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伤寒】背诵条文第66条

 ll无为 2019-12-10

编者按

“中医世家网”邀请“姚院长”先生为所有希望学习《伤寒论》的读者详解伤寒论条文,每天一条。我们在此转载分享,欢迎大家加入学习微信群,扫文末二维码入群。

背诵条文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这条介绍也很简单,前面冠个前提,发汗后,接着出现特征性症状,腹胀满,然后就是用什么方治了,实际没这么简单,得鉴别排除。

最近学的几条都是发汗后怎么怎么的,说明这个误治后,根据人本身的体质会产生不同的病情变化。他简写了,他把没有的症状就不写了,例如大便燥结,腹满拒按的承气汤也有腹胀满的症状,如果不知道这种情况,见到腹胀满就用,还说是伤寒论说的,那就不对了。

从条文看的话,只能死背,遇到跟这一模一样的才对用,这人生病单纯到只有这一个症状。实际情况肯定是还有其它一大堆症状的。这种只能从方去分析。

刚才说的那种实证的腹胀满是承气汤证,对应实证的还有虚证,虚证的腹胀满喜温喜按,可能带有便溏下利,那是理中汤证。这是诊断要点。

这个从方剂来看,他即是实也是虚,虚实夹杂,所以用了攻补兼备的方法,厚朴加半夏,生姜加半夏,本身就都是些独立的方,用到这些是为什么呢,主要是降气消胀,厚朴、半夏、生姜其实都是可以让气机往下走的,然后才会消胀,如果往上走,那就吐出来了。

生姜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也是降气的,他能止呕,呕吐是气往上,他能降逆止呕。这里还隐藏着痰,属于痰气互结,不然搞这么多半夏在这没意义。行气是要消耗能量的,简单的说消耗气,所以要配人参、甘草来补一补,不然越治越虚,不会好的。

补药用多了也不好,充气的速度大于放气的速度,气堵在里面胀的更厉害。所以这里的比例是攻的药量大,半斤哦,可以吃到饱了,补的药量少,仅做为辅助能源。

没时间说了,反正这个条文,实际用的时候要注意和其它有腹胀满的证做鉴别,靠这么简单的条文是不好运用的,要有其它的基础。发汗后还是没发汗,有腹胀满的症状,如果符合这个方的应用范围,都可以用。药物的功效可以去学一下中药学,辅助理解一下。

附子==》

姚老师说的对,患者素体胃虚,发汗后,里更虚而腹胀满,正所谓阳虚则阴入,胃肠中必有痰水,因此正如姚老师所说:虚实具备。半夏生姜去痰水,人参甘草补脾胃,厚朴宽肠除胀满。因此吗,才有上述条辨。

【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来源:“中医世家”公众号(ID:zysj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