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孩子成绩平平,是个中等生,怎么办?

 采菊东篱630 2019-12-08

我是一个80后妈妈,有一个在读五年级的女儿。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我的这位女儿确实也如此,她性格比较乖巧,而且懂得体贴父母。

但有一点曾经让我感到懊恼,就是她学习成绩一般,是个中等生,不被老师器重。

这让我想起了曾在网上看到的和我情况相似的故事。

那位妈妈和她丈夫都是毕业于985院校的高材生,在最佳生育年龄里以精心的备孕,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可是当她儿子上小学后才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资质一般,成绩平平,表现似乎并没有遗传到父母的“高材生”智商。

虽然我和老公不是985毕业,但也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在学校里当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一直很重视。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没有忽略过各种孩子能力启蒙的最佳年龄。

例如在孩子5岁的时候,我们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为她报了钢琴兴趣班和画画兴趣班。

可惜画画兴趣班,孩子只坚持了半年左右就不再去了,因为发现尝试后孩子觉得自己不喜欢。,但钢琴因为她喜欢,所以目前还在坚持。

01

孩子成绩平平

身为教师的父母内心煎熬

孩子上小学后,虽然课堂纪律等表现都很好,但是学习成绩却很一般,属于中等水平。

记得有相关机构对那些高考状元的父母职业做过调查,调查显示教师这个职业的占比是最高的。

虽然,我们没有一定要孩子成为高考状元,但并不代表我们俩对孩子的成绩没有要求。

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事孩子成绩不是班上前三,就是前十,因此,孩子的成绩成了我们在同事间讨论时尽量避免的话题。

我们亲自为孩子做起了家教,工作忙的时候,也为她请了专业的课外老师辅导,结果,孩子成绩还是上不去。

我们开始从孩子的班主任、学科老师方面入手了解,他们都表示孩子课堂纪律是好的,也认真听,但一到考试,却考不出优秀的成绩。

孩子性格较为安静,不轻易向外人表达内心想法,老师还是建议我们多与孩子沟通,了解深层原因。

由于我和丈夫都属于比较严厉的那种父母,加上职业病的原因吧,我们对孩子的学习都管得很严,所以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我们并没有深入了解到。

于是我们决定借助旅行的方式深入了解,暑假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了一趟远行。

也许是因为旅行是一个环境舒适,让人心情放松的时刻,我们和孩子的交流好像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

02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旅途中,女儿说出了一番让我和丈夫颇为震惊的话: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放牛班的春天》和《奇迹男孩》这两部电影,我特别喜欢这两部电影。

喜欢《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个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不会因为那个学生捣蛋或者成绩不优秀就冷落,他对所有学生都很好、很包容,并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而《奇迹男孩》里的奥吉虽然有很多不完美,但他的爸爸妈妈、姐姐给了他很多的关爱和包容。

可是你们总是只看着我的学习成绩,很少注重我的内心感受,你们知道我真的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吗?考第一真的那么重要吗?学习成绩就是衡量一个“好孩子”的标准吗?

在学习上,我觉得家里和学校都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学校整天要各种背诵、几乎每隔不久就有各种考试。

但上钢琴课的时候就是我最快乐的时候了,因为在弹钢琴的时候,我有一种快乐和自由的感觉,每一个五线谱仿佛代表了我不同的心情,我可以在琴键上自由表达。

天啊,我的女儿才五年级,却说出了一番领悟那么深的话。

从这一刻开始,我觉得我女儿其实是很有思想的,她不是“学渣”,她可能还没找到一个更适合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

那究竟,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对于孩子而言,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的?

我开始反思,虽然我和丈夫每天都在教书育人,但又是否真正懂得“教育”的真正含义?

想起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一个关于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教育即生长”。

杜威所提的“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但这种尊重绝不是放纵。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而“生长”并不是消极的结果。

03

没有正确的教育

只有合适的教育

身为教育的践行者,我尝试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更宽阔。

通过看《他乡的童年》这部纪录片了解到了国外教育与我们中国教育的区别。

发现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国的教育理念各具特色,但他们也有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元素,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

其中,在这个节目里,我被芬兰的教育形式启发了。

芬兰教育一直被作为西方教育的榜样,他们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倡导“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下的做法是在初级教育阶段,学校不会对学生做任何考试安排,而是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

即使孩子是对数学或艺术等具体的学科并不擅长,但芬兰的教育也不会以单一地以学习成绩去衡量孩子,他们也看重和保护孩子的善良、毅力、同情心、好奇心等宝贵的品质。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这让我明白到,哪怕我孩子成绩平平,但这也不代表她不优秀。

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把“教育”的行为看到更深远,我们教育的意义更在于激发孩子的潜力,发挥他的所长,同时培养孩子全面的能力。

我们相信:教育,本就不该只有一种模式;成功,也不该只有一个标准;幸福,更不会只有一个定义。

我也认同那种说法,“没有正确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