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小陈茶事 2020-03-20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友来访,一副愤愤不平的样子。

他大步迈进茶室的时候,被风带起的外套鼓鼓的,一看就是带了气来的。

果然,坐下没多久,他的一肚子苦水便开始“哗啦啦”往外倒——

“居然有人看不起我的银针……”

没错,老友是忠实的银针爱好者。

从几年前爱上银针后,茶室中最多的,便是一年年累加的白毫银针。

他端起桌上的白牡丹,润了润嗓子,再次开口——

“哼……说我的银针除了贵,根本没有什么滋味。”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见他难得情绪外露,果然是愤愤不平得狠了。

“本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口味嘛,气什么?”

李麻花开口,博爱如李麻花,不理解他对银针的过分“偏爱”。

“他根本就没喝我的茶,就在哪里这边贵,那边奢侈地说个没完,我不气谁气?”

哦,原来不是口味不对,只是遇上了“仇贵”的人。

白毫银针,在白茶的三大品类中,着实是价格最高的一类。

但它的“贵”,有人爱,有人憎,更有人难以理解。

白毫银针的贵,究竟是物有所值,还是单纯的溢价?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2》

物以稀为贵,白毫银针,贵在产量

白茶诞生的季节,有春茶季和秋茶季之分。

其中,春茶季的产量,比秋茶季少了十几倍。

故而,从春茶季和秋茶季的区别来看——

春白茶的价格,首先便比秋白茶更高。

这一决定的要素,便是产量。

而春茶季中诞生的三大品类,包囊了白茶的全部品类: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以产量作为衡量价格的要素,最先诞生的白毫银针,拥有了物以稀为贵的资质。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白毫银针的产量,是天时地利人和带来的珍稀。

它只诞生在春季,秋季与它全然无关。

它只诞生在春季三月中下旬的几天,往后的时间,再不能产出白毫银针。

而真正的白毫银针,还遵循着十不采的原则——

雨天、露水未干不采。

细芽、紫芽、风伤芽、人力劳损芽、虫伤芽、开心芽、空心芽、病态芽都不采。

如此,在种种要求的堆砌下,白毫银针,产量一再压缩。

沉睡一冬的茶树,积累了无数营养物质。

随着初春的春风唤醒茶树,茶树开始第一次发芽抽枝。

精心挑选出的初生嫩芽,鼓囊囊,肥壮无比。

观察它们的芽头,粗壮而饱满,白毫密匝匝地环绕一整颗芽头。

外形好似银针,白毫点缀了它的色彩。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白毫银针,茶如其名。

然而这些珍贵的可爱嫩芽,诞生的时间极短,存在的时间也极短。

过了这短短的时间,嫩芽便长出了新叶,变成了白茶中的另一品类——白牡丹。

短而快的采摘时间,极少的存在量,着实是“物以稀为贵”——

因此,白毫银针的价格,首先便有产量带来的要素。

用几天的时间成长的嫩芽,在几天内争分夺秒地摘下,再紧赶慢赶地进行制作。

量少为珍,是自古以来不变的真理。

白毫银针的贵,产量是第一要素。

而它的贵,是否物有所值?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3》

物以味为珍,白毫银针,贵在滋味独特

茶的要素,一是滋味,二是功效。

很显然,白毫银针在这两项,同样惊艳。

捧起白毫银针的干茶,是“春风看试几枪旗”——

它的长相,“一旗一枪”。

“旗”是芽头一旁的叶壳,“枪”是白毫银针肥壮的芽头。

和正经的茶叶相比,它似乎少了“叶”的存在。

但它的滋味,却是那些有“叶”的茶叶所不能比拟的清鲜温柔。

这股子滋味,是芽头中尚未萌发的叶片,内外密密的白毫,所带来的特殊滋味。

摸摸它的芽头,并不是软塌塌的感受,而有着坚韧的硬度——

盖因芽头内部尚未长出的叶片,密密包裹,足有六七层的笋状结构带来的硬度。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而这六七层的叶片中,密密麻麻覆盖的白毫,是筑成白毫银针滋味的重要因素。

