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的二八定律认为: 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人生亦如此。 近年大火的“断舍离”,表面看是一种家居整理、收纳术,从深层来看,其实是一种人生整理观。 真正实现人生断舍离后,你就会明白,腾空的物欲和心中执念,映照的正是自己的灵魂。 01 扔掉对无用信息的关注 很久以前,我们了解世界,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而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只要你连上网络,五花八门的信息就会朝你奔来。 东南亚的迷人海滩、网红精致奢侈的生活、明星八卦娱乐轶事、影视游戏直播解说、闹市山林中的百态人生。 地铁上、排队时、甚至走路、每一个可以被利用的时间间隙,我们都沉浸在手机中的信息流中难以自拔。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但其实什么也没学到。 所有碎片化的信息,就像是“信息快餐”,看起来似乎可以让你很快吃胖,但其实只是虚胖,渐渐地你的思维会变得狭隘,难以进行深度的思考。 作家李笑来曾说: 虽然是信息爆炸,但是知识并没有发生爆炸。 深以为然。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人提起文学,想到的全是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段子名言、而不是一本完整的文学作品。 宁愿去迷恋网络上的成功学去麻痹自我,也不愿在现实的生活中,体会成功和失败的滋味。 尼采曾说: 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世界越吵闹,我们就越需要思考。 看几十个搞笑视频,不如真正捧一本书,在人间的喜剧与悲剧中大彻大悟。 在手机上浏览世界各处美景,不如到大自然里走一趟。 能让人顿悟的智慧往往都是大道至简, 生活的精髓也是简与素。 信息流中的人来人往终究比不上陪在身边的人,手机的方寸屏幕里也装不下人间烟火气。 那些你真正需要学习和品悟的智慧,都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用脚去丈量世界,用眼去记录四季,用心去感悟人生,你才能发现生活真正的美。 02 扔掉多余的欲望 什么是人?欲望满身。 财、权、名、色、情,人皆有之。 恰到好处的欲望,让我们一步一步超越自我,变得更好,多余的欲望则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直至毁灭。 李诞在《奇葩说》里说过: “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克制欲望史。 ” 深以为然。 有人曾问巴菲特: 为什么那么多人赚不到钱? 巴菲特一句话戳中本质: 因为人们不愿意慢慢赚钱。 今天看见网红经济大火,于是立志要做网红赚大钱,明天听人说电商是新风口,又一头扎进电商行业。 急近功利地追求利益,肆无忌惮地释放欲望,只会让我们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对一夜暴富的强烈渴求,是我们难以遏制的欲望,它像一个失控的陀螺,打乱了人生的节奏。 永远别丢掉对成功的渴望,但也别忘了,路要自己一步步走,苦要自己一口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 《蝜蝂传》中,提到过一种叫做“蝜蝂”的小虫,这种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东西越背越重,即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有的人觉得它可怜,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一旦蝜蝂能继续爬行,又会像原先一样,把东西抓取过来背上。 不停地增加背上的东西,直到累死为止。 贪欲过重的人就像蝜蝂一样,凡有利可图,便绝不退让,最后害死自己。 面对欲望的时候,我们必须分清楚,谁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是你自己,还是欲望。 成为事物的奴隶或自己的主宰,就在一念之间。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 独立与 自由 正是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与恶念的方法。 放下执念与多余的欲望,直面真实的生活和不完美的自我,才能真正从欲念中超脱,实现人生的价值。 03 扔掉不必要的社交 曾经有个统计表明,对大部分人来说,微信好友里,10%是家人,40%是同学同事,50%是陌生人。 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人脉,不过是他人眼中的微信好友,你沉迷的社交,正在消耗你。 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你没本事的时候,认识谁也没用。 《欢乐颂》中的樊胜美是个职场老油条,对人情世故和社交人脉都颇有心得,也经常流连于社交场中,费尽心思“掐人尖。 如此深谙世故和人际交往潜规则的她,应该活得很成功。可在现实面前,她的狼狈与不堪,一览无遗。 只有安迪一语中的:樊胜美如此精通人情世故,却只混了个中游,原来是个办公室油子。 比起最应该提升的业务能力,她更喜欢搞人际关系。靠自己不成,她就寄希望于,找个有钱的男人。把大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无意义的社交上。 在一个圈子里待久了,有人会误以为自己和身边人处于同一层级,为了保持体面,咬牙买了不少同款和标配,可唯独实力没有跟上来,到头来亏的还是自己。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无论何时都不要不低估人性,也不要高估自己与任何人的关系。 有些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与你成为同学、朋友、同事、伴侣。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陪你走到最后,倘若觉得相处不舒服,不如各自安好,不再强求。 生活的真谛永远都是简与真,与其沉迷社交,盲目合群,追求一段不平等的关系,不如静下心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做好自己,亲疏随缘,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 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空间和心灵都不需要囤积太多的东西。断舍离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真正追求的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很喜欢杨绛的一句话: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哲学君相信,当你放下沉重的负担,带着丰盈的灵魂和轻快的步伐,就能在人间自在行走,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