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茹十眉老中医中医处方

 图书 馆员 2019-12-12

茹十眉老中医中医处方

秋燥
指感受秋季燥气病邪。如天旱无雨,气候燥热,感之则为温燥;秋深转凉,西风肃杀,感之则为凉燥。病因虽有不同,初起必先犯于肺卫。治法以滋润为主,有表邪者可兼清宣。    
(一)温    燥
    典型症状:发热头痛,I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少汗,口渴。苔白薄而干,脉浮大或浮数。
    基本方
    淡豆豉10克  北沙参10克  桑叶l 0克杏仁l0克  山栀皮6克梨皮12克大贝母1 0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咽干红痛:加牛蒡子l0克、桔梗4.5克。
    2。大便干结:加火麻仁12克。
    3.燥气化火:去淡豆豉、大贝母、梨皮,加生石膏30克、麦冬12克、枇把叶12克(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桑杏汤加味以轻宣燥热,凉润肺金。方中淡豆豉、桑叶、山栀皮轻宣肺金燥热;杏仁、贝母利肺化痰;沙参、梨皮、甘草润肺止咳,生津养胃。
(二)凉    燥
    典型症状: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少痰,口唇干燥,苔薄自少津,脉浮数等。
    基本方
    淡豆豉10克紫苏9克橘红9克杏仁l 0克前胡10克桔梗4.5克  甘草3克  葱白头2只
    加减法
    1.腹胀便秘:加瓜蒌12克、郁李仁或火麻仁12克。
    2.燥气化热:治用“温燥"法。
    方义
    基本方用香苏葱豉汤加减。方中淡豆豉、葱白头即葱豉汤,可辛温解表,配入紫苏以助发汗之力;前胡、杏仁、桔梗、橘红、甘草宣肺祛痰,润肺止咳。
  参考
    1。治秋燥各法,可作为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参考。
    2。常用方有杏苏散(散寒、宣肺、,止咳),清爆救肺汤(清燥润肺),沙参麦冬汤(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等。
水±不服
    出于自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一时未能适应而引起的一些胃肠系统症状。
    典型症状:食欲不振,脘闷呕吐,腹胀腹痛,大便溏薄。    
    基本方
苍术9克  制半夏9克  厚朴6克  干藿香9克干佩兰9克  炒麦芽1 2克  陈皮6克
    加减法
1。腹痛泄泻:加香连丸3克(吞服)。
2。腹胀不适:加木香9克、大腹皮12克。
    方义
    基冬方用苍术、干藿佩化温和中,兼可健脾;半夏、厚朴、陈皮理气降逆,消痞止呕;炒麦芽消食去滞。
    参考
    常用方有平胃散(燥湿健脾),藿香正气丸(芳香化湿,疏表和中),暑湿正气丸(芳香化浊,和中止呕),香砂养胃丸(理气和中,健脾止泻)等。
肝  气
肝喜条达,郁则气结气逆,引起诸多症状。
(一)气郁本经
    典型症状:胁胀,胁痫,胸闷,情志消沉,郁郁不乐嗳气不舒,食欲不振,苔白薄,脉弦。
    基本方
    柴胡9克  炒枳壳9克郁金10克制香附1 0克生白芍10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痰滞:加制半夏9克、陈皮6克。
2.化热:加丹皮l0克、炒山栀9克。
3.血瘀:排丹参12克、桃仁l0克。
  方义
  基本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方中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枳壳消痞除胀;白芍、甘草缓急柔肝。
(二)气郁伤阴
    典型症状:胁肋刺痛,口苦,嗳酸,咽干,舌红或起刺,脉弦数。
    基本方
    北沙参12克  生地12克麦冬l0克  当归10克川梀子9克杞子10克
    加减法
    1.口苦;加龙胆草4.5克。
    2.嗳酸;加左金丸3克(吞服)。
    3.痛剧:加延胡索12克。
    方义
    基本方系一贯煎。用生地、麦冬、北沙参滋肝润燥;当归、杞子养肝血以柔肝体,佐川梀子理气止痛。
(三)肝气横逆
犯    胃
    典型症状:胃脘疼痛,走窜不定,胁胀,嗳气,吐酸,食欲减退。
    基本方
    川楝子9克  炒元胡12克  黄连3克  吴茱萸1.15克  生白芍10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食欲减退:加生熟谷芽(各)l0克。
    2.嗳酸较频:加煅瓦楞18克。
    方义
    基本方用金铃子散,合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方中川楝子疏肝气、泄肝热;元胡行气、活血、止痛;黄连清热泻火;吴茱萸开郁散结。二方为辛开苦泄之反佐法,用于肝气横逆,胃痛吐酸有殊效。芍药甘草汤功专缓急,止痛更捷。
    乘    脾
    典型症状:脘腹胀坠,腹鸣腹泻,泻后始舒,但反复发作。
    基本方
    白术12克  陈皮9兜  生白芍12克  防风9克桂枝6克甘草3克
    加减法
    l.腰胀较甚:加木香9克、大腹皮1 0克。
    2.脾阳亦虚:加熟附片6克、炮姜3克。
    方义
    基本方用痛泻要方合桂枝汤法。方中白术健脾,白芍泻木,陈皮理气和中,防风散肝舒脾;四药相配,可以泻肝木而补脾土,调气以止痛。加桂枝温经散寒,甘草和中。
(四)气滞血瘀
    典型症状:胸胁疼痛而有定处,形体消瘦,面少华色或晦黯,舌有青紫,脉象带涩。
    基本方
    当归l0克丹参15克旋复花12克(包煎)茜草15克红花6克桃仁9克甘草3克炙鳖甲12克
    加减法    .
1.气虚:加炙黄芪12克。
2.痛处有硬块:加三棱1 0克、莪术15克。
    方义
    基本方用旋复花汤法以降逆下气,行血祛瘀;但肝郁日久,血随气滞,营血痹阻,脉络瘀阻,惟恐药力不逮,故加当归、丹参、红花、桃仁以活血化瘀;炙鳖甲可以软坚。
    参考
    l.肝气一证,可以概括现代医学之癔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肝肿大、肝硬化等。
    2.常用方有四逆散(疏肝理气、和营解郁),逍遥散(疏肝解鄙、键脾和营),丹参饮(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膈下逐瘀汤(逐瘀、消痞、止痛)等。
    3.肝气尚可上冲,临床表现为暴喘上气(宜旋
复代赭汤平肝降逆),喉中梗阻之梅核气(宜四七汤平肝降逆),气厥(宜五磨饮子顺气降逆)。
肝火
    肝火多出肝郁所化,郁久伤肝,下汲肾水,导致肾阴不足,水不涵术。其证又有实火、郁火、虚火之分。
(一)实    火
    典型症状:头痛头胀、烦躁易怒,胁痛口苦,夜寐难安,或目赤,耳聋,吐血,溲痛。
    基本方
    生地15克柴胡6克  黄芩9克  炒山栀9克龙胆草6克术通6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心火亢盛:加淡竹叶6~9克。
    2.火旺伤阴:加龟版12克(先煎)、麦冬10克
    3.引动肝风:加生石决30克、钩藤l 5克(后入)。
    方义
    基本方取龙胆泻肝汤法。方中龙胆草、黄芩、山栀泻肝胆胃火,佐生地滋养肝血,以防火盛伤阴;柴胡疏肝气;木通利小便,均使火邪散泄;甘草和中,调药之过于苦寒伤胃。
二)郁    火
    典型症状:情志忧郁,胁肋胀痛,口燥咽干,饥不思食,呕恶酸苦,头胀,易怒,烦热,妇女乳房结核,脉多滞结不畅。
    基本方
    柴胡9克  当归9克  生自芍l 0克  自术10克茯苓10克薄荷3克(后入)  甘草3克
    加减法
    1.热盛:加丹皮9克、炒山栀9克。
    2.痰郁:加黛蛤散15克(包煎)、瓜萎12克。
    3.瘀滞:加旋复花12克(包煎)、茜草12克、郁金10克。
    4.乳核:加小金片4片(1日3次,吞服)。
    方义
    基本方用逍遥散,取木郁达之之法。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培补脾土,柴胡疏肝解郁,使用少量薄荷以增疏散条达之力。
    参考
1.郁火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所称之溃疡病,肝炎等某一阶段及神经宵能性疾瘸。
2.常用方有化肝煎、丹栀逍遥散等。
(--)虚  火
    典型症状:面时烘热,虚烦不寐,嘈杂易饥,头胀头晕,颧红骨蒸,腰痠膝软,耳鸣目糊,脉弦细数。
    基本方
    生熟地(各)12克  知母12克  黄柏1 0克龟版12克(先煎)  桑寄生18-30克
    加减法
心火盛:加黄连3克、黄芩9克。
肝阳旺:加生牡蛎30克、自芍10克、菊花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大补阴丸法。方中生熟地补肾阴,养肝血;龟版、桑寄生滋阴潜阳,补肝益肾;知母、黄柏泻火以存阴液。
    参考
虚火一证,常出现于现代医学之高血压、精神病、结核病、神经官能症等某一阶段。
常用方尚有羚羊角散(清肝火、养肝阴、解肝郁),黄连阿胶汤(补肾水、泻心火)等。 
肝    风
    肝风之来,其标多从火化,其本则由于阴亏血少。阴亏则阳盛,风从阳化;血虚则生热,热则生风。阳亢则肝风上冒巅顶,血虚则旁走四肢,两背又相互为因。
(一)上冒巅顶
    典型症状:头晕头痛,目眩耳呜,面时升火,甚则卒然昏仆,半身瘫痪。
    基本方
    山羊角30克(先煎)  生石决30克(先煎)天麻10克甘菊花10克  桑叶1 0克  自蒺藜12克
    加减法
1.耳鸣:加磁石l 8克(先煎)、石菖蒲1 2克、蝉衣4。5克。
2.目糊:加石解l 0克、杞子l 0克。
3.血阴虚:加生地12克、熟女贞12克。
4.舌苔白腻:去山羊角、菊花、桑叶,加制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山羊角、生石决、天麻、白蒺藜以平肝潜阳,镇惊熄风;菊花、桑叶清泄肝热。
(二)旁走四肢
    典型症状:四肢麻木,筋肉惕动,或肢体拘急,脉细弦。
    基本方
    制首乌12克  当归l0克生白芍l0克桑枝l 5克地龙干10克钩藤15克(后入)
    加减法
    1.大便干燥:加黑芝麻18克(打)。
    2.夜寐不深:加熟枣仁l0克、柏子仁10克。
    3.手足颤抖:加全蝎末0.15克(吞)。
    方义
    基本方用制首乌、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钩藤、地龙干、桑枝熄风通络。
    参考
1.肝风多见于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预兆,脑血管硬化,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常用万有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滋生清阳汤(熄风和阳),养血胜风汤(养血熄风)等。
汗证
    病理性的汗多,一一足出于腠理不密,卫气不固,津液外泄,汗出无时,则称自汗;一是阴虚热揽扰或气血不足,心液不能敛藏,睡中汗出,醒则汗收故称盗汗。
(一)自    汗
    典型症状:汗出无时,劳动及饭后更多,疲乏畏寒,平时容易感冒,脉多濡细,
    基本方
