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爷爷是我们病房的常客,七十八岁,曾多次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行支架手术治疗。 患者一般是术后症状改善一段时间,然后又来了,复查一下造影,哦,又堵塞了,没法子,又不愿意去外科做搭桥手术,接着放吧。 这个我印象中,前后不下三次吧。最后一次复查造影是我接手他住院的前一次,大约是一个多月前,患者又胸痛,后背疼痛了,这次复查离上次放支架也就九个月左右,不过造影结果还好,造影显示冠脉血管病变并未加重,支架是通畅的,只是有些小分支狭窄比较重,可能是患者这个胸痛的原因。 没法子,狭窄的血管实在太小了,也没法放支架了,再看患者那常年吃的药,那是一大把一大把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的药自然齐全了,还有就是那几种抗心绞痛的药物,能用的都用上了。医生也没法子,输点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吧,开一点常规益气活血的中药汤剂,对付了两周,症状也未见明显改善。正好又逢过年,患者想毕竟没有大血管病变嘛,反正也没有生命危险,就不了了之地出院了。这次出院也就十天左右,又回来了,也就回家过了个年吧。原因是年后,自觉症状明显加重了,几乎夜夜发作,有一种濒死感。 我接诊一看,患者形体中等稍胖,头顶发稀少,面色稍黑,精神尚可,目光有神,自诉主要症状是夜间频发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后可逐渐缓解,不含的话,一直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再细问一下,原来发作时,自觉有一股似气非气的感觉,从左胸胁下上行至胸,然后觉胸胁胀闷疼痛,伴憋气,呼吸困难,俄顷,逐渐下行,症状也随之逐渐缓解。平时伴见气短乏力,口干舌燥,眠差,大便不成形,小便尚可。细问并无明显寒热喜好,纳尚可。查舌红稍黯,舌下络脉瘀曲,舌苔薄而少,舌面并不干,脉沉弦。 患者担心血管再次闭塞,我宽慰了一下患者道:“毕竟复查才一个多月应该不至于吧,我给你开点中药先止疼吧!”那个也没少吃,不管用啊,上次住院,不是也吃了么,哎,你看着办吧!”我又细细地查了一下腹诊,腹部张力尚可,并无明显胸胁苦满,倒是少腹部虚软无力,再详细问了一下患者夜尿情况,原来患者所说的小便还可以,只是因为习惯了,其实患者夜间因为老是发作胸痹症状,睡眠不好,频繁小便,小便也并不是很畅快。患者可能见我查得仔细,一时找到了救星似的。 “大夫,您给开中药吧,晚上发病实在是太难受了,这个好了,我可得好好谢谢你”。 “没事,咱试试吧”。 我回病房思索着,患者胸痹症状比较特殊,自觉似有气上冲,这个好像张仲景所说的“胸痹胸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同一组症状,张仲景用两方来治。一个治实,一个理虚。一个是真用枳实、桂枝降逆气,对于这个“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来说很好理解;一个却用人参、干姜温中补虚,那只能勉强理解为温中补虚来续接其逆气。对于这个患者来说,胸痹绝对是本虚标实的那种,就有气上逆,又有本气虚。用这两方哪个似乎都不合适。 那个既补虚,又降逆气行不行呢? 当然可以有啊!如果说桂枝加桂汤,桂枝降冲逆,桂枝汤补虚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个吴茱萸汤绝对是个很好的例子。方中吴茱萸温降逆气,人参补虚。那就吴茱萸汤吧!只是苦于患者舌红少苔啊,在一定程度上是应该辨证归属于阴虚的范畴啊!后来一想,即便是存在阴亏,这个不是还有党参在里面护阴嘛。于是我根据患者同时合并有瘀血、饮结的表现,以吴茱萸汤为基础方,合用了旋覆花汤加减。 以吴茱萸汤温降逆气,兼补中虚,降香、茯苓、桂枝协助吴茱萸降逆气,茜草、穿山甲活血,威灵仙、半夏、花椒化痰饮,五味子、山茱萸酸以防辛燥之药耗散太过,九香虫降浊理气止痛。 药进一剂,当夜发作一次,症状轻微,患者已觉有效,上午查房时欣喜告知。三剂药后,夜间症状未再发作,我担心的舌红问题,似乎也未见加重。于是前方稍作调整,去花椒,加丹皮活血凉血,灯盏细辛活血通络。续进三剂,症状明显改善,夜寐转佳,胸痹气冲胸痛症状未作,乏力减轻,仍感口干,舌黯红,之前的那曾略微水滑的苔面现在变干了,脉象无明显变化。我考虑阴虚之症较前显现,加用地黄以滋阴。 服药七剂,诸症不显,欣喜出院。随访三月,患者情况良好,未再发作胸痹住院。 后来我总结,这个胸痹结气仲景说“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没说不能一起主之啊。所以这个吴茱萸汤加减能起效。另外对于那个舌红的问题,患者之前那个舌面略滑,显然与典型的阴亏燥热不符,倒是提示存在水饮内停之机,所以吴茱萸汤确实是很符合的。 |
|
来自: 新用户30785771 > 《心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