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最美网红”李子柒的走红,教会了我们这三件事

 DavidCCH 2019-12-11

李子柒是谁?

凭着超强的生活能力在国内外收获高人气——拍美食视频的人那么多,李子柒能爆红,首先要归功于她超强的生活能力。视频里的她,像一个“宝藏女孩”。

干农活,绣花织布,做家具,做衣服,做各种美食……她还在自己的视频中,展示了很多被现代人遗忘的传统手艺。李子柒的成功,在于热爱,爱生活、爱家乡、爱文化,并且教会了人们,热爱生活,生活也会善待每一个人。

教会人们的第一件事:

你热爱生活,生活才会热爱你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岁时父亲去世,她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在绵阳农村,李子柒打小就和爷爷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后来外出打工,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如果不是奶奶病重,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她也许就是千千万万普通打工仔、打工妹的其中一个。但回到乡下后,为了网店的流量,自导自演的古风美食视频意外地火了。因为她做出了家乡的味道,做出了爱的味道。

在“网红出海”这条路上,“李子柒”是最吸金的红人博主之一。

一些对她不太熟悉的人,难免会有疑问:她,到底凭的是什么?

李子柒靠着这些实打实的生活技能,重新定义了“热爱生活”——让很多觉得生活没有趣味和新意的人,在她的视频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不仅如此,她还把这些象征中华传统文明的物件,做为礼物送给国际友人。很多外国人通过她的视频,才知道了更多的中华传统美食。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不得不说,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

总而言之,没有热爱生活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样,没有热爱生活也看不懂李子柒。

教会人们的第二件事:

没人能“一夜爆红”,都是努力的结果

李子柒在微博里写的,真实的农村生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一堆活儿在那等着她。相比在办公室工作的都市女孩,李子柒那些不在镜头内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与满是泥巴的土地和粗糙的农活打交道。

长期的室外劳作,让她的手很粗壮,皮肤也晒的很黑。还有太多镜头没呈现出来的经历,都是很多追求精致的都市人不能忍受的。

李子柒的手,从掌纹能看出劳动的痕迹。

除了要克服很多农村生活的辛苦,做视频这件事,李子柒也不是随便做做而已。她想要做的,不是一夜爆红,而是打造一个可以走的更长远的口碑和品牌。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内容,那些她会的,她就尽力做到最好;那些她不会的,她就花钱、花时间、花精力的用心去学。之前为了拍摄兰州牛肉面的视频,她找到一个地道的拉面师,跟着学了好几个月。为此,她那段时间每天都练习拉面,经常练得两只胳膊抬不起来。

还没走红的时候,她一个人不仅要前期拍摄,还要用很不专业的手机软件,对视频进行后期剪辑。经常被时间、人手、工具和条件限制,一个成片时长仅有五六分钟的视频,拍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拍完还要起早贪黑的剪。2017年5月,她发布了一条致谢视频,呈现出了她把自己一个人当一个团队用的时候,所付出的艰辛。

在视频里,她写道:“2万余条素材,来来回回开关4万次,按每条素材走25步来算,步行约260公里。不求您能喜欢,但求能给努力做内容的自媒体人最基本的尊重。”

这让很多人知道了,镜头外的那个李子柒,其实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任何人想过上向往的生活,也都要有相应的能力才可配得。

教会人们的第三件事:

请经营好当前的生活,美好会为你而来

想把日子过成诗每个人也都可以。大家喜欢李子柒和她的视频,是因为很多人都想像镜头里的她一样,用自己的生存技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不仅能回归舒适的田园,还可以边照顾亲人边赚钱。过着一种宁静无虑,“鱼和熊掌都能兼得”的理想生活。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这种向往的生活,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李子柒。

李子柒说过,比她会干活,比她会做饭的人很多。她只是有幸,才能通过网络,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被大家知晓、认同。

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人,把不喜欢的生活过成了无趣的日子。

李子柒的视频让我们知道,日复一日,也可以把喜欢的生活,坚持着过成诗。

无论是在虫鸣鸟叫的乡村,或是喧嚣热闹的城市。向往的生活,其实都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换句话说,经营不好自己当前生活的人,又有什么余力去追求“诗与远方”呢?

李子柒走红无关“文化输出”

好好欣赏生活之美

其实,从李子柒的视频看,其内容以传统农耕文明中的美食文化为主,制作精良,整体上营造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化农村生活,风格轻松唯美。无论是美食,还是田园生活,都是现代人所喜爱、所向往的,是全世界都能听懂的语言,这可能是其在外网走红的原因。从国外网友点评看,基本也都是以正面肯定为主,属于个人化、“粉丝化”的轻松互动,看不到多少“文化输出”的严肃感觉。

传统农耕文明算是中国的“落后”一面吗?显然不是。对于现代工业社会来说,传统的农耕文明在生产技术上是落后的,但其蕴涵的文化价值却是永恒的,它对生命、自然的尊重值得现代人继承和发扬,它缓慢悠长的生活方式对现代人也有一种减压和启发的效果。我们要看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对农耕文明价值的认识上,中外并无不同。对于中国的农耕文明,我们应抱有温情的善意,对于视频博主用唯美方式展示中国的农耕文明,我们也应多一些宽容和自信。

此外,对视频博主在外网个人化、商业化、网红化的展示方式,也不必以“文化输出”之类宏大主题的模式标准去套。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中国的对外交流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民间、个人、商业交流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后者,应给予更多的包容,让讲述中国故事的作者有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事实上,主题先行、单方灌输的文化输出往往收效甚微,以个人视角放软身段、“润物细无声”的交流方式更为有效,在这方面视频博主等社交媒体方式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能够“走出去”的正能量中国博主,我们应带着自信乐观其成,这恐怕才是“强起来”的中国应有的格局和气度。

综合自央视新闻

半月谈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