    生黄芪1 5克  白术12克  防风6克煅牡蛎30克  浮小麦30克炙甘草3克
    加减法
1.阳虚畏寒:加熟附片6~3克(先煎)。
2.气虚明显:加党参1 2克。
方义
  基本方用玉屏风散加味。方中生黄芪固表益气;白术、炙甘草补中健脾,少佐防风走表以助黄芪固表之力;煅牡蛎、浮小麦收敛固涩,标本兼顾,取效较捷。
(二)盗    汗
    典型症状:睡时汗出,醒后汗止,面色萎黄,体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脉细缓;或面无华色,心悸不宁,气短神乏,舌淡脉细沉;亦有久咳虚喘,虚烦不寐,五心潮热,舌红,脉弦细。
    基本方
    生熟地(各)12克  当归12克  白芍12克浮小麦30克煅龙骨1 8克煅牡蛎l 8克炙甘草3克
  加减法
    1.脾虚:加自术12克、糯稻根30克。
    2.血虚:加制首乌12克。
    3.阴虚:加玉竹j 2克、熟女贞12克。
    4.火盛:去熟地,甘草生用,加黄芩9克、炒黄柏9克、黄连3克。
    5.食欲不振:加生熟谷芽(各)10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熟地、自芍、当归滋阴补血,炙甘草补中益气,浮小麦、龙骨、牡蛎收涩止汗、平肝潜阳。
    参考
    1.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植物神经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风湿热、低血糖等疾病。
    2。常用方有当归六黄汤(滋阴泻火、补气血、止盗汗)、牡蛎散(益气、固表、止汗),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归脾汤(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等。
呃逆   
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倘持续不已,可分虚、实论治。惟在各种慢性疾患过程中出现,每为病势趋向严重,预后亦多不良。
(一)实    呃
典型症状:见于伤食、受寒后,呃声响亮频繁,胸胁胀闷。
基本方
    公丁香4.5克  杮蒂9克  竹茹9克  陈皮9克刀豆子10克  枇杷叶1 2克(包煎)
    加减法
    1.受寒:加生姜6克。
    2.食滞;加焦六曲12克。
    3.内热:加生石膏30克(打、先煎)。
    4.便秘:加制川军9克。
    方义
    基本方用公丁香、刀豆子、陈皮温中降逆,理气和胃;柿蒂、竹茹、枇杷叶清热降气。
(二)虚    呃
    典型症状:见于老人或久病,呃声低沉无力,久久一呃,气似难续,面色苍白,手足欠温,舌淡苔白,脉细弱;亦有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脉细数。
    基本方
    炒党参12克  白术12克  丁香4.5克杮蒂9克炙甘草3克
加减法:
阳虚明显:加干姜3 吴茱萸2;阴虚明显:党参改用西洋参6(另煎兑入)或太子参15,丁香减量为3,加北沙参12、麦冬12 、枇杷叶12(包煎)。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和中;丁香、杮蒂降逆平呃。
脱肛
党参15 炙黄芪15 炒白术12 炒枳壳12 炙升麻6 炙甘草3
加减法:
出血加生地榆15;灼热胀痛去党参,甘草生用,加银花15槐花12川连3。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炙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培补中气;枳壳、升麻行气升提。
衄血
  指血从齿、鼻渗出或流出。在尚未查出病症之前,可对症下药。
(一)齿    衄
    典型症状:血从齿龈渗出,于晨起或刷牙时更易见到,颜色鲜红,量不多。
基本方:生地1 5克  生石膏30克(打)  淮牛膝1 2克知母12克  麦冬1 0克  甘草3克  鲜芦根一枝
  加减法
血量较多:加生侧柏叶18克,
胃热口臭:加黄芩10克、制大黄9克。
肾虚火旺:加炒黄柏1 0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石膏清阳明胃热,生地滋肾水以制火;知母生地滋肾润燥;麦冬养阴清肺,与生地合用苦甘又能化阴;鲜芦根清肺胃热,生津止渴。
参考
    1.本证可见于维生素丙缺乏症,坏血病,肝硬化,紫癜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以及钴、砷慢性中毒等。偶见尚可,常见而无齿龈炎则必须进一步检查。
    2。常用方有玉女煎(清胃火、养宵阴),知柏八味丸(滋阴泻火),小蓟散(凉血止血)等。
(二)鼻    衄
    典型症状:不因外伤,血从鼻腔流出,色鲜红;量多不止,可引起头晕。
基本方:生地15克  丹皮j 0克  黄芩l 0克  焦山栀10克  茜草根12克  生侧柏叶15克  鲜茅根30克
    加减法
1.口干口渴:加生石膏l 8克(打)。
2.犬便秘结:加凉膈散12克(包煎)。
    参考
1.        本证可见于各种急性传染病高热时,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变,尿毒症,血液病以及与鼻腔与附近之癌症,妇女代偿性月经等。
2.        出血量多时,可先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额上,另用生大黄温水磨,随磨随服,并十灰散吹鼻,或脱脂棉、消毒纱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3.        常用方有茜根散(凉血、清肺、止血),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费氏豢龙汤(凉血、清肝、泄火),犀角地黄汤(清肝肺,凉血、降火)等。
(一)气虚
典型症状:面色淡白,倦怠乏力,语言低微,舌质淡嫩,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软弱。
肺气虚:可兼见懒言,气短,气促,自汗。
脾气虚:可兼见食少、腹胀、大便时溏,或有浮肿。
兼阳虚:可见怯寒肢冷.,泄泻清谷,腹鸣腹喜按喜温。
基本方:党参1 2克  白术l 2克茯苓12陈皮6炙甘草3
加减法
1. 脾气虚:加淮山药12木香9砂仁3克(后入);气虚下陷加炙升麻6克柴胡6克或葛根6-9克。
2. 肺气虚加炙黄芪12;喘促加熟地12紫菀10五味子4.5;自汗加麻黄根9、煅牡蛎3 0克
3.兼阳虚:加熟附片9克(先煎),干姜或炮姜4.5-6克;肾阳亦虚者,选加肉桂、鹿角片、仙灵脾、仙茅、补骨脂、紫河车之类。
方义
  基本方用党参扶脾养胃,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化湿,扶助运化;茯苓合白术以健脾渗湿;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和胃;陈皮理气,使补而不滞。
(二)血    虚
典型症状:面色不华或苍白,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唇舌淡,脉细无力。
心血虚:兼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心神不安。
肝血虚:兼见头晕,惊惕,或血瘀。
兼阴虚:心烦,口干,盗汗;肾阴亦虚者,耳鸣耳聋,两足痿弱,腰膝痠软,咽燥虚烦。
基本方:熟地1 2克  当归1 0克  川芎6克  白芍1 0克 红枣4只
加减法
1.心血虚:加柏子仁l 0克、龙眼肉1 2克;心神不安加硃远志6克、青龙齿3 0克(先煎);失眠加熟枣仁12克。
2.肝血虚:加制首乌l 2克、杞子1 0克;血瘀加丹参15克。
3。兼阴虚:去川芎,熟地改用生地,加麦冬l 0克、玄参1 2克;盗汗加浮小麦3 0克、煅牡蛎30克;肾阴亦虚者,选用楮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龟版、鳖甲之类。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滋阴补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和营理血;川芎行气活血;红枣益气补脾。 
流行性感冒
1.典型症状:起病急骤、头痛、发热、畏寒、全身痠痛等。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  相对增加,嗜酸粒细胞消失。
3.本病多属中医“时行感冒”或“风温”范畴。
    基本方
    羌活1 2克  蒲公英3 0克  陈皮4&8226;5克  生甘 草3克 
  加减法
    1.热偏盛:加黄芩9克、鲜芦根3 0克。
    2、寒偏盛:加生姜6克、羌活加量至l 5克。
    3、湿偏盛:加苍术9克、生苡仁1 8~3 0克。
    4.热毒重:加板蓝根3 0克、制大黄9克。
    5.高热口渴:加生石膏3 0~6 0克打、先煎。
    6.咳嗽频繁:偏热加鱼腥草1 8~3 0克,偏寒加制半夏9克,咯痰不爽加光杏仁1 0克、冬瓜子1 2克,腹泻腹痛加焦山楂1 2克、焦神曲1 2克、木香9克。    
    方义
    基本方中以羌活疏散风邪、祛湿止痛,蒲公英清解毒为主药。辅以陈皮健脾和胃,调和蒲公英之苦寒;生甘草泻火解毒亦可矫味,并缓和羌活气味之辛烈。
预防    
1。食醋熏蒸。睡前关闭门窗,食醋3~5毫升/每立方米空间、倒入饭盒或小锅内慢火烧煮,醋蒸发 完移开,留熏约3 0分钟,连用六个晚上。
2.蒲公英3 0克、桑叶1 5克,水煎服,连用3~5天。
3。贯众、板蓝根各l 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连用3~5天。
流行性腮腺炎
1。典型症状:起病有发热,两耳下疼痛,咀嚼及张口时疼痛更明显。~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的肿胀,边界不清,表面不红,压痛不剧,同侧腮腺管口红肿。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2。实验室检查:自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尿淀粉酶增高。
    基本方:板蓝根3 0克  银花12克  夏枯草l 2克  海藻12克炙升麻6克 
    加减法    
    1.恶寒发热:加柴胡9克。
    2.口干咽燥:加玄参1 2克。
    3.肿块较硬:加生牡蛎30克,或海浮石l 2克(先煎)。
    4.大便干结:加制川军9克。
    5.睾丸胀痛:去升麻,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9克、王不留行子12克。    
    6.恶心呕吐:加玉枢丹1.5克(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板蓝根、银花、炙升麻清热解毒,夏枯草清胆肝郁热,海藻软坚。

食道炎
北沙参12  制半夏9 黄芩9 八月札9 生白芍12 甘草3
加减法
1.咽燥加川石斛9 麦冬9              2.出血加生地12 生地榆12
方义
基本方用北沙参、黄芩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半夏降逆化痰;白芍、甘草缓急解痉;八月札理气开郁。
