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琮 12 古代玉器中的璧与琮,造型一简一繁,一圆一方,象征天地阳阴。在它们彼此的形制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古人有过一些思考。 宋人曾说琮为半璧,以为琮的起源与璧有关,而且是直接来源于璧,乍一看是个奇谈怪论,这可能许多人没听说过。 在玉器的六玉关联问题中,我们只知道《说文》有“璜,半璧也”和“半圭为璋”的说法,也还有“半琮为琥”的说法,现在又将蹦出来一个“半璧为琮”,让人感觉玉之六器之间,具有紧密的依存关系。 璧成就了璜,圭又成就了璋,均为分半而成器,这都并不难于理解,虽然还会存有一些疑问。但是半璧如何为琮,这让人觉得更是费解了,很显然这薄薄的玉璧不论横半或纵半,都是切分不出厚大的玉琮形状的。 这里要说道的“半璧为琮”,并非是《说文》的字义,也不是早期文献中的解释,它出自宋代《集韵》对琮字的释义,原文说“琮,子宋切,综去声,半璧也。”读音注作“综”,也就罢了,却还要说琮为半璧,是不是出现了错讹? 这个说法确实比较特别,非常难于理解,虽然璧与琮是两个非常密切的关联体,但要理解由璧切割变形为琮是困难的,它们在形体上差别太大了。 六玉之间的联系,与琮相关联的,除了所谓的半璧之琮外,还有“半琮为琥”之说。在一些研究者看来,半琮为琥也并不可信。半璧为琮,那就更难接受了。 半璧为璜,许多人不认同此说,认为任一件璜都没有半正切的璧那么大,而不知这只是个形象的说法,其实制作璜时,玉工也未必是先制成璧后再半切为璜,倒是常见以双璜三璜乃至多璜合璧的例子。 半璧为琮,则可能为四分的半切,四周切去四个弧边,留下中间的圆孔和四角即成。如果是那种中孔边起沿的“有领璧”,那真是可以切成琮的形体来。当然有领璧出现远晚于琮,这二者之间不会有真实的变化关联,后人在二者的关联上有了这样的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特别要提到的是,山西襄汾陶寺M1271见到的一件玉琮,看到它扁平的形体,只有单筒口,研究者一般都会认为这是由琮的一端切割下来的,当然这个理解没有错。 不过可以借这件琮反思一番,它更像是由一件有领璧上切割而成,那时黄河流域已经有这种璧出现,所以这件所谓的琮还真有可能是由璧生成的。. 半,并不一定是平均的半分,一般也不会指实际上的半分,应当是意指,或者说就是意象,是为了附和说明彼此可能存在的关联。 “半璧为琮”,这也可以当作是宋代人的推测之言,半璧为璜、半璧为琮,剡上为圭、半圭为璋,还有清代人说的半琮为琥,六玉之间的依从关联关系,被古人看得如此紧密。当然我们也不必相信六玉的造型一定是如此得来,这可能更多强调是的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其实璧琮之间,它们在象征意义上的关联应当明确得多。天生地,阴阳相依,这样的观念可能影响着人们对璧琮关系的联想,由观念影响到形制的联想。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北宋时编印的《集韵》,撰者可能已经不知琮的形制,所云琮为半璧的定义,是不必太过于较真的。不过即使如此,这对于我们了解琮在历史中的沉浮,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因为要讨论琮的源起,才写入了这样一个小插曲,也许后来者还会有更好的解释,我们等待着高论雅言随后呈现。
图片主要引自 ♡ -您的转发分享- 就是对我们的赞赏 回复下列关键词可阅读相关内容 · 新论|信仰|饮食|彩陶 玉器|青铜器|带钩|玉琮|汉画 国家宝藏|海昏侯|良渚|巴蜀|石峁
2. 一枚谜琮 3. 说琮|为乾隆一辩 4. 说琮|辨识车釭 5. 说琮|琮璧的名与实 6. 说琮|玉衣上的那小物件 7. 赵陵山|良渚琮镯之疑 8. 说琮|是方还是圆 10. 说琮|“八方”之谓 11. 说琮|看图吐槽 12. 说琮|良渚琮王解构之后 13. 说琮|且问西东 14. 说琮|蜀式琮的真面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