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 老古

 嘉绒遗民 2022-07-16 发布于四川
    1933年2月5日深夜,北平故宫一派忙碌。为免遭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一箱箱封装好的珍贵文物装车起运,向南京转移。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从此,故宫文物万里颠沛,历尽艰辛。几经周折之后,又先后从南京分南、中、北三线向西南大后方转移。其中,数量最多的9331箱文物于1939年南迁四川乐山,存放在安谷乡(今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的古佛寺、“朱、潘、刘”三氏宗祠等七座祠宇,使这批文物安全无恙地度过了动荡的战争岁月。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下图是战时故宫文化园牯牛塑像。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为了纪念那段保护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壮举,纪念那份珍视文明保护文化的责任,纪念那群因此而改变一生命运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故宫人,也为了纪念乐山人民与国之重宝的这份美丽缘分,乐山人建立了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史料陈列馆,又称战时故宫博物馆,简称“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据了解,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是由安谷人王联春自发出资,于2009年11月在乐山市安谷镇曾经的文物库房,即三氏祠堂和古佛寺原址仿制重建的。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史馆主体区域位于安谷镇西南1公里的泊滩村,处于安谷平原与丘陵地形交界处,一条公路从馆区正中穿过,将馆区划分为南北两部。南区为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所在地,北区为故宫文物南迁纪念碑广场。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来到史馆,迎面是一堵反映故宫文物南迁的文化墙。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走进史馆,首先看到的便是十位南迁护宝功臣塑像。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这十位功臣是马衡、欧阳道达、那志良、庄严、梁廷炜、励钧先、尹焕章、冯昌运、王星拱、马浮,在烽烟遍地的危难岁月,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中华文物保护和乐山抗战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下图是那志良、马衡、尹焕章、庄严。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下图是梁廷炜、励钧先、马浮、冯昌运。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这位是我们武汉大学敬爱的王校长。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功臣塑像后,是“文化抗战  薪火相传——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图片资料展”和战时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图片资料展和纪念馆内的陈列,以丰富的图片、文字、实物,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示了故宫文物南迁安谷并得到妥善保护的一段传奇历史。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1937年11月19日及12月3日,故宫西迁文物的第二批9331箱从南京下关码头出发,经汉口、宜昌向重庆转移。1938年5月22日全部抵达重庆,分藏于7个库房。因重庆常有敌机空袭,最终决定将这批文物迁移到安谷。下图是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安谷水路运输示意图。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据说,之所以选择安谷作为文物存放地,不仅因为安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这里的河道夏可通船,冬可行筏,祠宇遍布乡野,目标隐蔽。下图是文物南迁乐山水路情况老照片。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1939年7月10日至9月18日,9331箱西迁文物陆续运抵乐山安谷,分别存入古佛寺、宋祠、三氏(朱、潘、刘)祠、赵祠、易祠、陈祠、梁祠等七座祠宇。南京中央博物院100多箱文物也存放于“朱潘刘”三氏宗祠。下图是安谷文物库房分布图。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安谷的这些祠堂之间,都相隔一段距离,交通并不便利。祠堂里的房屋都尽量贮存箱件,只留一间小房供职员合住,另外一间较大的屋子则给守护士兵居住。下图是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部分职员的合影。