贲门失驰缓症(贲门痉挛):北沙参12 广郁金10 砂仁粉2.1克(吞) 生白芍10 旋复花9(包) 代赭石12 (先煎) 甘草3
加减法
1.呕恶多痰加制半夏9 陈皮6        2.胸痛明显加制香附12 路路通9
3.大便干结加炒枳实9制大黄9      4.津少舌红国生地12 麦冬10
5.咯血加生侧柏叶12  生地榆9      6.呃逆加刀豆子12 杮蒂9
方义
基本方用北沙参润燥,郁金、砂仁行气开郁,旋复花、代赭石消痰下气、平肝降逆,白芍、甘草缓急解痉。
食道憩室:生地12当归9桃仁9丹参12郁金10红花9石见穿15
加减法
1.胸痛:加八月札9。2.便血:加生地榆12。
3.呕吐:加制半夏9陈皮6,津少时用竹茹9、代赭石18。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养阴凉血;丹参、郁金凉血去瘀,行气解郁;当归、桃仁、红花、石见穿
活血,润燥止痛。
食道癌:石见穿30急性子12干蟾皮9桃仁10丹参18橘皮9橘叶9硵砂丸2粒(含化咽下)
加减法
1.胸痛:加郁金10、炒五灵脂9。2呕吐:加姜半夏9、代赭石12。
3.呕血:加三七粉3(分吞),或云南白药2(分吞)
4.呃感:加公丁香4..5、柿蒂9
方义:基本方用石见穿、急性子、感蟾皮、硵砂丸活血止痛、消肿散结;丹参、桃仁凉血去瘀;橘叶、橘皮疏肝理气。
胃神经痛:柴胡6川楝子9 炒玄胡9 制香附12 佛手片9 生白芍9 甘草2.1
加减法:
1.受寒加紫苏9 生姜3              2.内寒加木香6 吴茱萸2.1
3.郁火加丹皮9 炒山栀9            4.胸闷加炒枳壳9 砂仁2.1克(吞服)
5.呕吐去柴胡加制半夏9 炒黄连1.5    6.嗳酸加煅瓦楞12
7.便秘加瓜蒌仁9 枳实9 属阴虚肠燥者,加麻仁丸9克(吞服)
8.食滞加炒麦芽9 焦山楂9          9.胃阴虚加沙参9 麦冬9
10.久痛入络加路路通9 或炒九香虫4.5 炒刺猬皮9 甚者用失笑散9(包煎)
11.脾胃虚加炒党参9 炒白术9。
方义:基本方用柴胡、白芍、甘草疏肝理气,和营解郁;川楝子、炒玄胡、制香附疏肝理气,开胃和中,醒脾消胀,泄热止痛。
急性单纯性糜烂性胃炎:苏梗9 藿香梗9 制半夏9 陈皮9 厚朴6 炒竹茹6 黄芩9 生姜4.5
加减法:
1.发热加葛根6                              2.湿盛加苍术9
3.腹泻加煨葛根6 或灶心土30(煎汤代水)4. 食欲减退加焦山楂9 焦神曲9
5.呕吐不止加玉枢丹1.5克,吞服              6.腹痛明显加木香9
7.内热炽盛加炒黄连3
方义
基本方用苏梗、藿香梗、生姜散寒化湿,行气宽中;制半夏、陈皮、厚朴理气健脾,和中降逆,佐以竹茹、黄芩以清热和胃。
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红藤18 败酱草15 大蓟15 白芍12 炒黄连3 白芨片10 甘草3
加减法
1.        吐血多加参三七粉3克(分二次吞服),或云南白药1瓶(分三次吞服)。
2.        黑粪多加地榆炭12 或灶心土30(煎汤代水)。必要时,亦可有云南白药。
3.        胃痛明显加制乳香4.5 没药4.5。
4.        软弱头昏加党参12 炒白术10。
方义:基本方用红藤、败酱草、大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行瘀;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黄连清胃火,解热毒;白芍、甘草柔肝滋阴,缓急定痛。
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丹参12 蒲公英15 白芍12 川楝子9 炒玄胡12 生山楂12
加减法
1.纳差加炒谷芽10 炒麦芽10              2.嗳气加郁金10 旋复花12(包煎)
3.脘胀加炒枳壳、砂仁粉2.1克(吞)          4.腹泻加焦六曲12
5.舌破加炒黄连3                        6.便血加地榆炭12
7.阴虚明显加北沙参12 麦冬10            8.久痛不止加失笑散9(包煎)
9.脾气虚弱加党参12 山药12            10.癌变趋向,加铁树叶15 半枝莲15
方义:基本方用丹参活血行瘀;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痞散结;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和胃定痛;川楝子、炒玄胡辛苦泄热,疏肝理气,以增强止痛之力;生山楂增加胃酸以消食。
肥厚性胃炎:桂枝6 白术12 茯苓15 炙黄芪12 制半夏9 海螵蛸12 陈皮9
加减法
1.疼痛明显加肉桂末3(吞服)                2.食后腹胀加木香9 砂仁粉2.1克(吞服)
3.隐痛持久加煅九香虫4.5克 炒刺猬皮9      4.时有便血加地榆炭12、炮姜炭2.1
5.湿重苔腻加苍术9
方义:基本方用桂枝、黄芪、白术、茯苓健脾养胃,通阳化气,和中燥湿,制半夏、陈皮消痞理气;海螵蛸收敛制酸。
消化性溃疡:
以疼痛为主:苏梗9 广郁金10 制香附12 路路通9 煅瓦楞12 大白芍12 佛手片9
加减法
1.胁胀加柴胡6                        2.食滞加炒谷芽10 炒麦芽10
3.腹胀加广木香9                      4.内寒加高良姜9
5.        内热加炒山栀9                       
以疼痛食入随吐为主症:丹参15  赤芍12  炒枳壳9  制半夏9  姜竹茹9  陈皮9  砂仁壳4.5(后入)
加减法
1.津伤去陈皮,加北沙参12 麦冬10      2.呕吐较频加旋复花9克(包煎) 代赭石12
1.        疼痛较甚:加九香虫4.5 炒刺猬皮9  或失笑散9(包煎)
2.        大便秘结:枳壳改用枳实,加制大黄9     
以大便秘结隐血为主症:炒白术12 龙骨12 生地榆12  炮姜3 艾叶4.5  白芨片10 炙甘草3
加减法
1.隐血量多加三七粉3克(吞服)      2.头晕汗多加炙黄芪12 当归9
方义:以疼痛为主症,基本方用苏梗、广郁金、制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宽中解郁,路路通活血通络,白芍柔肝缓急,煅瓦楞制酸止痛。疼痛食入随吐者基本方用丹参、赤芍活血祛瘀,枳壳、砂仁醒脾开胃、消胀开痞,半夏、陈皮、竹茹降逆止呕、清热和脾。大便隐血者,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健脾、补中益气,生地榆、白芨、龙骨与炮姜、艾叶并用,功能温经收涩、凉血止血。   
三叉神经痛
羌活10细辛3川芎9天麻10白芷9僵蚕10制川乌6制草乌6
加减法
1.疼痛较剧加全蝎末1.5克(分二次吞服)。2.面肌抽搐加地龙干10克。
3.久痛入络加红花9赤芍12克。4.肝火上炎:去羌活、细辛、白芷,加龙胆草9克生地15炒山栀9克。
方义
基本方用羌活配合细辛、白芷驱风散寒;川芎活血行气,血行风灭则疼痛可止;天麻、僵蚕具有良好的熄风解痉作用;制川草乌羌活等散寒止痛,配以甘草解辛温之毒。
偏头痛
丹参15川芎9白芷9地龙干12天麻10蜈蚣9全蝎9(两味研细末,分三次一日吞服)。
加减法
1.寒盛加细辛3羌活92.化火加菊花10克生石膏30(打)
3.挟痰加陈胆星9陈皮94.瘀滞加红花9桃仁10
5.血虚加当归10生白芍12。
方义
基本方用白芷祛风、散寒、止痛;丹参、川芎活血、行气、祛瘀;天麻、地龙干、蜈蚣、全蝎搜风、通络、解痉,以加强止痛之力。
神经性头痛
生石决30(先煎)钩藤15(后入)生地15生白芍12菊花10白蒺藜12
加减法
1.肝火偏盛加龙胆草9生甘草3。2.痰浊上扰加制半夏10明天麻10。
3.阴虚火旺加知母12黄柏10。4.久痛入络加丹参15桃仁10。
5.夜寐不安加熟枣仁10淮小麦306.烦躁不安加百合12麦冬10
遗精
基本方
生地15天冬10麦冬10知母12黄柏10龟版12(先煎)金樱子12芡实12甘草3
加减法
1.肝火偏盛加龙胆草4.52.心火偏盛加莲子心
3.        遗精频繁加金锁固精丸9克(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生地、天冬、知母、龟板滋肾养阴以平肝火;黄柏清相火;麦冬清心火;金樱子、芡实即水陆二仙丹,功能益肾固精。
滑精
基本方
熟地12莬丝子12杞子12山萸肉12制首乌12芡实12白莲须6煅龙骨30煅牡蛎30
加减法
1.        阴虚明显加知母12、熟女贞12或龟版12(先煎)
2.        阳虚并见(阴虚及阳)去首乌,加熟附片6克,鹿角霜10(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首乌、杞子滋阴,补益肝肾;莬丝子、山萸肉益精固肾;芡实、白莲须、煅龙牡固肾涩精。
脱发
熟地15制首乌12生侧柏叶15当归10莬丝子白芷6桑椹子12芝麻梗30
加减法
1.头痒加苦参9羌活92.干燥屑多:芝麻梗改用黑芝麻18。
方义
基本方用熟地、首乌、芝麻梗滋阴养血;当归、侧柏叶行血活血;莬丝子、桑椹子补益肝肾;白芷祛风,又能引药力上行。
胃神经官能症
淮小麦30炒白芍9广木香9炒川连3炙甘草3枳术丸9(吞服)
加减法
1.脘痛加炒玄胡92.脘闷加全瓜蒌12
3.嗳气加广郁金94.腹胀加大腹皮9
5.腹泻加补骨脂96.便秘加火麻仁12
方义
基本方木香、川连清化湿热;枳术丸健脾清痞,升养胃气;白芍、甘草敛肝止痛;淮小麦养心宁神。
肠神经官能症
基本方
白术12制香附12淮小麦30广郁金10生白芍10五味子4.5炙甘草3
加减法
1.腹痛加广木香9吴茱萸2.12.不寐加熟枣仁9(或用3克研粉,卧前吞服)。
3.嗳气频繁加旋复花9(包煎)代赭石12(先煎)4.腹泻日久加补骨脂12煨益智9
4.        大便干结加火麻仁12郁李仁9
方义: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补脾胃,益中气;淮小麦、五味子养心宁神;白芍、广郁金、制香附行气解郁,柔肝敛阴。 
胃下垂
炙黄芪12  党参12  炒白术12  柴胡4.5  炙升麻9  芡实12  陈皮9
加减法
1.血虚加当归9 大白芍9            2.虚寒加熟附片6 肉桂3克(后入)
3.嗳酸加煅瓦楞12                  4.疼痛加炒玄胡12
5.腹泻加补骨脂12                  6.食后腹胀加广木香9
7.嗳气频繁加旋复花12(包煎)
方义:基本方用炙黄芪、党参益气;柴胡、炙升麻升提阳气;白术、陈皮、芡实健脾固涩,理气和中。
麻痹性肠梗阻            
当归10 台乌药12 青皮9 陈皮9 厚朴6 生米仁18 桃仁12 制川军9
加减法:
1.手术后粘连加木香9 炮山甲12          2.腹膜有炎症加黄连3 败酱草30
3.腹膜出血加仙鹤草30 三七粉克(吞服)    
痉挛性肠梗阻
苏梗9 大白芍18 砂仁4.5(后入) 木香10 甘松6 生川军9(后入) 甘草3
加减法
1.肠道有炎症加银花12 黄连3        2.神经功能紊乱加淮小麦30 广郁金10
血管性肠梗阻
当归9 丹参12 桃仁10 小茴香6 川芎6 赤芍12 失笑散12(包煎)
加减法
1.疼痛明显加炒玄胡12 制香附10    2.有块触及加三棱12 莪术15
3.内寒加干姜3 肉桂3(后入)          4.内热加炒山栀9 黄芩9
蛔虫性肠梗阻
川椒4.5  胡黄连3  苦楝根皮9  厚朴9 枳实9  乌梅4.5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入)
加减法
1.腹胀加大腹皮9 炒莱菔子12        2.腹痛较甚加木香9 炒玄胡12 