毫香,是白毫银针的的一绝。

白毫银针的白毫,本是白茶御寒的重要物质。

但在它们的根部,有一种特殊的腺体,带来奇妙特殊的毫香。

毫香既纯且清,是白茶的香气中最纯粹的香气——

浓郁扑鼻的毫香,从干茶到冲泡后的茶香中,一点点晕开,绵延不绝。

沸水冲撞白毫银针,清鲜的香气遇水,瞬间蜕变,荡漾温柔。

而这细密的白毫,不仅带来了特殊的毫香,更带来了更多的茶氨酸和饱满汤感。

白毫储存了大量的茶氨酸物质,密密的白毫遇见沸水,融入茶汤,增添三分稠度。

鲜爽的茶氨酸,大大增加了茶汤的清甜程度。

鲜,仿佛春笋破裂的一缕缕汁水。

甜,仿佛玉米煮汤后甜润的茶汤。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有了白毫和丰厚茶氨酸的帮助,白毫银针毫香温柔,稠和汤水裹挟清冽的花香。

它的汤色浅淡,少有叶片上叶绿素的干扰,总是清澈通透,莹白惑人。

细细一品,却并非清淡,反而稠滑鲜爽,令人难忘。

月如薄纱的温柔,或许只有白毫银针的汤水中才能体会。

丰厚的茶氨酸和白毫,是其他品类的白茶所不能企及的天然优势。

这高含量的茶氨酸,不仅增添了滋味,更带来了更卓绝的功效——

增加记忆力、降血压、促进代谢、镇静抗癌。

这种滋味上的珍奇,内物质的丰盈,带来了价格上不可避免的“贵”。

物以珍为贵——

贵的是白毫银针的独特滋味,更是它更进一步的功效。

若不是物有所值,白毫银针,又怎么会在上市时被无数人预定抢购?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4》

白毫银针,为何有人喝不懂?

白毫银针,是品质和产量奠定的价格——

物有所值,有人甚至抢购无门。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白毫银针被抨击得最厉害的点,便是它的独有滋味。

很遗憾,白毫银针柔和清雅的滋味,并非人人都喝得懂。

在喝惯了浓酽滋味的人口中,白茶的味道,已然难以被他们的味蕾所感知。

长时间接触浓郁苦涩滋味的味蕾,已经被惯坏了——

非浓郁的苦涩滋味不能被感知,非稠苦的茶汤不能被接受。

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俚语,便是“不苦不涩不是茶”。

但,用这样的味蕾体验品茶,品的只是茶多酚和咖啡碱的滋味。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而茶的滋味,却不单单只是这两种物质构成的。

纵观茶的700多种内物质中,引导滋味的有清甜的茶多糖、鲜爽的茶氨酸……

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成就一杯茶汤。

品味浓郁,却将其他水浸出物抛之脑后。

感受的茶汤滋味,只是茶汤中的一部分罢了!

喝一杯茶多酚和咖啡碱,便比其他的茶高级?显然不是!

就像吃火锅,有人爱食材原汁原味的潮式火锅,更有人爱浓烈鲜辣的四川火锅。

饮茶,有人爱浓郁滋味的熟普,有人更爱清淡风雅的白茶。

口味,并没有高下之分,并不能成为抨击另一种事物的武器。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当然,被剥夺了敏感的味蕾,并非没有感受清淡滋味的机会。

让茶不再沉淀成“浓茶”——

细细感受一杯茶中滋味的变化,而非单纯的苦涩。

让茶不再只有苦涩的机会——

学着用正确的冲泡方式,品味香清甘活、鲜香醇爽。

长期以往,味蕾便会渐渐复苏,摆脱“苦涩”的束缚。

此时品味白毫银针,绝对不会“毫无滋味”!

它的毫香、花香、茶汤的淳滑、翩跹起舞的白毫,融汇一杯莹黄。

品丝丝缕缕的甜,感受连绵不绝的鲜,一冲冲难以隔绝的淳和……

造就直白的浓郁苦涩很简单,感受层次鲜明的清爽却很难。

喝不懂、口味不同,并不是白毫银针蒙受“贵得没道理”的冤屈起因。

不感受它的真正面貌,如何有定夺一种事物真实的权力?

白茶中白毫银针除了贵,毫无可取之处?那它是溢价还是物有所值?

《5》

除了贵一无所有的事物,早已被人剥去欲盖拟彰的皇帝新衣,露出真实面貌。

而真正优质的存在,不怕探究,更不怕闲言碎语——

白毫银针,贵得堂堂正正。

它贵一分产量,却多一分独特滋味和功效。

白毫银针,贵得清清白白。

爱的人宠它如命,不爱的人,却不能口出妄言。

对于未知,需要心存敬畏,而非肆意抨击。

白毫银针,当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