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运笔写字的时候肌肉的力量,此乃人体之力;另外一种是写出来的点画线条具有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感一般都蕴藏在点画之中,通过笔与纸产生摩擦后的墨痕所显示的力。 笔力包涵了书法创作中的多种用笔特征,包括骨力、弹力、平缓之力、柔和之力、绞转之力等等。例如我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说颜真卿的书法特征是“筋力”,柳公权的书法特征是“骨力”,因此在评价一些书法作品的笔力的时候,也可以阐述其他特征。唐人林蕴的《拨镫序》中说:“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书法的笔力不是靠的蛮力,而是书写时候的经验,否则一个举重运动员一定比一个垂暮的书法大家写的好,而现实恰恰相反。用笔之力是一种巧力,是书法中运笔的技巧,那么如何练就书法中的笔力呢? 其实练笔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临帖,临帖的目的就是学习古人驾驭毛笔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用笔能力。在临帖的时候要细心揣摩古人的书写时候用笔发力的方法。古代传承下来的各种名家法帖,不同书家有不同的用笔特征,即使是同一书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可能用笔不同。 而这些风格迥异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其实就是书写的时候用笔发力的方法有关。所以,我们说临帖的时候务必要求形似,因为用笔发力的方法对头了才可能达到形似的要求。 这一点就非常有感触,因为最近在辅导孩子练书法,我小的时候也学的柳楷,但是觉得自己练的笔法不正确,就没敢教孩子,让她跟老师学的是柳楷,老师录像给我们看,我和她一同又重温了一遍,一些基本用笔的写法确实不一样。我就发现,小孩子如果动作不正确了,那么写出来的笔画就是一种很无力的感觉,而动作正确了,写出来的笔画就是有力量感。 所以,如何练笔力,就是多临帖,临帖的时候要求形似。不求形似的临帖就是自欺欺人,这样学你是不能理解古人的用笔发力的技巧的,临帖当中,一旦动作正确了,写出来的点画自然会笔力充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