方义:麻痹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桃仁和血祛瘀;台乌药、厚朴、青皮、陈皮行气散满,疏肝止痛;生米仁渗湿;制川军导滞。痉挛性肠梗阻基本方用苏梗、砂仁、木香、甘松行气宽中,开郁止痛;白芍、甘草和里缓急;生川军荡涤积滞。血管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川芎、小茴香活血行气,理气止痛;桃仁、丹参、赤芍、失笑散凉血活血,散瘀止痛,兼有润肠作用。蛔虫性肠梗阻用胡黄连、川椒、乌梅安蛔伏蛔;苦楝根皮驱蛔杀蛔;厚朴、枳实、制川军、玄明粉行气宽中,攻下虫卵积滞。
急性阑尾炎
红藤30  蒲公英30  厚朴9  败酱草30  生川军9(后下)  桃仁9  冬瓜子15
加减法
1.高热加柴胡6   2.恶心呕吐加藿香9 陈皮9,如呕吐频繁可用玉枢丹2.1克(吞服)                      3.腹痛较甚加木香9 炒玄胡12
4.大便溏薄生川军改用制川军9
方义:急性期方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桃仁活血散瘀,协生川军以润肠;厚朴燥湿散满,行气止痛;冬瓜子、生川军清利湿热,泻下除积,亦有解毒作用。
慢性阑尾炎
当归9 红藤30 银花15 赤芍15 川厚朴9 生米仁18 火麻仁12 
加减法
1.腹时隐痛加木香9                          2.食欲减退加焦麦芽12 炒莱菔子10
3.大便秘结去火麻仁加制大黄9
方义:慢性期基本方用红藤、银花清热解毒;当归、赤芍和血活血,散瘀止痛;厚朴燥湿除满,行气降逆;生米仁渗湿,火麻仁润肠。
急性胆囊炎
柴胡9  黄芩9  郁金9  木香9  大青叶30  生川军9(后下)
加减法
1.疼痛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2.呕吐加制半夏9 姜竹茹6
3.纳差加炙鸡内金9 炒麦芽12            4.黄疸加茵陈15 炒山栀9
5.大便不调:秘结加玄明粉12(冲调服)便溏生川军减量或不用。
方义:基本方用大青叶、黄芩、生川军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木香行气消肿。
慢性胆囊炎
金钱草30 柴胡9 虎杖12 黄芩9 郁金9 制香附12 炒枳壳9
加减法
1.化火加龙胆草6 制大黄6-9克            2.脾虚加炒党参12 白术9
3.疼痛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4.恶心加制半夏9 陈皮6
方义:基本方用黄芩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金钱草、虎杖清热利胆;制香附、枳壳理气开郁。
胆石症
金钱草30 柴胡9 鸡内金9 郁金3 枳壳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加减法
1.        疼痛较甚:由于气滞者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伴有感染时加板蓝根12 银花12 连翘9 ,痛有定处、迁延不止者加桃仁9、失笑散12(包煎)。
2.        湿热偏盛加炒山栀9 黄芩9 茵陈15          3.化火加黄连3 紫地丁18
3.        石大不出:试加威灵仙12、牛角粉30(温开水调匀,分2-3次吞服)。
胆道蛔虫症
川椒4.5 槟榔12 乌梅6 细辛2.4 木香6 生川军9(后下) 苦楝根皮12 
加减法
1.腹痛加炒玄胡12                                  2.内热盛加胡黄连4.5
方义:基本方用乌梅、苦楝皮、细辛、槟榔驱蛔;生川军下蛔;佐川椒、木香以行气止痛。
急性胰腺炎
柴胡9 蒲公英15 木香9 白芍15 黄芩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加减法
1.发热加银花12 连翘9                    2.呕吐加姜竹茹9 代赭石12 
3.腹胀加厚朴6 清风藤12                  4.黄疸加茵陈15 炒山栀9
4.        腹痛明显加炒玄胡12
方义:基本方用蒲公英、黄芩清热利湿;木香、白芍理气缓急;柴胡疏肝解郁;大黄、玄明粉通里攻下。
慢性胰腺炎
炒白术12 茯苓12 厚朴4.5 制半夏9 郁金9 陈皮6
加减法
1.纳差加焦山楂9 炒麦芽12     2.脘胁胀闷加炒枳壳9
3.隐痛加制香附12     4.湿重:白术改用苍术6-9克,加干藿香9  干佩兰9                                  5.瘀滞加桃仁9、五灵脂9(包煎)
6脓肿加皂角刺9 炮山甲12
方义:基本方用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厚朴、半夏、郁金、陈皮理气降浊。
蛔虫性胰腺炎
柴胡9 胡黄连4.5 木香9 槟榔12 使君子肉9 苦楝根皮12 
加减法
1.呕吐加姜半夏9 陈皮6                      2.疼痛加吴茱萸2.1、郁金9
3.便秘加生川军9克(后下)
方义:基本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连、苦楝皮、使君子、木香、槟榔驱蛔。
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麻黄6-9 杏仁10  桃仁10  地龙干12 党参12  苏木12 鱼腥草30
加减法
1.胸痛加瓜蒌12 薤白头6                  2.心悸加柏子仁10 远志6
3.咳喘加炙苏子9 制半夏9                  4.咯血加生侧柏叶15 旋复花12(包煎)
方义:基本方用麻黄、鱼腥草、杏仁、地龙干以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桃仁、苏木理血活血;党参益气补中,庶免克伐而损元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党参12 白术12  制半夏10 桂枝6-9 茯苓12 丹参12 橘红12
加减法
1.气喘加细辛2.4 五味子3                  2.浮肿加济生肾气丸9(吞服)
3.肾虚加大熟地12 补骨脂12              4.阳虚加熟附片6-9(先煎)、肉桂3(后入)
方义:基本方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桂枝、茯苓通阳利水;半夏、橘红化痰顺气;辅丹参以活血袪瘀,养血安神。
冠心病
丹参15 枸杞子12 制 首乌12 川芎6 红花10 生山楂12
加减法
1.        胸闷加郁金10 沉香末2.1(吞服) 舌苔白腻者用瓜蒌12  薤白头6
2.        气阴虚加党参12 麦冬10                    3.肾阴虚加生地12 熟地12  熟女贞12
4.肾阳虚加熟附片6-9(先煎)                    5.脉结代加磁石18-30(先煎) 炙甘草6;脉迟缓者用桂枝9 炙甘草6                    6.血压高加葛根6 珍珠母30 钩藤15(后入)                                          7.胆固醇高加泽泻12 虎杖15  
方义:基本方用制首乌、杞子以补肝肾,益精血,缓解冠脉硬化的形成;丹参、川芎、红花、生山楂活血祛瘀,行气通脉。
心绞痛
丹参15 郁金12 川芎6 赤芍15 红花10 炒玄胡12 失笑散15(包煎)
加减法
1.寒症加桂枝9                              2.热症加麦冬12 
3.气虚加党参12                              4.血虚加当归10
5.服药前先含服苏冰滴丸(2-4粒),或麝香保心丸(2-4粒),或冠心苏合丸1粒;症重者用苏合香丸1粒含吞。
心肌梗塞
黄芪20 丹参18 麦冬15 当归10 三七10 五味子4.5 红参10 炒水蛭(红参、水蛭研粉,分3次吞服)
加减法
1.心悸加柏子仁12 生龙骨18(先煎)              2.心阳不足去麦冬加桂枝9 熟附片9(先煎)                                          3.心阴不足去当归加生地15 山萸肉12
4.阴虚阳亢去当归,红参改用生晒参,加生石决30(先煎)、钩藤15(后入)、熟女贞12。
5.胸痛持续加郁金12 苏合香丸1粒化服          6.浮肿气喘去当归加茯苓15 桑白皮15 
7.痰浊内蕴去麦冬加瓜蒌15 薤白头6 制半夏10    8.内闭外脱:去五味子,加熟附片9(先煎)、肉桂4.5(后入) 细辛3 石菖蒲12

方义:基本方用生脉散、黄芪以补益元气,护阴生脉;当归、丹参三七活血养血,袪瘀定痛;炒水蛭通经络,破瘀血,具有抗血栓作用。

食道炎
北沙参12  制半夏9 黄芩9 八月札9 生白芍12 甘草3
加减法
1.咽燥加川石斛9 麦冬9              2.出血加生地12 生地榆12
方义:基本方用北沙参、黄芩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半夏降逆化痰;白芍、甘草缓急解痉;八月札理气开郁。
贲门失驰缓症(贲门痉挛)
北沙参12 广郁金10 砂仁粉2.1克(吞) 生白芍10 旋复花9(包) 代赭石12 (先煎) 甘草
加减法
1.呕恶多痰加制半夏9 陈皮6        2.胸痛明显加制香附12 路路通9
3.大便干结加炒枳实9制大黄9      4.津少舌红国生地12 麦冬10
5.咯血加生侧柏叶12  生地榆9      6.呃逆加刀豆子12 杮蒂9
方义:基本方用北沙参润燥,郁金、砂仁行气开郁,旋复花、代赭石消痰下气、平肝降逆,白芍、甘草缓急解痉。
食道憩室
生地12当归9桃仁9丹参12郁金10红花9石见穿15
加减法
1.胸痛:加八月札9。2.便血:加生地榆12。
3.呕吐:加制半夏9陈皮6,津少时用竹茹9、代赭石18。
方义:基本方用生地养阴凉血;丹参、郁金凉血去瘀,行气解郁;当归、桃仁、红花、石见穿
活血,润燥止痛。
食道癌
石见穿30急性子12干蟾皮9桃仁10丹参18橘皮9橘叶9硵砂丸2粒(含化咽下)
加减法
1.胸痛:加郁金10、炒五灵脂9。2呕吐:加姜半夏9、代赭石12。
3.呕血:加三七粉3(分吞),或云南白药2(分吞)
4.呃感:加公丁香4..5、柿蒂9
方义:基本方用石见穿、急性子、感蟾皮、硵砂丸活血止痛、消肿散结;丹参、桃仁凉血去瘀;橘叶、橘皮疏肝理气。
胃神经痛
柴胡6川楝子9 炒玄胡9 制香附12 佛手片9 生白芍9 甘草2.1
加减法:
1.受寒加紫苏9 生姜3              2.内寒加木香6 吴茱萸2.1
3.郁火加丹皮9 炒山栀9            4.胸闷加炒枳壳9 砂仁2.1克(吞服)
5.呕吐去柴胡加制半夏9 炒黄连1.5    6.嗳酸加煅瓦楞12
7.便秘加瓜蒌仁9 枳实9 属阴虚肠燥者,加麻仁丸9克(吞服)
8.食滞加炒麦芽9 焦山楂9          9.胃阴虚加沙参9 麦冬9
10.久痛入络加路路通9 或炒九香虫4.5 炒刺猬皮9 甚者用失笑散9(包煎)
11.脾胃虚加炒党参9 炒白术9。
方义:基本方用柴胡、白芍、甘草疏肝理气,和营解郁;川楝子、炒玄胡、制香附疏肝理气,开胃和中,醒脾消胀,泄热止痛。
急性单纯性糜烂性胃炎
苏梗9 藿香梗9 制半夏9 陈皮9 厚朴6 炒竹茹6 黄芩9 生姜4.5
加减法:
1.发热加葛根6                              2.湿盛加苍术9
3.腹泻加煨葛根6 或灶心土30(煎汤代水)        4. 食欲减退加焦山楂9 焦神曲9
