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近代典型建筑(终) 十一、金城新村旧址: 金城新村位于五卅路148号,现为中共苏州市级机关驻地。
该新村系解放前金城银行在三十年代中期所建造,为银行高级职员居住区,占地约18.25亩,建筑面积6400余平方米,共有10余幢单体建筑,俱为砖木结构之二层楼西式建筑,立面设计线条简洁平直,无华丽之装饰,是较为典型的现代住宅。
大者每幢600余平方米,中者280余平方米,小者180余平方米不等。宅居为单门独户式,居室、起居室较为宽敞,室内都有地板、泥幔,门窗装修大都采用玻璃钢窗,光线明亮,卫生设备(浴室、厕所、自来水)齐全。
这个新村住宅与里弄住宅的区别是建筑总平面布列比较松散,但散而不乱,每幢楼之间置有小块绿地,绿木掩映,环境幽静,是高标准的公共住宅建筑。
金城新村是三十年代苏州兴起建造的新式住宅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处公共住宅区,现保护情况较好。 十二、金门: 金门,位于苏州城西,阊门之南面。金门开辟于1931年,此城门的建筑形式不同于传统的中式古城门,它的建筑造型已吸收了欧洲城堡建筑的风格,是一座近代城门,由一大二小三个拱门组成,顶部两侧各筑有城垛。
城门面西,跨于景德路西端,南北联结古城墙,城门墙体总高10.2米,总长17.2米,墙体(城门洞)厚5.8米,建筑平面98.4平方米,大拱门跨度7.4米,拱券高7.2米,小拱门跨度2.5米。拱券高3.7米,城门顶部总长16.8米,宽5.6米,墙体上下部有稍小收分,下部2.5米处墙体用凿细花岗石包砌,以上部分俱为一侧一丁式清水砖叠砌,大拱门拱券以花岗石块和清水砖分别发拱两重,小拱门拱券以清水砖发拱一重。
金门为三十年代开辟之城门,然已被人们视为苏州古城之一部分,现城门保存完整。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之一部由金门入城,保护好此城门有一定纪念意义。 十三、桃坞中学: 桃坞中学现为苏州市第四中学,位于桃花坞宝城桥弄7号。
该校系美国圣公会教会在1902年创办,在二十年代以来陆续建造了一批砖木混合结构的西式二层校舍,建筑质量较好。
学校内有教堂、体教馆、实验楼、校长教师办公室、教师住宅等校舍。
建国后,除体育馆、教堂等危房拆除外,其它校舍建筑尚保持完整。
清代末至民国初这段时期,苏州城内陆续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桃坞中学是其中一处,市三中、五中、六中、十六中等都是往昔之教会学校,然旧时校舍保持最多者,当推桃坞中学较为完整。 十四、乐群社会堂: 乐群社会堂在城中宫巷20号,是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所属之教堂。始创于1898年,1921年重建。教堂占地144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458.43平方米,座东朝西,砖木混合结构,由主楼、钟楼两部分组成。
主楼高二层,局部三层,尖顶披屋顶。钟楼两幢各高五层,攒尖顶屋面,耸立于主楼大门两侧。整个会堂建筑顶部参差起伏的建筑空间,展现了教堂建筑的异国风采。
自西向之大门拾级而上,进入室内是一宽敞的大厅,后部是内厅。其二侧,南面为活动室,北面是小礼堂。沿墙边扶梯登上二楼,楼两侧建筑布列如同底层,楼中央是一统间,为大礼堂,可容纳600余人同时做礼拜。
整个建筑门窗上端都起发拱券,山尖浮塑红色十字架,大门上方书“基督教堂”额。西南墙角嵌有花岗石石刻一方,分别用中英两种文字镌刻阴文建筑年代及创办单位。
乐群社会堂开创后,除为基督徒进行宗教活动外,解放前后还开办诊疗所,英文、缝纫、会计等补习学校。“××”中曾被占用。后又作教育局、卫生局等机关单位用房。1986归还教会。1987年7月重修后恢复教会活动。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亦驻其内。
乐群社会堂创办较早,是目前苏州城区内规模最大、建筑最为宏伟的一所基督教堂,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原貌。 十五、天主堂: 天主堂位于苏州城西三香路杨家桥。该地原有渔民之行会组织“网船公所”,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法国传教士在此置地建堂,至光绪廿年(1894年)为“圣母七苦堂”,入教者都为渔民,世代相传。
天主堂包括礼拜堂、神父楼、修女楼和附房等建筑,占地1051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476平方米。
礼拜堂为主体建筑,建筑面积1012.27平方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砖木混合结构,屋顶采用人字梁框架式支撑承重,外立面又为披屋顶复以小青瓦,建筑手法以中式与近代建筑工艺相柔并济。
礼拜堂成南北向,面宽三间,统进深七间,在第四间至第六间处各向南北二侧翼伸出一间。大门辟在东山墙,为一大二小三座拱形门,屋檐高约7米,屋脊高10余米,整座礼拜堂内显得宽广高敞而深远。
大门处的山墙立面顶端砌成阶梯状封火墙,墙身中部有出跳和神龛,并塑有神像,额题“万有真原”四字,两旁有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两座小门上也分别题“尚德”、“崇真”字额。
神父楼在礼拜堂南面,系砖木结构,面宽七间之两层楼。礼拜堂和神父楼建筑年代最早,为早期创设教堂时之原建筑物。
1958年,天主堂被用作“苏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每年复活节、圣诞节等宗教节日,其内仍举行宗教活动。1966年后,当地农村三元大队进占天主堂,在内办三元小学及开办丝织厂。1980年起归还宗教。1981年政府拨款整修,由天主教爱国会管理。这里是苏州最大的天主教堂,相沿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当地及苏州各县渔民中有一定影响。 作者:杨福南 整理:一至终篇 叶小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