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中路西迁文物全部到达安谷后,成立了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驻地设在宋祠,由欧阳道达任主任。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据了解,文物搬进安谷库房后,保管极为严密。每一件都登记在册,以箱分类编号,按序排列堆放,每库都有固定的专人保管。非办事处成员和库房工作人员,一概不准入内。库门上锁后即予封签,凡要进库需经办事处主任同意,3人一道启封开锁,并且逐项填写开箱登记表。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平日,管理人员清扫库房,检查有无鼠啮蚁蛀痕迹。每逢雨天,就检查是否滴漏,如有受潮,及时报告处理。每逢晴天,常常要将文物出库翻晒,故宫人称为“出组”。每次“出组”,管理人员将文物搬出库房,堆放在场坝上晒太阳。负责警卫的士兵则站立在四周,闲人可远看不得靠近,晾晒结束再装箱时,需全组人员同时在场,核对清册无误,钉死,签封,搬存原处。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国宝秘藏安谷的近八年时间,也为促进乐山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做出了贡献。“朱潘刘”三氏宗祠存放中央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文物,并常驻国民政府中央军一个班。故宫博物院梁廷炜、中央博物院尹焕章等常住“三氏宗祠”。1938年夏,武汉大学内迁乐山,大批文化人士云集古城。在国宝晾晒季节,武汉大学教务长朱光潜、教授杨东纯、徐中舒、著名画家丰子恺、齐白石以及乐山行署地方官员,都曾来过安谷参观库藏书画。乐山乌尤寺内的复性书院为了编教材,还曾获准抄录过《四库全书》中的篇目。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故宫人在安谷期间,也与安谷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故宫博物院警卫部队冯昌运连长与安谷人肖镜明、排长鲁大锯与安谷姑娘赵元清、故宫博物院孙家畊与安谷王铁匠之女王金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尹焕章与邓文均,这些在安谷结下的美好姻缘,见证着艰苦的安谷岁月,拼接出令人感动的典守生活。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而许许多多的乐山安谷人,也为文物的转移、保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被称为光荣的“安谷故宫人”。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抗战胜利后,存放在安谷的故宫文物与存放在峨眉、巴县的文物一起,于1947年12月9日,全数运回南京,无一遗失,无一损毁。这是1947年护送文物东归时,部分故宫人和眷属在重庆南温泉游览时的合影,图中人物有庄氏全家六人、那志良家人、吴玉璋家人、刘峨士、吴凤培、励仲华等。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运回南京的故宫文物,最终有的运回北京故宫,有的则被运往台北故宫。曾在安谷、峨眉存放的故宫文物,不乏精品,如翠玉白菜(今藏台北故宫)、清乾隆金银珠云龙甲胄(今藏北京故宫)、苏轼亲书《前赤壁赋》(局部,今藏台北故宫)、清郎世宁《八骏图》(今藏台北故宫)、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今藏台北故宫)等等。下图是网络图片。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1946年4月,为了旌表各个宗祠保护国宝的功绩,故宫博物院呈报国民政府批准,以国民政府名义,题颁“功侔鲁壁”金漆大匾六块,分别颁赠给安谷乡六个宗祠以示嘉奖。“功侔鲁壁”,比喻安谷人保护故宫文物的历史功绩可与当年鲁国墙壁夹层内存藏珍贵经籍使圣人书籍躲过秦始皇焚书灾难的功绩相等。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而那些为国护宝的故宫人,也赢得了国家的嘉奖。下图是故宫博物院代表那志良、欧阳道达荣获的抗战胜利勋章、证书。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纪念馆左后方,是乐山八·一九大轰炸纪念墙。1939年8月19日,文物运乐山途中,日寇出动36架飞机、投弹100多枚,对乐山进行大轰炸,导致大半城区被毁,一千多人死伤,所幸当日文物在城外冠英场转驳,未遭损毁。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穿过水上娱乐区上的廊桥,来到馆区的北部,这里是嘉州古佛景区。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爬上十二生肖长寿坡,就看到山顶上巍巍矗立着故宫文物南迁乐山纪念碑。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纪念碑主体高9.39米,象征文物1939年南迁乐山。碑体形似“山”字,势如冲天利剑,寓意中华文化无坚不摧,无可动摇。石碑正面镌刻“功侔鲁壁”,背面雕刻着现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手书的“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休闲区内,绿植葱郁,空气清新,还建有八仙群雕、龙凤阁、孝道文化地下茶社等。站在山顶,东望是一片粮田,西南浅丘绵延,山下便是蜿蜒奔流的大渡河。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