5.呕吐不止加玉枢丹1.5克,吞服              6.腹痛明显加木香9
7.内热炽盛加炒黄连3
方义:基本方用苏梗、藿香梗、生姜散寒化湿,行气宽中;制半夏、陈皮、厚朴理气健脾,和中降逆,佐以竹茹、黄芩以清热和胃。
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
红藤18 败酱草15 大蓟15 白芍12 炒黄连3 白芨片10 甘草3
加减法
1.        吐血多加参三七粉3克(分二次吞服),或云南白药1瓶(分三次吞服)。
2.        黑粪多加地榆炭12 或灶心土30(煎汤代水)。必要时,亦可有云南白药。
3.        胃痛明显加制乳香4.5 没药4.5。
4.        软弱头昏加党参12 炒白术10。
方义:基本方用红藤、败酱草、大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行瘀;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黄连清胃火,解热毒;白芍、甘草柔肝滋阴,缓急定痛。
浅表性、萎缩性胃炎
丹参12 蒲公英15 白芍12 川楝子9 炒玄胡12 生山楂12
加减法
1.纳差加炒谷芽10 炒麦芽10              2.嗳气加郁金10 旋复花12(包煎)
3.脘胀加炒枳壳、砂仁粉2.1克(吞)          4.腹泻加焦六曲12
5.舌破加炒黄连3                        6.便血加地榆炭12
7.阴虚明显加北沙参12 麦冬10            8.久痛不止加失笑散9(包煎)
9.脾气虚弱加党参12 山药12            10.癌变趋向,加铁树叶15 半枝莲15
方义:基本方用丹参活血行瘀;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痞散结;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和胃定痛;川楝子、炒玄胡辛苦泄热,疏肝理气,以增强止痛之力;生山楂增加胃酸以消食。
肥厚性胃炎
桂枝6 白术12 茯苓15 炙黄芪12 制半夏9 海螵蛸12 陈皮9
加减法
1.疼痛明显加肉桂末3(吞服)                2.食后腹胀加木香9 砂仁粉2.1克(吞服)
3.隐痛持久加煅九香虫4.5克 炒刺猬皮9      4.时有便血加地榆炭12、炮姜炭2.1
5.湿重苔腻加苍术9
方义:
基本方用桂枝、黄芪、白术、茯苓健脾养胃,通阳化气,和中燥湿,制半夏、陈皮消痞理气;海螵蛸收敛制酸。
消化性溃疡
以疼痛为主:苏梗9 广郁金10 制香附12 路路通9 煅瓦楞12 大白芍12 佛手片9
加减法
1.胁胀加柴胡6                        2.食滞加炒谷芽10 炒麦芽10
3.腹胀加广木香9                      4.内寒加高良姜9
5.        内热加炒山栀9                       
以疼痛食入随吐为主症:丹参15  赤芍12  炒枳壳9  制半夏9  姜竹茹9  陈皮9  砂仁壳4.5(后入)
加减法
1.津伤去陈皮,加北沙参12 麦冬10      2.呕吐较频加旋复花9克(包煎) 代赭石12
1.        疼痛较甚:加九香虫4.5 炒刺猬皮9  或失笑散9(包煎)
2.        大便秘结:枳壳改用枳实,加制大黄9     
以大便秘结隐血为主症:炒白术12 龙骨12 生地榆12  炮姜3 艾叶4.5  白芨片10 炙甘草3
加减法
1.隐血量多加三七粉3克(吞服)      2.头晕汗多加炙黄芪12 当归9
方义:以疼痛为主症,基本方用苏梗、广郁金、制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宽中解郁,路路通活血通络,白芍柔肝缓急,煅瓦楞制酸止痛。疼痛食入随吐者基本方用丹参、赤芍活血祛瘀,枳壳、砂仁醒脾开胃、消胀开痞,半夏、陈皮、竹茹降逆止呕、清热和脾。大便隐血者,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健脾、补中益气,生地榆、白芨、龙骨与炮姜、艾叶并用,功能温经收涩、凉血止血。   
三叉神经痛
羌活10细辛3川芎9天麻10白芷9僵蚕10制川乌6制草乌6
加减法
1.疼痛较剧加全蝎末1.5克(分二次吞服)。2.面肌抽搐加地龙干10克。
3.久痛入络加红花9赤芍12克。4.肝火上炎:去羌活、细辛、白芷,加龙胆草9克生地15炒山栀9克。
方义:基本方用羌活配合细辛、白芷驱风散寒;川芎活血行气,血行风灭则疼痛可止;天麻、僵蚕具有良好的熄风解痉作用;制川草乌羌活等散寒止痛,配以甘草解辛温之毒。
偏头痛
丹参15川芎9白芷9地龙干12天麻10蜈蚣9全蝎9(两味研细末,分三次一日吞服)。
加减法
1.寒盛加细辛3羌活92.化火加菊花10克生石膏30(打)
3.挟痰加陈胆星9陈皮94.瘀滞加红花9桃仁10
5.血虚加当归10生白芍12。
方义:基本方用白芷祛风、散寒、止痛;丹参、川芎活血、行气、祛瘀;天麻、地龙干、蜈蚣、全蝎搜风、通络、解痉,以加强止痛之力。
神经性头痛
生石决30(先煎)钩藤15(后入)生地15生白芍12菊花10白蒺藜12
加减法
1.肝火偏盛加龙胆草9生甘草3。2.痰浊上扰加制半夏10明天麻10。
3.阴虚火旺加知母12黄柏10。4.久痛入络加丹参15桃仁10。
5.夜寐不安加熟枣仁10淮小麦306.烦躁不安加百合12麦冬10
遗精
基本方
生地15天冬10麦冬10知母12黄柏10龟版12(先煎)金樱子12芡实12甘草3
加减法
1.肝火偏盛加龙胆草4.52.心火偏盛加莲子心
3.        遗精频繁加金锁固精丸9克(分吞)
方义:基本方用生地、天冬、知母、龟板滋肾养阴以平肝火;黄柏清相火;麦冬清心火;金樱子、芡实即水陆二仙丹,功能益肾固精。
滑精
基本方
熟地12莬丝子12杞子12山萸肉12制首乌12芡实12白莲须6煅龙骨30煅牡蛎30
加减法
1.        阴虚明显加知母12、熟女贞12或龟版12(先煎)
2.        阳虚并见(阴虚及阳)去首乌,加熟附片6克,鹿角霜10(分吞)。
方义:基本方用熟地、首乌、杞子滋阴,补益肝肾;莬丝子、山萸肉益精固肾;芡实、白莲须、煅龙牡固肾涩精。
脱发
熟地15制首乌12生侧柏叶15当归10莬丝子白芷6桑椹子12芝麻梗30
加减法
1.头痒加苦参9羌活92.干燥屑多:芝麻梗改用黑芝麻18。
方义:基本方用熟地、首乌、芝麻梗滋阴养血;当归、侧柏叶行血活血;莬丝子、桑椹子补益肝肾;白芷祛风,又能引药力上行。
胃神经官能症
淮小麦30炒白芍9广木香9炒川连3炙甘草3枳术丸9(吞服)
加减法
1.脘痛加炒玄胡92.脘闷加全瓜蒌12
3.嗳气加广郁金94.腹胀加大腹皮9
5.腹泻加补骨脂96.便秘加火麻仁12
方义:基本方木香、川连清化湿热;枳术丸健脾清痞,升养胃气;白芍、甘草敛肝止痛;淮小麦养心宁神。
肠神经官能症
基本方
白术12制香附12淮小麦30广郁金10生白芍10五味子4.5炙甘草3
加减法
1.腹痛加广木香9吴茱萸2.12.不寐加熟枣仁9(或用3克研粉,卧前吞服)。
3.嗳气频繁加旋复花9(包煎)代赭石12(先煎)4.腹泻日久加补骨脂12煨益智9
4.        大便干结加火麻仁12郁李仁9
方义:基本方用白术、炙甘草补脾胃,益中气;淮小麦、五味子养心宁神;白芍、广郁金、制香附行气解郁,柔肝敛阴。 
胃下垂
炙黄芪12  党参12  炒白术12  柴胡4.5  炙升麻9  芡实12  陈皮9
加减法
1.血虚加当归9 大白芍9            2.虚寒加熟附片6 肉桂3克(后入)
3.嗳酸加煅瓦楞12                  4.疼痛加炒玄胡12
5.腹泻加补骨脂12                  6.食后腹胀加广木香9
7.嗳气频繁加旋复花12(包煎)
方义:基本方用炙黄芪、党参益气;柴胡、炙升麻升提阳气;白术、陈皮、芡实健脾固涩,理气和中。
麻痹性肠梗阻            
当归10 台乌药12 青皮9 陈皮9 厚朴6 生米仁18 桃仁12 制川军9
加减法:
1.手术后粘连加木香9 炮山甲12          2.腹膜有炎症加黄连3 败酱草30
3.腹膜出血加仙鹤草30 三七粉克(吞服)    
痉挛性肠梗阻
苏梗9 大白芍18 砂仁4.5(后入) 木香10 甘松6 生川军9(后入) 甘草3
加减法
1.肠道有炎症加银花12 黄连3        2.神经功能紊乱加淮小麦30 广郁金10
血管性肠梗阻
当归9 丹参12 桃仁10 小茴香6 川芎6 赤芍12 失笑散12(包煎)
加减法
1.疼痛明显加炒玄胡12 制香附10    2.有块触及加三棱12 莪术15
3.内寒加干姜3 肉桂3(后入)          4.内热加炒山栀9 黄芩9
蛔虫性肠梗阻
川椒4.5  胡黄连3  苦楝根皮9  厚朴9 枳实9  乌梅4.5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入)
加减法
1.腹胀加大腹皮9 炒莱菔子12        2.腹痛较甚加木香9 炒玄胡12 
方义:麻痹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桃仁和血祛瘀;台乌药、厚朴、青皮、陈皮行气散满,疏肝止痛;生米仁渗湿;制川军导滞。痉挛性肠梗阻基本方用苏梗、砂仁、木香、甘松行气宽中,开郁止痛;白芍、甘草和里缓急;生川军荡涤积滞。血管性肠梗阻基本方用当归、川芎、小茴香活血行气,理气止痛;桃仁、丹参、赤芍、失笑散凉血活血,散瘀止痛,兼有润肠作用。蛔虫性肠梗阻用胡黄连、川椒、乌梅安蛔伏蛔;苦楝根皮驱蛔杀蛔;厚朴、枳实、制川军、玄明粉行气宽中,攻下虫卵积滞。
急性阑尾炎
红藤30  蒲公英30  厚朴9  败酱草30  生川军9(后下)  桃仁9  冬瓜子15
加减法
1.高热加柴胡6        2.恶心呕吐加藿香9 陈皮9,如呕吐频繁可用玉枢丹2.1克(吞服)                      3.腹痛较甚加木香9 炒玄胡12
4.大便溏薄生川军改用制川军9
方义:急性期方用红藤、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桃仁活血散瘀,协生川军以润肠;厚朴燥湿散满,行气止痛;冬瓜子、生川军清利湿热,泻下除积,亦有解毒作用。
慢性阑尾炎
当归9 红藤30 银花15 赤芍15 川厚朴9 生米仁18 火麻仁12 
加减法
1.腹时隐痛加木香9                          2.食欲减退加焦麦芽12 炒莱菔子10
3.大便秘结去火麻仁加制大黄9
方义:慢性期基本方用红藤、银花清热解毒;当归、赤芍和血活血,散瘀止痛;厚朴燥湿除满,行气降逆;生米仁渗湿,火麻仁润肠。
急性胆囊炎
柴胡9  黄芩9  郁金9  木香9  大青叶30  生川军9(后下)
加减法
1.疼痛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2.呕吐加制半夏9 姜竹茹6
3.纳差加炙鸡内金9 炒麦芽12            4.黄疸加茵陈15 炒山栀9
5.大便不调:秘结加玄明粉12(冲调服)便溏生川军减量或不用。
方义:基本方用大青叶、黄芩、生川军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木香行气消肿。
慢性胆囊炎
金钱草30 柴胡9 虎杖12 黄芩9 郁金9 制香附12 炒枳壳9
加减法
1.化火加龙胆草6 制大黄6-9克            2.脾虚加炒党参12 白术9
3.疼痛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4.恶心加制半夏9 陈皮6
方义
基本方用黄芩清泻湿热;柴胡、郁金疏泄肝胆;金钱草、虎杖清热利胆;制香附、枳壳理气开郁。
胆石症
金钱草30 柴胡9 鸡内金9 郁金3 枳壳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加减法
