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_11101

 年轻的调皮猴 2019-12-09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有见识的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兄长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借鉴来帮助加强政治

2、成语积累

答:①“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3、本文情节概要。      

答: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4、孙权怎样劝说吕蒙的?可以看出孙权怎样的性格?

答: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性格:关爱部下、善劝、好学。

5、从吕蒙“乃始就学”中看出吕蒙什么性格特点?

答: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答: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就学”后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8、孙权、吕蒙的对话与吕蒙、鲁肃的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答: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吕蒙与鲁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9、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1)写出鲁肃为吕蒙的惊人才略折服而愿与之交友,表现了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

(2)侧面表现了吕蒙才能的惊人长进。

10、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示例:①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②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③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12、体会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13、积累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答:①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②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③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