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新鲜的樱桃会有蛆?别怕,新鲜的也有啊

 零壹贰012 2019-12-11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切开的瓜果暴露在空气中,不久就会引来一群群头上顶着两块“红宝石”的小飞虫,尤其是在夏季。这些小飞虫就是果蝇,红宝石似的复眼就是它们的典型特征。

其实,但凡含糖量高点的水果暴露在夏季空气中过久,都会引来果蝇,而扔进垃圾桶的果皮更是它们群集寻欢的绝佳场所。如果你突然靠近垃圾桶,果蝇就会受惊飞散,怼你脸上,甚至可能被你吸进鼻孔里。

今天的主角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就是最常见的果蝇之一。

为爱鼓掌的黑腹果蝇。图片:TheAlphaWolf / wikimedia

谁不爱新鲜水果呢

黑腹果蝇是一种世界性广布的昆虫,成虫长着一对发达的膜翅和一对退化的棒翅,通体黄色,腹有黑纹(日历娘:并不是腹黑)。黑腹果蝇有雌雄之分,除生殖器不一样,它们在外观上还有很多差别:

左:雌性体型较大,腹部末端稍尖,腹部背侧有5条黑纹,腹部6个腹片,无性梳。右:雄性体型较小,腹部末端钝圆,腹部背侧有3条黑纹,腹部4个腹片,在前足第一跗节末端外侧有黑色鬃毛状性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节,因此这里的“腹部”并不是说通常意义上的肚子。图片:Floris van Breugel / naturepl;Madboy74 / wikimedia

黑腹果蝇成虫食性较广,完全成熟的水果散发出的甜香味对它们很有吸引力。雌性成虫在交配后会选择食物充足的场所产卵,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腐烂发酵的水果,成熟度较高的新鲜水果也是它们的备选目标。黑腹果蝇的产卵器并不十分锋利,它只能刺破果皮较柔软的高成熟度的水果,并把卵产到水果内部,或者直接在水果表面、伤口等地方产卵。

黑腹果蝇幼虫孵化后,就会日夜不停地进食。幼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其次为果肉等;如果不取食酵母,幼虫就不能完成发育。孵化后的幼虫需经过两次蜕皮变成三龄幼虫;三龄幼虫吃饱喝足后会选择干燥的隐蔽场所化蛹,最后再羽化为成虫。

黑腹果蝇的幼虫,说白了就是一种。幼虫通体白色甚至有些发黄,全身无腿,但可以借助腹部的鬃毛来爬行。它的头部退化,没有眼睛或触角,却有一张尖嘴(刮吸式口器);另外它的头部还有一对黑色的口钩。

蠕动的果蝇(Drosophila sp.)幼虫,头顶黑色的为口钩。图片:翦翳翎

诺奖“孵化器”

黑腹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科学家们通过饲养和研究黑腹果蝇探明许多科学现象。

还记得摩尔根实验室中那只死前抖擞精神,与红眼果蝇交配并成功留下后代的白眼果蝇嘛?正是通过对它及其后代的研究,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提出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的“基因连锁-交换定律”,并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科学家们魔术般的实验操作下,果蝇还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突变,有的长出四只膜翅,有的全身长满红色大复眼。

不,不是这样的红色“复眼”。图片:《火影忍者》

黑腹果蝇“孵化”的诺奖不在少数。不过除了它,还有另一种叫做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的果蝇同样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

因为国际贸易日渐频繁,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拟果蝇与黑腹果蝇目前已经在世界多地安家。它们长相相似,最开始养殖和研究黑腹果蝇的科学家完全没有注意到拟果蝇存在,还一直把它当作黑腹果蝇来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十分相似,比如同为杨梅蛆的重要成员。

其实,这两种果蝇间有一个重大的差异:黑腹果蝇特别喜欢往室内跑,而拟果蝇则特别讨厌呆在室内。所以家中出现的果蝇不太可能是拟果蝇。

图为拟果蝇。黑腹果蝇早在1830年就被麦根(Johann Wihelm Meigen)首次描述,随后被勒夫(Hermann Loew)命名为 Drosophila ampelophila(后被作为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的异名),而拟果蝇在1919年才被斯特蒂文特(Alfred Henry Sturtevant)从自己养的黑腹果蝇中分离出来,发表为新物种。图片:Andrew Weeks

有小白虫?大胆吃!

小时候家里常腌制豆瓣酱,有次妈妈让我清洗盛过豆瓣酱的玻璃瓶,贪玩的我舀进瓶子半瓢水就跑去看动画片了,再次想起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一星期。当我再看到玻璃瓶时,只见瓶口、瓶壁上爬满了蛆,瓶内水里还有蛆在游动,淹死的蛆已然沉入瓶底。瓶口飞舞着的红眼睛黑腹果蝇,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我忍着泪把瓶子洗干净,从此再也没吃过这个瓶子腌的东西。

不只是破损的水果,几乎所有与发酵有关的含糖环境都可以找到黑腹果蝇的踪影,比如泡菜、豆瓣酱等腌制食品,杨梅、樱桃等新鲜水果,甚至是粪便、粪坑、尸体等“极端”环境。

香蕉上的黑腹果蝇。图片:Sanjay Acharya / wikimedia

你可能要问,樱桃、杨梅等时令水果每年都要买,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要怕,那些白色小虫子就是蛆,是果蝇幼虫,放心吃,大胆吃,反正是动物蛋白,吃不死人!