1.  疼痛较甚:由于气滞者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伴有感染时加板蓝根12 银花12 连翘9 ,痛有定处、迁延不止者加桃仁9、失笑散12(包煎)。
2.  湿热偏盛加炒山栀9 黄芩9 茵陈15          3.化火加黄连3 紫地丁18

3. 石大不出:试加威灵仙12、牛角粉30(温开水调匀,分2-3次吞服)。
胆道蛔虫症
川椒4.5 槟榔12 乌梅6 细辛2.4 木香6 生川军9(后下) 苦楝根皮12 
加减法
1.腹痛加炒玄胡12                                  2.内热盛加胡黄连4.5
方义:基本方用乌梅、苦楝皮、细辛、槟榔驱蛔;生川军下蛔;佐川椒、木香以行气止痛。
急性胰腺炎
柴胡9 蒲公英15 木香9 白芍15 黄芩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加减法
1.发热加银花12 连翘9                    2.呕吐加姜竹茹9 代赭石12 
3.腹胀加厚朴6 清风藤12                  4.黄疸加茵陈15 炒山栀9
4.        腹痛明显加炒玄胡12
方义:基本方用蒲公英、黄芩清热利湿;木香、白芍理气缓急;柴胡疏肝解郁;大黄、玄明粉通里攻下。
慢性胰腺炎
炒白术12 茯苓12 厚朴4.5 制半夏9 郁金9 陈皮6
加减法
1.纳差加焦山楂9 炒麦芽12                  2.脘胁胀闷加炒枳壳9
3.隐痛加制香附12         4.湿重:白术改用苍术6-9克,加干藿香9  干佩兰9      5.瘀滞加桃仁9、五灵脂9(包煎)            6脓肿加皂角刺9 炮山甲12
方义:基本方用白术、茯苓健脾化湿;厚朴、半夏、郁金、陈皮理气降浊。
蛔虫性胰腺炎
柴胡9 胡黄连4.5 木香9 槟榔12 使君子肉9 苦楝根皮12 
加减法
1.呕吐加姜半夏9 陈皮6                      2.疼痛加吴茱萸2.1、郁金9
3.便秘加生川军9克(后下)
方义:基本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黄连、苦楝皮、使君子、木香、槟榔驱蛔。
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麻黄6-9 杏仁10  桃仁10  地龙干12 党参12  苏木12 鱼腥草30
加减法
1.胸痛加瓜蒌12 薤白头6                  2.心悸加柏子仁10 远志6
3.咳喘加炙苏子9 制半夏9                  4.咯血加生侧柏叶15 旋复花12(包煎)
方义:基本方用麻黄、鱼腥草、杏仁、地龙干以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桃仁、苏木理血活血;党参益气补中,庶免克伐而损元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党参12 白术12  制半夏10 桂枝6-9 茯苓12 丹参12 橘红12
加减法
1.气喘加细辛2.4 五味子3                  2.浮肿加济生肾气丸9(吞服)
3.肾虚加大熟地12 补骨脂12              4.阳虚加熟附片6-9(先煎)、肉桂3(后入)
方义:基本方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桂枝、茯苓通阳利水;半夏、橘红化痰顺气;辅丹参以活血袪瘀,养血安神。
冠心病
丹参15 枸杞子12 制 首乌12 川芎6 红花10 生山楂12
加减法
1.        胸闷加郁金10 沉香末2.1(吞服) 舌苔白腻者用瓜蒌12  薤白头6
2.        气阴虚加党参12 麦冬10       3.肾阴虚加生地12 熟地12  熟女贞12
4.肾阳虚加熟附片6-9(先煎)        5.脉结代加磁石18-30(先煎) 炙甘草6;脉迟缓者用桂枝9 炙甘草6         6.血压高加葛根6 珍珠母30 钩藤15(后入)      7.胆固醇高加泽泻12 虎杖15  
方义:基本方用制首乌、杞子以补肝肾,益精血,缓解冠脉硬化的形成;丹参、川芎、红花、生山楂活血祛瘀,行气通脉。
心绞痛
丹参15 郁金12 川芎6 赤芍15 红花10 炒玄胡12 失笑散15(包煎)
加减法
1.寒症加桂枝9                              2.热症加麦冬12 
3.气虚加党参12                              4.血虚加当归10
5.服药前先含服苏冰滴丸(2-4粒),或麝香保心丸(2-4粒),或冠心苏合丸1粒;症重者用苏合香丸1粒含吞。
心肌梗塞
黄芪20 丹参18 麦冬15 当归10 三七10 五味子4.5 红参10 炒水蛭(红参、水蛭研粉,分3次吞服)
加减法
1.心悸加柏子仁12 生龙骨18(先煎)   2.心阳不足去麦冬加桂枝9 熟附片9(先煎) 3.心阴不足去当归加生地15 山萸肉12。4.阴虚阳亢去当归,红参改用生晒参,加生石决30(先煎)、钩藤15(后入)、熟女贞12。5.胸痛持续加郁金12 苏合香丸1粒化服。 6.浮肿气喘去当归加茯苓15 桑白皮15 
7.痰浊内蕴去麦冬加瓜蒌15 薤白头6 制半夏10    8.内闭外脱:去五味子,加熟附片9(先煎)、肉桂4.5(后入) 细辛3 石菖蒲12

方义:基本方用生脉散、黄芪以补益元气,护阴生脉;当归、丹参三七活血养血,袪瘀定痛;炒水蛭通经络,破瘀血,具有抗血栓作用。

胃癌
基本方
石见穿30克肿节风30克丹参15克煨莪术12克枸橘李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法
1.        胸闷:加佛手片9克炒枳壳9克。
2.        纳差:加炙鸡金9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
3.        腹胀:加大腹皮12克炒莱菔子12克。
4.        便秘:加瓜蒌仁12克制大黄6克。
5.        腹水:加商陆12克车前草15克。
6.        呕血:加墨旱莲15克血余炭12克。
7.        便血:加生地榆15克侧柏炭12克。
8.        疼痛明显:加炒玄胡12克制香附12克。
9.        痰食积滞:加制半夏9克焦楂肉12克。
10.        津少口干:加石斛12克天花粉10克。
11.        呕吐较频:加陈皮9克代赭石12克。
12.        癥块坚硬:加海藻12克炙鳖甲15克或炮山甲12克。
13.        脾气虚弱:加白术12克补骨脂12克。
14.        正气不足:加党参12克生黄芪12克或河车粉3克(吞服)。
方义:基本方用石见穿、肿节风、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丹参、煨莪术、枸橘李理气消积,祛瘀止痛。
    参考    
本病多由长期饮食不调,吞咽过急,或多食粗糙热焯,损伤胃腑,兼以情志怫郁,引火生痰,胶结不化,气滞血凝,瘀毒内生而致。治以理气消积,化瘀解毒为主。
常用于胃癌之清热解毒药如半枝莲,龙葵、水红菱、喜树果(根)、向日葵、菝葜、野葡萄根、铁树叶、黄毛耳草,理气消积药如厚朴、八月札、木香、丁香、黄药脂、山慈菇、槟榔、硇砂、自屈菜,活血祛瘀药如木馒头、三棱、三七、云南白药、急性子、失笑散、攻
毒药如守宫、露蜂房、马钱子、木鳖子,软坚药如威灵仙、王不留行,止血药如槐花、仙鹤草,降逆止呕药如姜竹茹、制半夏、麓香、柿蒂、旋复花等均可选用。 
阑尾炎
基本方   
    红藤3 0克  半枝莲3 0克  败酱草30克生槐角9克  生地榆l 5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  天龙粉4.5克(分3次吞服)
    加减法    
腹胀:加炒枳壳9克、厚朴9克。    
腹痛:加木香9克、炒玄胡12克。    
腹泻频繁:加煨诃子9克、补骨脂1 2,克。
腹中有块:加地鳖虫12克、红花1 0克。  
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克、陈皮9克。  
犬便秘结:加枳实9克、制川军9克。
便下脓血:加银花炭l 2克、炮姜3克,或香连丸3克(吞服)。
气虚乏力:加炒党参12克、白术l 2克。
血虚头晕:加当归1 0克、二至丸9克(吞服)。
元气大亏;加紫河车粉3克(吞服)、红参9克(另煎冲入)。
    方义:基本方用红藤、半枝莲、败酱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槐角、生地榆凉血生血;天龙散结止痛。
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炎
典型症状:肝区刺痈、腹胀、暖气、食欲减退、乏力,肝脏肿大,压痴;慢性活动性肝炎症状鞫较重,并有低热、体重减轻、轻度出血倾向或有黄疸一肿大、肝掌和蜘蛛痣等。    
实验室检查:迁肝肝功能可有异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可以阳性;慢活肝肝功能明显异常,蛋白电泳示丙种球蛋白25%以上、血浆自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值缩小或倒置,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较高,
自身免疫试验各项指标阳性,血沉增快。
    本病属中医“胁痛”、“肝胀、”黄疸”等范畴。
    基本方
    丹参l 5克  平地术3 0克  岩柏3 0克  赤芍12克  炒白术1 2克  土茯苓1 5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法
湿重;加苍术9克、晚蚕砂9克(包煎)。
2热重:加龙聪ji享9克、生山栀9克。
3.纳差:加炒麦芽12克、焦山楂1 0克。
4.黄疸:加茵陈1 6克、郁金I 0克。
5.疲乏:加炒党参1 2克、炙黄芪1 2克。
6。低热:加银柴胡9克、地骨皮7_2克。
  7。肝肿大:加生牡蛎3 0克、炙鳖甲12克。
  8.脘腹胀: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入)。
  9。肝区痛: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 2克。
  1 0.大便不实:加补骨脂9克、煨益智仁9克,或石榴皮12克。
  11.湿热并重;加黄芩9克、干藿香9克、佩兰9克。    
  12.二絮偏高:加当归9克、郁金1 0克。
  13.转氨酶偏高:加板蓝根1 5克、银花12克。
  1 4.早期肝硬化:加红花9克、桃仁1 2克,或王不留行1 2克、炮山甲12克。
  方义:基本方用白术甘温,补脾燥湿;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岩柏甘淡微寒,清热解毒,除湿通络;丹参,赤芍、平地木苦平微寒,活血祛瘀,凉血渗湿。
(一)门静脉性肝硬化
  基本方
丹参1 5克  当归1 0克  炙鳖甲12克  莪术15克炮山甲1 2克  生牡蛎3 0克(先煎)  广郁金10克。
  加减法
  1。胁痛:加制香附1 2克、软柴胡6克。
  2.低热:加青蒿9克、地骨皮l 2克。
  3。食减:加焦山楂1 2克、炙鸡金9克。
  4。恶心:加姜竹茹9克、陈皮9克。
  5。鼻衄:白茅根3 0克、炒山栀9克。
  6。齿衄:加旱莲草1 5克、淮牛膝1 2克。
  ?。疲乏:加炒党参12克、白术12克。
  8。便溏:加补骨脂9克、煨肉果4。5克。
