦可保湿,对鼻粘膜的休复有着极佳的作用。 (二)九痛丸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 关键词:教科书式经典案例 左胸胀痛 严重怕冷 九痛丸 枳实薤白桂枝汤 丸剂(胶囊剂) 孙忠芝 女 75岁。 初诊日期2019-02-25 主诉:反复左胸胀痛7年,加重2天 现病史:患者左胸胀痛反复发作7年,冬季发病较重,特别是冬夜子时常发作,甚者胸痛彻背,冷汗湿衣,整夜难以入睡。曾在三甲西医院冠脉造影显示多支狭窄超70%,建议做支架,但病人家贫,无力承担,每每靠服保心丸,速效救心丸,甚者输丹参,血塞通等才可缓解。 刻下症:患者又是子时,开始左胸胀痛,伴后背、左肩沉重冷痛。患者因怕冷都是和衣而卧,点上炉子,喝热水,不停拍打左胸,又口服2次救心丸,2次冠心舒合丸,才度过一夜煎熬,天明缓解后才来我门诊。患者体略胖,面苍白,大便可,小便夜间数。 查体:舌苔白厚腻,质紫,舌下脉络淤阻,脉沉弦。 ECG:T波低平,陈旧性心梗。 方证辨证: 《金匮要略》:“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处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实一枚(捣)。制法及用法: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本案病例是胀痛,而枳实薤白桂枝汤,被何教授誉为胸痹胀痛第一方,符合此方证。 九痛丸:《金匮要略》主治九种心痛,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附子三两(炮),生狼牙(炙香)一两,巴豆(去皮心,熬,研如脂)一两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本方治连年积冷性胸痛,本案患者怕冷,冬夜子时发作,舌淡,苔白腻,脉沉弦,符合此方证。 旋复花汤: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七)》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本案患者,发作前预感性喝热水,并不停拍打左胸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医宗金鉴》:下其癥。现代药理研究可用于冠脉狭等淤血性疾病。 诊断: 西医: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胸痹 方药:枳实薤桂枝汤合九痛胶囊(丸) 处方: 1. 黑顺片15 吴茱萸10 党参10 干姜107剂全成份配方颗粒,每一剂分装入湘尔康牌木薯淀粉00号胶囊6粒,2#tid po 2. 炒枳壳30 薤白80 肉桂10 厚朴30 瓜蒌20 7剂中药全成份配方颗粒,加开水200ML冲融,分温3服。 二诊:2019-03-02 患者自述,这几天来,左胸胀痛缓解不少,每夜疼两三次,每次20分钟左右。但夜时仍需点燃火炉,合衣而卧,并准备一暖壶开水,一觉疼痛要发作,赶紧喝杯热水,并不停拍打左胸。患者在向笔者描述时,又手用拳锺打左胸四五下。忽顿悟:“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遂给枳实薤白酒汤合旋复花汤送服九痛胶囊(丸),7天量。 1.黑顺片15 吴茱萸10 党参10 干姜107剂全成份配方颗粒,每一剂分装入湘尔康牌木薯淀粉00号胶囊6粒,2#tid po 2.炒枳壳30 薤白80 肉桂10 厚朴30 瓜蒌15 旋复花30 茜草10 7剂中药全成份配方颗粒,用葱7根煎水200ML冲融,分3次温服。 三诊:2019-03-10 患者左胸胀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以上方减半量,晚间一次服用。 四诊:2019-03-20 天气渐暖,患者胸痛偶有发作,夜间已能安眠,给桂枝茯苓胶囊,九痛胶囊(调剂后让患者自已灌胶囊)小量长疗程服用,以善其后。 按语: 一、枳实薤白桂枝汤 临床遇脾胃虚寒,大便稀溏,可选用瓜蒌皮代全瓜蒌,化痰宽胸通痹,而无腹泻过甚之忧。 二、九痛丸: 1. 九痛丸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古方,就是这个小方,哪怕经何庆勇教授简化之后只有附子、党参、干姜、吴茱萸四味药,也很精妙:附子与干姜,自古就有“石膏无知母不寒,附子无辛姜不热”;附子与党参,即是强心第一方——参附汤;吴茱萸与干姜,《伤寒杂病论》就有“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生姜汤”,而干姜比生姜温热之性更强。 2.为了改善吴茱萸的口感,张仲景通常在汤剂中加大量生姜、大枣,如《吴茱萸汤》中生姜六两,枣十二枚。另一个方法是改用丸剂,受此启发,笔者把中药全成份颗粒剂,装入胶囊,增加了患者依从性。全成份配方颗粒,因去除了药渣,如黑顺片10克当量只有1克,非常适合装入胶囊。含吴茱萸的方子——左金丸、九痛丸;含乳香、没药的活血效灵丹,笔者一般都这么用。 三、两味药的疑问 1.新绛,中医界主流上认为是茜草,中医药大学统编教材也采用这种说法。但也有人考证是绛香,文献在此不在引述。《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七)》中“新绛少许”,而广安门医院何庆勇教授在《白天临证,夜间读书P232》用了茜草18克,旋复花35克,这个“少许”是不是太多了?而在《伤寒杂病论》中连一方寸匕,都不用少许代指,那么这个少许,倒底是多少,从侧面是否印证了,新绛就是绛香,请老师解疑! 2.关于狼牙,中国中医科学院李博鑑教授说:狼牙,即狼牙草,就是仙鹤草,又称脱力草。仙鹤草有抗疲劳作用,临床有些老大夫,常用来代党参。若如此,何庆勇教版九痛丸,没有狼牙,应该不会景响疗效。 四、黄煌教授常说什么大柴胡汤人,黄芪桂枝五物汤人------那么,在这个教科书式的经典案例中,你是否发现了旋复花汤人,瓜蒌薤白半夏汤人,九痛丸人呢? 张军涛委员点评: 胸痹而痛者,阳微而阴弦也,当治其阴弦。本案患者陈旧性心绞痛,胸痛彻背,反复发作,严重怕冷,冬季重,舌下脉络瘀阻,舌苔白厚腻,脉沉弦,当属积冷结气日久,气血痰瘀互结证。郭建医生用九痛丸变丸为胶囊散其久寒而止痛,合枳实薤白桂枝汤通胸阳散结止痛,合旋复花汤行其气,合桂枝茯苓丸而祛其瘀,辨证用方准确,丝丝入扣,汤、丸、散合而用之,既考虑患者的服用方便又充分发挥不同剂型的作用,疗程用药治慢病,提高慢病患者的医从性,是我等学习的榜样。(新绛少许,就是一个不准定的量,像我们做菜用的盐,有人口重多加点,口淡少加点)。宗仲景原意,加少许白酒,其效果会更佳。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