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有幸听了几节语文课和专家优质课,他们都是全国名师,尽管他们选取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教法不一,但都为我们讲述了同一个问题--语文课怎么教,并为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能聆听这么多有思想的骨干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实属难得,这不禁让我也想静下心来好好整理和反思有关小学语文教学的种种。 老师的引领与指导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就想:假如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位在语文教学方面这么有特色的老师,那该多好啊!可能自己现在就不会怕去教语文。而这次阅读导读课,我有幸聆听,心里欣喜若狂,带着取经的想法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回来之后,帮助我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学以致用了。 在做课老师的课堂中,我也学到了长文短教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看来课堂中师生有良性的互动,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越强烈了。 学生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听了专家的讲座,我萌生了一种想法,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是提高其语文能力的关键,而要使我们的课堂提高效率,就要在课堂上使用富有童趣的语言 对学生要进行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当然,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加强课外阅读,多积累优美词句,多借鉴文章结构。 通过阅读教学,要彻底地解放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熟悉的话题,引发兴趣后展开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李老师在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有了口头表达的基础,进行动笔训练就顺理成章。同时,找准时机,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实感,充满新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记住:“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课,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课堂,老师引领学生如何观察人,体验事,感受生活。在课堂上,老师肩负着引领学生感受生活的重任。阅读能力的高下,主要取决于作者感受生活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到底,我们的训练,还是为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表达生活服务的。 总之,此次学习受益良多,不虚此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