  9。腹胀;加木香9克、大腹皮l 2克。
  10浮肿;加茯苓12克、陈葫芦壳30克。
  11.湿偏盛:加苍术9克。
    1 2。热偏盛:加黄芩9克。    
    13.“:二絮”偏高:加桃仁10克。    
    1 4。轻度腹水:商陆9克,将军干四只(研末吞服)。
    l 5.腹水严重:加舟车丸3克(早晚空腹各一次,温开水送服)。
    16。有病毒性肝炎史:加板蓝根12克、白花蛇舌草3 0克。
    17。有长期酗酒史:加葛花9克、枳棋子12克。
    方义:基本方用丹参、当归、莪术活衄化瘀;广郁金、鳖甲、炮山甲、生牡蛎疏肝理气、通络舒郁,软坚消瘢。
    参考
    1.本病多由湿热内郁,肝脾损伤,气血瘀滞,脉络不通,水湿不行所致。日久势必肾尉或肾阳亏虚,阴虚则虚火上炎;阳虚则气化不行,水湿停聚,臌胀日增;亦有由于肝肾阴竭而见神昏痉厥。治法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络为主,佐以清热、利湿、健脾、益肾等药。
    2。活血化瘀药如红花、五灵脂、生地、乳香、没药、川芎、地鳖虫、三棱,舒郁理气药如铡香附、片姜黄、青皮、川榇子、八月札、佛手、枸橘、柴胡,清热药如蒲公英、马鞭草、白花蛇舌草,利湿消肿药如车前子、玉米须、蝼蛄、虫笋、腹水草、冬葵子、见肿消、川椒目,软坚药如海藻、威灵仙、炙鸡金,健脾益气药如白术、山药、扁豆、黄芪、党参,益肾药如熟地、黑大豆、淮牛膝、楮实子、山萸肉(益肾阴)、熟附片、肉桂、仙灵脾、紫河车、鹿角片、补骨脂(益肾阳)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调营饮(调营利水),软肝丸(活血软坚),膈下逐瘀汤(活血祛瘀),化瘀汤(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疏凿饮子(利尿行水),舟车丸(攻下逐水,每次3克,早晚空腹各一次,不宜久服,虚人慎用)等。
(二)胆汁性肝硬化
  茵陈1 8克  炒白术12克  茯苓1 2克  丹参12克  广郁金1 0克 黛矾散3克(吞服>
  加减法
  1.阳虚:茵陈减量,加熟附片6克。
  2。气虚l加炒党参12克。
  3。气滞: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入)。
4。衄血:加旱莲草1 5克、仙鹤草l 8克。
5.脾肿大:加炒鳖甲12克、生牡蛎18克。
6,腹水:加煨甘遂(研末),每次0.6~0.9克。
7。寒湿偏重:茵陈减量,加干姜3克。
    8.皮肤瘙痒:加地肤子12克、白藓皮12克。
    方义:基本方用茵陈清热祛湿;自术、茯苓健脾利湿;广部金、黛矾散舒肝郁,退黄疸;丹参活血化瘀、软肝硬。
肝脓  肿
症状:肝区持续性疼痛,深呼吸及体位移动增剧;肝脏肿大,压痛明显;出于脓肿部位不同,
呼吸困难及右肩疼痛,或右上腹痛和右侧腰痛;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细菌性肝脓肿有不规则脓毒性发热、黄疸等。
2、实验室检查:血自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碱脂酶活性降低、血浆蛋白改变及麝香革酚絮浊试验阳性;阿米巴肝脓肿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或滋养体。
3.本病属中医“肝痈”范畴。
(一)细菌性肝脓肿
  基本方
  蒲公英3 0克 银花12克 桃仁泥1 0克米仁l 5克皂角刺9克  炮山甲12克
    加减法
1.发热恶寒:加柴胡9克。
2。疼痛明显:加青皮9克、制乳香3克。
3。热盛使秘:加制川军9克。
4。病情较重:加六神九20粒(吞服),一日二次。
    方义:基本方用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桃仁活斑化瘀;生米仁、皂角刺、炮山甲软坚排脓。
  (二)阿米巴性肝脓肿
    基本方
    白头翁30克  蒲公英3 0克  野菊花15克生米仁l 5克  银花l 5克  生甘草3克  鸦胆子l 0粒(入胶囊吞)
    加减法
    1.发热恶寒:加柴胡9克、青蒿9克。
    2。恶心呕吐:加玉枢丹1.5克(吞服)。
    3.肝区胀痛:加木香9克、制乳香2.1克、没药2&8226;1克。
    4.咳嗽:加炙紫菀1 0克、枇杷叶12克包煎)。
    5。脓多:加七叶一枝花l 5克。
    6.体虚:加生黄芪l 5克。
方义:基本方用蒲公英、野菊花、银花、生甘草清热解毒;生米仁排脓;白头翁、鸦胆子清热、凉血、除痢。
    参考
    1.本病多由膏梁厚味,醇酒炙熄,或痢疾之后,肠胃受伤,运化失职,积湿生痰,壅滞胆肝之络,气血瘀阻,蕴热成毒,结聚成痈。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为主。
    2、清热解毒药如一见喜、地丁草、马齿苋、川连、黄芩、黄柏..茵陈、秦皮、连翘、芦根,活血排脓药如当归、赤芍、苏木、三七、冬瓜子、玄参、桔梗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柴胡清肝汤(清肝泻火、理气开郁),舒肝涤痰汤(理气活血、开郁化痰),龙胆泻肝汤(泻火、清利肝胆湿热),白头翁汤(清湿热、凉血、解毒)等。
肝癌
  1.典型症状: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腹胀、肝区及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发热等。晚期可引起腹水、持续性黄疸等。
2.实验室检查:血清甲胎蛋白呈阳性,碱性磷酸酶增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可增高,粪便隐血阳性,胆囊造影有助于诊断。
3、本病属中医“肝积’’、“肝胀’’、“臌胀”、“癖黄”、“瘢瘕’’、“积聚"等范畴。
    基本方
丹参1 5克  炙鳖甲12克  露蜂房9克1 0克 半边莲18克 失笑散9克(包煎)郁金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法
    1.发热:加柴胡9克、青蒿9克。
    2.食减:加炙鸡金9克、炒谷芽12克、炒麦芽12克。
    3.疲乏:加党参12克、自术12克。
    4.腹胀:加木香9克、厚朴9克。阴虚火旺者减量。
    5.肝区痛:加川楝子9克、炒玄胡12克,或火鱼草1 8克、川楝子12克。
    6.衄血:加旱莲草1 5克、蒲黄炭9克。
    7。吐血:加大黄炭6克、仙鹤草30克。
    8.便血:加生地榆12克、血余炭l 2克。
    9.阴虚:加生地15克、北沙参1 2克。
10.腹水:加车前子3 0克(包煎)、蟋蟀四只,或蝼蛄四只焙干(研粉吞服,分二次温开水送下)。
  11。黄疸:加茵陈1 8克、炒山栀9克,或荷包草30克。
  12.恶心呕吐:加姜半夏9克、陈皮6克。
  方义:基本方用半边莲、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露蜂房、丹参、失笑散攻毒敝肿,活血祛瘀,止痛;郁金疏肝理气;炙鳖甲滋阴、散结、消痞。
  参考
  l。本病多因情志抑郁,气机不畅,或饮食所伤,热毒内蕴,日久导致气滞血瘀,肝脾两损,气阴两虚而成。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主,兼用理气、健脾、益气、滋阴、消黄、逐水等药;后期以扶正祛邪,忌长期或大量攻伐。
  2.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石上柏、七叶十一枝花、四季青、板蓝根、野菊花、垂盆草、土茯:誊、贯众、铁树叶、龙胆草、山豆椴、黄连、遍地香、半枝莲、漏芦,活血祛瘀药如赤芍、紫草根、当归、凌霄花、桃仁、红花、三棱、地鳖虫,疏肝理气药如八月札、枳壳、青皮、莪术、橘叶、制香附,软坚药如生牡蛎、夏枯草、炮山甲、海藻、海带,滋阴药如生地、地骨皮、麦冬,健脾药如山药、炒米仁、茯苓,益气药如黄芪、黄精等均可选用。
胰腺癌
    基本方
肿节风1 5克  风尾草1 5  郁金1 0克  五灵脂12克(包煎)  白花蛇舌革3 0克  玉枢丹1.5克(吞服)
    加减法
    1、疼痛:加徐长卿12克、炒玄胡12~1 5克。
    2、黄疸:加菌陈l 8~3 0克、炒山栀1 2~l 5克。
    3。脾虚:加炒白术I 2克、茯苓1 2克。
    4。气弱:加党参12克、炙黄芪1.2克。
    5、瘢块明显:加炙鳖甲1 2克、丹参1 5克。
    方义:基本方用凤尾草清利湿热、凉血;肿节风、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广郁金、五灵隋娜气散瘀;玉枢丹通利、解毒、止痛。
    参考
    1、本病多由湿热蕴结,脾气郁滞,血瘀内阻而成。治宜清利湿热,理气活血,化瘀消癥。倘日久瞧中挟实,可配合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诸法。
急性风湿热
基本方
生地15克知母12克防风10克防已10克羌活10克赤芍12克忍冬藤30克
加减法
1热重:加生石膏30克(打,先煎)。
2.湿重:加苍术9克生米仁15克。
3.风重:加桂枝10克独活10克。
4.胸痛:加丹参15克、郁金l 0克。
5.腹痛:加生白芍I 5克、甘草3克。
6.心悸:加柏子仁12克。    
7.心动过速:加磁石1 2克、麦冬12克。  
8。心律不齐:加党参12克、炙甘草4.5~6克。
9.乳蛾红肿:加板蓝根12克、西青果10克。
1 0.血沉增快:加玄明粉1 2克(冲)。
    方义    
    基本方用忍冬藤、知母、羌活、防风、防己以清热、祛风、化湿;生地、赤芍活血通脉。
    参考
    l审本病多由风湿与热相搏,癣阻经脉而致。治法初起宜清热化湿,祛风通络;日久不愈邪传入心则为心痹,治疗参见“风湿性心瓣膜病“。
    2。清热化湿药如桑枝、黄柏、晚蚕砂、秦艽,祛风散寒药如威灵仙、海风藤、稀莶草、西河柳、乌梢蛇、细辛、麻黄、自附予、制川乌,活血通誊药如当归、川芎、土牛膝、鸡血藤、松:常、地龙干、丹皮、乳香,没药、红花、桃仁、虎杖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石膏知母桂技汤(清热除痹),当归拈痛散(活血祛风、清热化湿),身痛逐瘀汤(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等。
风湿性心瓣膜病
基本方
桂枝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党参12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炙甘草4.5克
加减法
1.        自汗:加煅龙骨18克煅牡蛎18克五味子3克。
2.        咳喘:加光杏仁10克水炙桑白皮12克。
3.        咳血:加侧柏叶12克藕节炭12克量多者去桂枝,用三七粉2.1克(吞服)。
4。胸闷胸痛:加广郁金1 0克,炒玄胡1 2克。
5.心悸较频:加磁-石3 0克(先煎)、琥珀末2&8226;1克(吞服)。
6、阴虚明显:桂枝减量,加生地15克、麦冬  12克。
7、阳虚明显:加熟附片9克(先煎)、肉桂3克  (后入)。
    方义:基本方用党参、炙甘草益气;当归活血;丹参、红花、桃仁通瘀;桂枝通阳化气,温通经脉丽祛风寒湿邪。
    参考
1、本病多由“痹症”、“历节风"等延变丽来,伤及心脉所致。治法以益气祛风,活血通瘀为主,佐以宁心、平喘、温阳、止血、化湿等药。