有人觉得生蛆的杨梅和樱桃是因为摘下来太久而没有做好保鲜措施,不新鲜才会生蛆。其实不然。当它们还在枝头上没被摘下来时,可能就已经生蛆了。

你猜这个杨梅,到底有没有蛆。图片:KENPEI / wikimedia

除了樱桃和杨梅,荔枝、芒果、橘子等很多水果都容易生蛆,下次摘掉荔枝果蒂后,第一步要看看里面有没有白色小肉虫。跟这些水果里的蛆比起来,樱桃和杨梅里的蛆就显得小很多。这些蛆可以统一叫做“水果蛆”

生蛆的水果都是蛆妈妈为蛆宝宝精心挑选的又甜又好吃的水果。蛆宝宝出生后会在果实内钻来钻去取食果肉,果实内部组织会慢慢变成褐色甚至腐烂,果实在枝头时还会逐渐变黄、掉落。最后,蛆宝宝会从果实内钻出来到落叶堆或土里化蛹,变为成虫继续完成自己繁衍后代的使命。

图为铃木氏果蝇。樱桃和杨梅里的蛆几乎都是果蝇幼虫,又以黑腹果蝇最为常见。此外,樱桃蛆主要还包括铃木氏果蝇、海德氏果蝇和伊米果蝇,杨梅蛆主要还包括拟果蝇。图片:Shane F. McEvey

果蝇体型小,发生速度快,繁殖和生存能力强,对田间樱桃和杨梅的危害非常大;樱桃和杨梅收获后,果蝇还可以转移到邻近果园,继续危害。果蝇一旦爆发,农民一年的收成可能就打水飘,但农民又没太多特别有效的防治方法,果实成熟期不能打药,打药就卖不出货,但不打就生蛆,也卖不出货。农民太难了。

实际生产中,有人会利用糖醋液诱剂,对果蝇成虫进行诱杀。

怎样避免果蝇

在市面上,如何避免买到含有果蝇幼虫的樱桃和杨梅呢?

以红色大樱桃(包括车厘子)为例。生蛆的樱桃表面会有浅褐色小圈,手指轻按会发软,严重些的果子会出现小洞。所以挑选时一定要注意避开长有褐色小圈甚至小洞的果子。不过发软并不一定有蛆,可能是运输过程中碰撞挤压所致。

铃木氏果蝇在樱桃产卵所蛀出的洞。图片:Martin Hauser Phycus / wikimedia

至于杨梅,真不好挑选,可依据外表有没有小洞、褐色小圈或者有无蛆爬在杨梅上来判断。如果你在买来的樱桃和杨梅里发现蛆,那购买的一整袋水果里可能绝大部分都有蛆,尤其是杨梅。

有人说可以用盐水浸泡逼出果子里的蛆,这对杨梅蛆有用,对樱桃蛆不太有效果,而且这么做也会使杨梅口感大打折扣。

其实说句老实话,目前市面上没有蛆的樱桃或杨梅很少。所以,你可能早已生嚼过好几条可怜弱小又无助的蛆宝宝了呢。当它们在你口中爆浆时,你的良心不会痛嘛。

你能找到这颗樱桃里的果蝇(Drosophila sp.)幼虫吗?图片:翦翳翎

最后再教大家一些生活小技巧

打扫好卫生,拧紧装腌制品的容器盖子,及时丢弃果皮瓜皮,及时把水果放冰箱保存,是避免果蝇最好的办法。

但万一家里真的出现烦人的果蝇怎么办?可以尝试诱集法。

方法一

用一小块西瓜放到塑料袋里,把塑料袋口旋转一下收紧,但不要打结,要留下果蝇钻进去的缝隙,在屋子中放置一天后迅速收紧袋口。

方法二

将陈醋和白酒1:1调匀后加入白糖至刚刚溶解饱和(有一丢丢白糖没法溶解就好),往矿泉水瓶倒入⅓容积的混合溶液;瓶盖上戳几个直径大约5毫米的洞,接下来可以把瓶子放到屋子里,过段时间里面就会出现很多果蝇。

这两种方法几乎都可以抓到屋子中所有果蝇,但要注意紧闭门窗,不然可能会把屋外的果蝇也吸引过来。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345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翦翳翎。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论对地球的贡献,苍蝇比你大

人类灭绝之后,接管地球的会是蟑螂吗?

与我们共享这颗星球的生命千千万,要唤起大家的关注有很多方式,比如物种日历,再比如——影像方舟计划

国家地理摄影师乔尔·萨托发起的“影像方舟计划”,历时15年,跨越全球40多个国家,记录10000多种动物……

通过极富张力的作品,唤起人们对动物的关注。这就是影像方舟计划的初衷——并非让这本书成为动物们最后的记录,而是让地球变成真正的方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