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玻璃体炎性混浊医案二例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2-10

《张健眼科医案

6631688989768956705.jpg

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         

中国中医药药出版社  

【医案精华】十、玻璃体病医案

  玻璃体中医称为“神膏”,是特殊的无色透明胶状结构,具有透明性、黏弹性和渗透性三大特征,是重要的屈光间质,位于玻璃体腔内,对维持眼球形态、缓冲外力对视网膜的震荡和对眼内组织代谢、物质交换等起重要作用。正常玻璃体无血管,代谢产物清除缓慢,一旦感染,易致病原体繁殖。由于存在血-视网膜屏障,全身或眼外途径给药难以进入玻璃体内腔,使玻璃体病药物治疗比较困难。  

  根据玻璃体混浊的病因可分为玻璃体炎性混浊、玻璃体积血性混浊和玻璃体退变性混浊三类。无论什么病因,临床常见自觉症状是眼前出现不同形态的暗影,并随眼球转动而飘荡,主要体征有玻璃体的混浊、液化、后脱离、积血等,可单眼或双眼发病。裂隙灯加前置镜检查、B型超声扫描是玻璃体病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助于玻璃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对玻璃体病的命名,中医主要是根据自觉症状和视力损害程度而定,分属于 “云雾移睛”、“暴盲”等范畴。其病位于瞳神,瞳神属水轮,内应于肾,肝肾同源,故玻璃体病与肝肾密切相关。病因病机多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和。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相兼。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炎症多以清利为治法,出血性病变多以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为治法,退变性病变多以补益为治法。必要时行玻璃体显微手术,以提高临床疗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一)玻璃体炎性混浊医案二例         

  玻璃体炎性混浊与中医的“云雾移睛”相似,是指玻璃体的邻近组织的炎性渗出进入玻璃体内所致。临床上比较常见,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病程一般较长,病因复杂,中医认为多因湿热内蕴,熏蒸目窍;或阴虚火旺,灼伤神膏所致。

清热利湿法治玻璃体炎性混浊/湿热蕴蒸证案       

  赵某某,男,22岁,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丰田村,农民。于2014年7月27日初诊。                        

  主诉:左眼前有黑影飘浮,视力下降1月。    

  病史:患者于1月前因患“前葡萄膜炎”用“散瞳”、“激素”、“抗炎”等治疗,眼红痛消失,但眼前仍旧黑影飘浮,视物模糊;伴心烦胸闷,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左眼玻璃体内可见尘埃状棉絮状混浊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玻璃体炎性混浊(左眼)。    

辨证:湿热蕴蒸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猪苓散(《银海精微》)加减。     

  处方:猪苓10g,车前子10g(包煎),木通10g,栀子10g,狗脊10g,滑石10g(包煎),萹蓄10g,苍术10g,黄芩10g,炒大黄10g(后下),生地黄10g,甘草3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禁食辛辣炙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二诊(2014年8月3日):便通症减。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原方去大黄。7剂。   

  三诊(2014年8月10日):左眼视物较明,眼前黑影减少。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8。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原方。7剂。        

  四诊~八诊(2014年8月17日~2014年9月14日):先后去黄芩,加女贞子、墨旱莲,服药28剂,左眼前黑影消失。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0。左眼玻璃体混浊吸收,余证悉除,嘱服知柏地黄丸,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连服2月,调理善后。  

  按:湿热内蕴,熏蒸目窍,故神膏混浊,眼前有黑影飘浮;湿阻中焦,清阳不升,故心烦胸闷;湿蕴化热,故口苦口干;湿热下注,则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蕴蒸之候。猪苓散加减方中猪苓、车前子、木通、滑石、萹蓄利湿清热;苍术苦温燥湿;栀子、黄芩、炒大黄清热泻火;生地黄养阴清热;狗脊补肾养肝;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清利湿热,湿热去,眼前黑影渐消。(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滋阴降火法治玻璃体炎性混浊/阴虚火旺证案       

  林某某,男,54岁,湖南省长沙县青山铺镇青山村,农民。于2014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左眼前有黑影飘浮,视力下降2月。    

  病史:患者于2月前因左眼患“葡萄膜炎”经用“散瞳”、“激素”、“抗炎”等治疗,眼红痛消失,现左眼眼前黑影飘浮,眼内干涩昏花,头晕耳鸣,口干口苦。            

  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5。左眼玻璃体内可见细小色素颗粒型混浊物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诊断:玻璃体炎性混浊(左眼)。     

  辨证: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方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熟地黄15g,山茱萸5g,山药12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5g,昆布10g,海藻10g,牡蛎15g(先煎)。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禁食辛辣炙煿之品。          

  二诊(2014年9月22日):左眼眼前黑影减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原方。7剂。   

  三诊(2014年9月29日):左眼视物较明,眼前黑影减少。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8。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原方。7剂。        

四诊~八诊(2014年10月5日~2014年11月3日):先后加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服药28剂,左眼前黑影消失。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1.0。左眼玻璃体混浊消失,余证悉除。嘱服杞菊地黄丸,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连服2月,调理善后。 

  按:患者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神膏,故神膏混浊,眼前有黑影飘浮,眼内干涩昏花;阴虚火旺,灼伤津液,故口干口苦;肾阴不足,脑、耳窍失养,则头晕耳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候。知柏地黄丸加减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加知母、黄柏清虚热、泻相火;加昆布、海藻、牡蛎以软坚散结。(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