2、益气药如炙黄芪、白术、太子参,活血药如川芎、鸡血藤、泽兰叶。通瘀药如王不留行、虎杖、乳香、没药、五灵脂,宁心药如柏子仁、远志、熟枣仁,平喘药如苏子、旋复花,止血药如早莲草、仙鹤草、血余炭,祛风湿药如防风、羌活、独活、秦艽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炙甘草汤(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通心阳),归脾汤(补血养心、益气健脾),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安神),失笑散(行血、通瘀、止痛)等。
  肺原性心脏病
(一)急性肺原性心脏病
  l。典型症状:突发性气急、发热、咳嗽、咯紫黑色或大量泡沫性血痰,胸痛;颈静脉怒张和肝肿大、压痛,甚者有心绞痛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昏厥和血压下降。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扫描出现肺血管栓塞、缺血所造成的放射性缺损或稀疏区,心电图改变等。
  3.本病属中医“咳喘”、“支饮”、“痰饮’’、“水气、“水肿’’、心悸’’等范畴。
    基本方
    麻黄6----9克  杏仁1 0克  桃仁1 0克  地龙干12克党参12克  苏木12克  鱼腥草3 0克
    加减法
1.胸痛:加瓜萎1 2克、薤白头6克。
2.心悸:加柏子仁1 0克、远志6克。
3.咳喘:加炙苏予9克、制半夏9克。
4.咯血:加生侧柏叶1 5克、旋复花12克(包煎)。
    方义:基本方用麻黄、鱼腥草、杏仁、、地龙干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桃仁、苏木理血活血;党参益气补中,庶免克伐而损元气。
(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l.典型症状:右心衰竭者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紫绀、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下垂性水肿;呼吸衰竭者有紫绀、呼吸困难,抽搐、昏迷,或震颤、嗜唾、皮肤温暖、潮红,多汗,脉洪大有力。
    2.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或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心力衰竭对尿常规有少量蛋自、管型及红、白细胞;心电图改变。
    3.本病属中医“咳喘”、“支饮”、痰饮”、“水气”、如水肿”、“心悸’’等范畴。
    基本方
  党参l 2克  白术l 2克  制半夏10克  桂枝6—9克
加减法
1.        气喘:加细辛2.4克五味子3克。
2.        浮肿:加济生肾气丸9克(吞服)。
3.        肾虚:加大熟地12克补骨脂12克。
4.        阳虚:加熟熟附片6-9克(先煎)、肉桂3克(后入)。
方义:基本方用党参、白术益气健脾;桂枝、茯苓通阳利水;半夏、橘红化痰顺气;辅丹参以活血袪瘀,养血安神。
冠心病
  基本方
  丹参1 5克枸杞子12克制首乌1 2克  川芎10克  红花1 0克生山楂12克
    加减法
1.胸闷:加郁金1 0克、沉香末2.1克(吞服),舌苔白腻者用瓜萎12克、薤白头6克。
2.气阴虚:加党参12克、麦冬1 0克。
3.肾阴虚;加生地12克、熟地12克、熟女贞12克。
4.肾阳虚:加熟附片6-9克(先煎)。
5.脉结代:加磁石18~3 0克(先煎)、炙甘草6克;脉迟缓者,用桂枝9克、炙甘草6克。
6.血压高:加葛根6克、珍珠母3 0克、钩藤l 5克(后入)。
7.胆固醇高;加泽泻12克、虎杖15克。

方义:基本方用制首乌、杞予以补肝肾,益精血,缓解冠脉硬化的形成;丹参、川芎、红花、生山楂活血袪瘀。

精神分裂症
(一)抑  郁  型
    1、典型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或喃喃独语,语无伦次,多疑少食,时悲时喜,胡思乱想,默默不言,幻听等。
    2.本症属中医“癫证"、“心风’’等范畴。
    基本方
    生铁落60克(先煎)  丹参1 5克  制南星l0克竹茹9克淮小麦30克  炙甘草3克  白金丸9克(分吞或包煎)石菖蒲12克
加减法
    1、寐差:加熟枣仁1 0克、青龙齿18克。
    2.易惊:加柏子仁1 0克、硃远志6克。
    3.便秘:加制大黄9克、玄明粉1 2克(冲)。
    4.气虚;加党参1 2克,或太子参1 5克。
    5.血虚:加制首乌1 2克,或当归1 0克。
    6。舌红口干:加生地l 2克、百合1 2克。
    7。痰湿较盛:加制半夏l 0克、陈皮9克。
    8、烦躁不宁:加川连3克、麦冬l 0克。
    9.小便短黄:加木通9克、竹叶6克。
    方义:基本方用生铁落、丹参、淮小麦以潜阳镇逆,养血安神;制南星、石菖蒲、竹茹、白金丸化痰、解郁、开窍;甘草和中。
(二)躁  动  型
    1。典型症状:性情急躁,头痛头胀,语言杂乱,哭笑无常,甚则毁物打人,弃衣奔走,不食不眠。
    2.本症属中医“狂证"、“心风”等范畴。
    基本方
生铁落60克(先煎)  礞石15克  竹茹9陈胆星10克  枳实l 0克  制大黄1 0克龙胆草9克
    加减法
    1.痰火盛:加牛黄清心丸l粒(温开水送服).
    2。心火盛:加硃砂安神丸9克(分吞)。
    3。胃火盛:加生石膏30克、黄芩9克。
    4。阴虚火旺;加生地l 2克、麦冬l 0克。
    方义:苍本方用生铁落、礞石、竹茹、陈胆星镇肝潜阳而清痰热;龙胆草、枳实、大黄泻火凉血而消积痰。
癔症
基本方
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淮小麦30克百合15克生地15克首乌藤15克炙甘草3克大枣五只
加减法
1.        昏仆:加制南星10克石菖蒲12克。
2.        抽搐:加地龙干10克全蝎末0.15克(吞)。
3.        失音:加诃子皮10克木蝴蝶4.5克。
4.        瘫痪:加炙黄芪12克地龙干10克。
5.        震颤:加钩藤15(后入)山羊角18克(先煎)。
6.        耳聋:加磁石30克(先煎)五味子4.5克。
7.        失明:加蕤仁肉12克菊花9克。
8.        梅核气:去生地、百合、首乌藤,加苏叶6克制半夏9克厚朴6克茯苓10克。
9.        精神恍惚:加丹参15克熟枣仁10克。
10.        情绪消沉:加桂枝6克甘松4.5克。
方义:基本方用龙骨、牡蛎、首乌藤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合甘麦大枣汤养心、缓包、润燥;百合地黄汤清心润肺。
癫痫
一、        发作期
基本方
紫石英12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石菖蒲12克制南星10克僵蚕10克钩藤15克(后入)蝉衣4.5克地龙干10克
加减法
1.        火盛:加龙胆草6克(酒洗)。
2.        痰多:热痰加竹沥油30克(冲服),湿痰加制半夏9克。
3.        抽搐较频:加全蝎末1.5克(吞服)。
4.        发作时亦可先用成药医痫无双丸(每次1包,一日一次),或镇痫片(原名痫症镇心丹,每次4片,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方义
基本方用紫石英、生牡蛎镇心定痫,平肝潜阳;石菖蒲、制南星开窍化痰;钩藤、蝉衣清热熄风;僵蚕、地龙干解痉通络。
二、        休止期
基本方
白术12克茯苓12克制半夏10克党参12克陈皮9克丹参12克炙甘草3克河车大造丸9克(分吞)
加减法
1.        痰热盛:去半夏、陈皮,加竹茹9克-12克。
2.        痰湿盛:去党参、炙甘草,加苍术9克川朴6克。
方义:基本方用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河车大造丸滋阴补肾;丹参养血安神,活血祛瘀以治本;制半夏、陈皮理气化痰以顾标。
脑震荡后遗症
基本方
当归10克川芎6克丹参15克青龙齿30克(先煎)赤芍12克琥珀末0.15克(吞服)
加减法
1.        头痛较甚:加藁本10克白芷6克挟瘀再加地龙干10克制乳香4.5克没药4.5克或全蝎末2.1克(吞服)。
2.        头晕较甚:加钩藤15(后入)明天麻10克,肝阳化风者,再加生石决30克。
3.        内热炽盛:加菊花10克龙胆草4.5克。
4.        恶心欲吐:加制半夏10克姜竹茹9克陈皮9克。
5.        心悸不眠:加磁石30克(先煎)熟枣仁10克。
方义
基本方用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丹参、赤芍、琥珀加强祛瘀止痛之力;青龙齿重镇安神。
内耳性眩晕
基本方
生牡蛎30-60克(先煎)白术18-20克制半夏10克泽泻18-30克陈皮10克钩藤15(后入)
加减法
1.        耳鸣:加磁石30克(先煎)。
2.        内热:加菊花10克。
3.        失眠:加熟枣仁12克。
4.        痰湿盛:加苍术9克,制南星9克。
5.        发作频繁:加天麻10克石斛夜光丸1粒(化服)。
6.        中焦虚寒:加党参12克桂枝9克吴茱萸2.1克。
方义
基本方用生牡蛎、钩藤平肝熄风;白术、泽泻健脾化湿;制半夏、陈皮温化湿痰。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基本方
炙黄芪15克当归9克川芎6克红花9克地龙干12克桃仁10克赤芍12克豨莶草18克
加减法
1.        血压偏高:去黄芪,加生石决30克(先煎)、葛根9克。
2.        语言不利:加石菖蒲12克远志肉6克。
3.        口眼歪斜:加僵蚕10克、白附子6克水蛭粉1.5克(分吞)。
4.        手足浮肿:加带皮苓15克生姜皮4.5克。
5.        肢体麻木:加制南星10克鸡血藤15克。
6.        大便干结:火麻仁12克制川军9克(后下)。
7.        小便不禁:加缩泉丸9克(分吞)。
方义
基本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方内黄芪、当归、川芎益气、养血、行血;红花、桃仁、赤芍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豨莶草祛风湿、强筋骨。
神经衰弱症
基本方
淮小麦30克  甘松4.5克制首乌12克  丹参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  五味子4.5克炙甘草3克 
加减法
1.        眩晕:加钩藤15(后入)。
2.        头痛:加生白芍12克。
3.        不寐:加熟枣仁12克。
4.        心悸:加磁石18克、硃麦冬10克。
5.        遗精:加金樱子12克白莲须9克。
6.        气虚:加党参12克炙黄芪12克。
7.        血虚:加熟地12克陈皮10克。
8.        阴虚:加生地12克知母10克。
9.        阳虚:加熟附片6克(先煎) 仙灵脾12克。

  方义:基本方用淮小麦、珍珠母、丹参、五味子养心安神;制首乌养血;炙甘草益脾;甘松开郁醒脾,行气和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