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75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12-09
第十五章 祛湿剂/温化寒湿/概念

(温化寒湿剂,适用于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所致的痰饮、水肿等。常用温阳药如干姜、桂枝、附子,与健脾祛湿药如茯苓、白术等为主组方。代表方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既然说温化,那就是针对了这种湿的产生是阳气不足为主要原因的,阳虚不化,阳虚为寒,所以这是产生寒湿证候为主,所以适应病证湿从寒化,阳虚不能化水,所引起的痰瘀水肿,主要用于这一类,用于痰瘀水肿为主要。当然这种寒湿引起的病证范围还可以很广,这里举了主要的这个病证。

   临床配伍,针对这种寒湿,要温化,
* 用温阳药和利湿药相结合,这是主要的,温阳药和利湿药相结合,这往往是配方中的主体。
* 通常配伍健脾药、补肾药以及理气药。
   为什么呢?
 @ 湿喜归脾,水湿的产生往往都和脾的运化功能障碍或者减弱有关。
 @ 同时,肾主水,特别是阳要化气的,人体阳气要温化水液的,肾阳是非常重要的,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化,所以它叫元阳,所以在阳虚到一定程度,往往影响到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虚,那这种对寒湿证候,根据它阳气虚弱的程度,我们选用药物呢,往往健脾补肾,温阳药结合健脾补肾。
 @ 而有的时候水湿阻滞气机严重,所以往往要结合理气药。
   当然总体上这类方剂,多用温阳药和利湿药相配这是主要的,这是温化寒湿药物配伍上的一些共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