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渊|关于写作

 昵称48898074 2019-12-11

相信每个人最早开始接触写作都是源于小时候的写日记。记不清从小学几年级起,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里面有了写日记这项功课,刚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写,老师便教大家说“把每天做过的事情完整记下来就行了!”这样我每天的日记千篇一律便成了“今天我几点钟起床,然后洗脸、吃饭,然后几点钟去学校……”名副其实的流水账。这些日记我还保存着,上次搬家时无意中翻了出来,看了后自己都不禁哑然失笑。

同样记不清从几年级开始,语文课里有了作文这个内容,比起流水账式的日记,作文是更接近写作的形式。最早的作文都是命题作文,题目已经定好,内容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印象最深的是一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花》,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写的是大众意义的花,如菊花、牡丹花之类如何鲜艳如何漂亮,而有同学写的却是劳动模范获奖后带在胸前光荣的“大红花”,有的同学写的是辛劳的钢铁工人从炼钢炉里刚刚倒出来的“钢花”。同样都是花,比起大自然中的花,后两者一下子把主题得到了升华,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上中学后学了语文课本上选录的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如鲁迅的《孔乙已》、朱自清的《背影》、莫泊桑的《项链》、都德的《最后一课》等等,我被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深深吸引,感觉“妙笔生花”、“思如泉涌”这些成语就是专门用来形容他们的。文中情景描写可以达到如同放电影一般惟妙惟肖,人物内心描写又像是可以看到主人公脑子里想什么似的。看教材里的文章不能尽兴,课后我又去找一些刊登有文学作品的杂志来看,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看到《小说月刊》、《当代》等等,从此迷上了课外书,并且专门准备了一个“摘抄本”,每当看到好的词语、段落还会抄录下来。也许应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古话,慢慢地自己由以前的不会写、害怕写作文变成了喜欢写作文,特别是能够触动自己内心的人、物、事写起来得心应手、一气呵成,这也应了贾樟柯的观点“创作要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世界”。反之如果生编硬套凭空去写一篇文章就比较困难,感觉只是在凑字数。这可能与自己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弄虚作假、虚情假意的性格有关系。记得初中时有段时间心血来潮还想着去写小说,框架构思好后写了一个开头就写不下去放弃了,现在想想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当时年纪小没有生活经验是写不了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没有切身体会凭空靠想象去写,这样的文章确实写不了。

上大学后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从此告别了作文课,对于写作也很少接触。只是在刚入学时学校的社团组织号召新生加入,斟酌一番最后还是从音乐、美术、舞蹈等社团里选了文学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了一个叫“啼鸣文学社”的社团组织。加入后只参加过一次针对新生的“征文活动”,记得当时刚刚看了刘心武先生写的《抱猫闲话》,我便根据刚入学时的所见所闻写了三篇小短文起名《抱猫闲话三则》投稿,没想到最后竟然还获了一个三等奖。

参加工作后离写作越来越远了,除了偶尔写写年终总结、工作计划外很少动笔。前几年自己注册了一个公众号“茶余饭后那些事”,每隔几天推送一篇文章,自己没有兴致去写,基本都是转载其它公号的。一些热心高中校友创办的公众号“每日欣闻”动作的非常不错,开通了原创功能。从一年前开始同学东南每次看到我在朋友圈发外出旅游时拍的照片就会在下方留言“写一篇”,我知道他是想让我写篇游记投到“每日欣闻”公号,但许多年不动笔了,潜意识告诉我用“不会写、写不了”来回答他,而他马上回复“人生苦短,精力有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谦虚上”来封我的嘴。在重复几次“写一篇”、“写不了”的对话之后,有一天东南同学发过来一篇文章的链接:《说写作只靠天分,大概只是因为你太懒》,还单独发过来文中的一段话:“人到中年肯定会有一种虚无感,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但是写作多多少少能提供一点这种意义的存在,这是一个人一直坚持写东西的原因吧。写好写坏也没有那么重要,不要那么在意它,你只要找到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就可以了”。看过这些后对我的触动很大,目前确实有一种虚无感,也确实感到生活乏味,写就写写吧!不动笔怎么知道自己写不了呢?再者说了,无论如何写作曾经是我的一个爱好,而且现在工作不忙也有时间来写,如果再不行动的话恐怕连东南同学的这份热情也对不住。

由此便开始了“关于系列”的创作,“系列”的每个主题都是我亲身经历有感而发,而且是我认为对读者有借鉴性和启发性的。那段时间经常脑子里忽然会浮现出一个思路或者一句感觉不错的话,我便立刻加到文章里,有的文章修修改改、增增减减前后加起来会有数十次之多。最终以每月一篇的进度完稿,刊发在“每日欣闻”公众号。文章发表以后在朋友圈反响还不错,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内容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

通过“关于系列”的创作,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写作,我的每一件作品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就感到我所做的工作、所有的付出是值得的,我感受到了写作给我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虽然说写作靠勤奋,写得好不好靠天分,但当你的创作冲动足够持久、足够强烈的时候,天分会随之而来。但愿写作能够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习惯,把自己的经历、思想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写作将会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作者简介:侯渊,忻州一中114班校友,现居太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