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武式太极拳十三条身法释义

 武谈 2021-01-21

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裹裆、护肫、涵胸、拔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精神贯注、腾挪闪展,合起来为十三条身法,前八条是武禹襄祖师的,后五条是郝月如大师的。笔者不揣鄙陋,据多年的练拳经验,谈谈对这十三条身法的理解。

1、提顶、吊裆

提顶和吊裆为一个组合点。俗话说:打拳如坐凳。行功走架我们平时坐凳子一样。凳子是有形的,而打拳坐凳则是无形的。在练功时形若坐凳,那么顶就能提得起,能提得起顶,就能提挚全身,而此时裆就能够向下吊。顶提起来,裆吊下来,形成对拉。

坐凳时双臀端托起小腹,会阴向下垂吊,百会意上领,上半身有韧带拉长的意识,腰部以上全是空松的,这就完成了提顶、吊裆的要求。

2、松肩、沉肘

松肩即肩向四面八方有意识地去松,但不要向下垂,垂肩容易导致周身僵滞。垂肩滞气,松肩理气,所以说“松肩”养人,垂肩害人。

沉肘即以意将肘下沉,如在水中凫水。虽是沉肘,脚下有轻灵之感,不使身体上浮努气,松肩沉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气。

沉肘的前提是“竖掌”和“坐腕”。掌竖起来,手腕向下向外撑坐,是沉肘的保证,而沉肘则是松肩的保证。

而有人讲“坠肘”,说在肘尖坠个石锤能练意,这是有问题的。大家不妨试一下,把肘上系一个称砣,肘是否能灵活呢?劝大家按武禹襄祖师所说的“松肩沉肘”去练吧!那是康庄大道!

3、裹裆、护肫

裹裆和护肫在身法中是一组合点。在行功走架时和上述几条身法是关联的,有机地结合的。

裹裆是两条腿裹如一条腿的意思,这是郝月如宗师一再强调的。两腿有向一处裹之意,前弓腿时,在后的蹬腿一定要向内裹,以保证前弓腿的力度。跟步时有小骑龙步之说,也是上边合手为“虎手”,底下跟腿为“凤腿”,又有上边说“开合”下面讲“隐现”和上面讲“隐现”,下面说“开合”之意,前面裹裆曰尖裆,后面开胯为圆胯,这就是武式太极拳“裹裆”之说。

护肫:我们肘下腹腔的软组织为“肫”,但现在咬文嚼字的人把“肫”字说是鸟的胃,这是现代人的谬误,并不是前辈立论时的错误。郝少如大师讲,“护肫”即护我们各种车辆的轮胎,车轮胎被轧了,车子就开不动了。在行功和操手中一定要注意“肫”的保护。郝月如大师还说,“肫”不护则竖尾无力。“竖尾”即我们的脊椎骨下端双臀结合部。裹裆时尾骨尖前送托起小腹,竖尾就有力量。这样“裹裆”“护肫”就完整了,练者务必要注意。

4、涵胸、拔背

涵胸时胸是空的,胸空则能膀活,膀活胸就空得更好。胸空则气不停滞,气血畅通,周身举动轻灵,气上下起落自然,上半身运用自如。涵胸能使周身之劲浑然一体。郝月如宗师说过,“胸不可挺”“以意使胸”,“一切灵动全在胸中空松圆活”,“全在胸中腰间运化”。由此可见涵胸的重要性。

另有一种说法是“含胸”,胸若嘴,嘴能含珠,说太极是一个球,全在胸中含着,又说上身的前倾斜45度开前裆,圆后胯,护住臀部就是“含胸”,“含”就是用胸嘴含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拔背:拔背和涵胸是一组合身法,能涵胸即能拔背,能拔背则胸能涵。拔背者,大椎上端向上有微微鼓起之意,全是以意来领导。拔背有“动牵往来气贴背”之说。郝为真祖孙三代总结的“骨肉分离”,就是动牵往来气贴背的升华。背拔得起,骨肉就能分开活动,有时肉甩出去,有时骨从肉里脱出,应用自如。

这八条身法在行拳中一定要留心去体悟。先师们将这八条身法,用四句诗来总结。诗曰:“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丹田。裹裆护肫须下势,涵胸拔背落自然。”

郝月如大师还总结了五条身法要领。

(1)“虚领顶劲”讲的是以意虚领顶上之劲,而非硬脖顶劲!虚领顶劲,是提挈全身的“纲”,“纲”举得好,则“目”张得好,反之则纲不举目亦不张,成一身拙力。纲举目张能使周身的意气力张弛和蓄发得当!

(2)“气沉丹田”即浊气沉入脚底涌泉穴,而清气则冲领到百会穴。这是意向上升气向下沉之说!都是以意来分解的。

(3)腰不填能转动即“虚实分清”。把腰置在十字路口,能够左右逢源,为“虚实分清”,能两条腿裹如一条腿使用为“虚实分清”,能“意气上分得清跟得紧,换得灵,为“虚实分清”。

(4)八条支线能够分清主次,为“精神贯注”。神意专注在支撑的腿上,为“精神贯注”。挨何处何处用意为“精神贯注”。收放自如为“精神贯注”。如捕鼠之猫,似狩猎之虎,为“精神贯注”。

(5)双腿双脚能瞬间转换虚实,为“腾挪闪展”。双手双膊能瞬间变换,为“腾挪闪展”。能拿得起放得出,为“腾挪闪展”。在操手、实战中换位跳跃,为“腾挪闪展”。意识、思维转换,为“腾挪闪展”。

这五条要领,是上述八条身法的延续和升华,它详尽地诠释了八条身法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武式太极拳的“十三条身法”。习武式太极拳者,必须注意这十三条身法。

恩师姚继祖先生还讲过“神意导气行百络,腰腿换劲应万端”,这是姚师从他一生练拳的经验中总结出的两句名言,说的是以神和意领导气和力,遍布全身,以腰腿上换劲来应付千变万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胡凤鸣,武式太极拳名家,河北邯郸人。现为中国武术七段,国家武术协会会员。出生于太极世家,祖母郝孟云是郝月如之女,郝少如胞姐,父亲胡金山和伯父胡庆福,均为郝月如亲授弟子,深得武式太极拳真传。
自幼习拳,曾得魏佩林、武志英点拨,后拜姚继祖为师,多年习练不辍,深得真传,在海内外太极拳界有广泛影响。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