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智慧:3个诀窍,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

 wlr6688 2019-12-12

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呢?这可真的是太难了。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时候,正人君子喜欢你,但势利小人可能不喜欢你;有的时候,势利小人喜欢你,但正人君子又不喜欢你。能让无论是善良的人、还是凶恶的人,无论是美丽的人、还是丑陋的人,都能够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真的是难上加难。

但是,在《道德经》中,老子却传授了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的3个诀窍:第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第二,与世无争、恭己下人;第三,无欲无求、无私无我。如果掌握了这3个诀窍,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人都会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的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

01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道德经》第八章指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具备最高德行的人,好象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水,是生命之源,普天之下所有的生命,又有哪一个不需要水的滋养呢?

《道德经》智慧:3个诀窍,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

水,滋养了万物,润泽了生命,养育了世界,无论是善恶美丑、高矮胖瘦、男女老少,都能得到水的滋养、水的惠泽。

水,不会因为你是善良的、美丽的,就多多的滋养你,也不会因为你是凶恶的、丑陋的,就不去滋养你。

这样来看,水所具备的德行,该是多么的崇高伟大啊。如果一个人,能够像水那样滋润万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又有谁会不喜欢这个人呢?

历史上的五羖大夫百里奚,正像水那样,具备了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德行。五羖大夫在秦穆公时做秦国的国相,他一心为公,为国为民、立德立功,为人低调、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百姓爱戴,五羖大夫死时:

“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五羖大夫去世时,全国的老百姓都痛哭流涕,悲恸不已。这是何等感人的一幕啊!

《道德经》智慧:3个诀窍,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

02 与世无争、恭己下人

《道德经》十分推崇“不争”的美德,并且强调要乐于处在低下的地位。如上文提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水,不但“利万物而不争”,而且甘于处在低下的地位,水往低处流嘛,人则恰恰相反,因为人是往高处走的。

但就是甘于处在低下地位的水,却最接近“道”的本质。因此,如果做人也能像水那样,甘于处在低下的地位,放下身段、低调做人,那么,又有谁会不喜欢你、不拥戴你呢?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里面武功最高强却又最不爱显山露水的,是一名“扫地僧”。而曾有一位中国老人,他被称为中国科学界的“扫地僧”,经常脚踏布鞋,衣着简朴,但学术造诣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他就是中国著名遥感学家、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院士。

《道德经》智慧:3个诀窍,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像李小文院士这样的世界级顶尖专家,都能够如此低调,更何况是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呢?我们为人处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低调一些呢?

03 无欲无求、无私无我

《道德经》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就是说要保持质朴,减少私欲。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指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里所讲的,是“道”能生长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却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却不为主宰,这正是最崇高的德行啊。可见,“道”恰恰是无欲无求、无私无我的。

《道德经》第五十章指出:“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意思是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就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呢?因为他从不过度的奉养自己,也就是说,他没有贪欲、没有私心、没有奢望,已经达到了无欲无求、无私无我的境界,当然也就不会遇到任何死亡的威胁了,这也就是“以其无死地”的真实含义。

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到了无欲无求、无私无我的话,不但不会遭到犀牛和老虎的攻击,而且,也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攻击,反而会赢得大家的一致拥护和支持。

04 价值判断

有人可能会问,让所有的人——不管是正人君子、还是势利小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是否意味着不坚持原则、一味的讨好逢迎所有人呢?

比如,《论语》中指出: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在孔子看来,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是不行的;所有的人都厌恶你,也是不行的;最好是所有的好人都喜欢你,所有的坏人都厌恶你。

《道德经》智慧:3个诀窍,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

在这里,可以看出孔子鲜明的“仁”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孔子是以“仁”为道德准则,去处理人际关系的,这样的话,君子自然会喜欢君子、也会受到君子的喜欢,而小人自然不会喜欢君子、也不会受到君子的喜欢。

我们无意于评判孔子的主张是对还是错,但从另一部儒家经典《周易》中,我们还看到了一句话:“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的弘大德泽,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天地可以说是具有最崇高的道德品行的,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不管是善人、恶人,还是美丽的人、丑陋的人,都能够得到天地的滋养哺育。

当然,如果有的人一味作恶,那是他自己作孽,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是他自己抛弃了自己,而不是天地抛弃了他。因此,普天之下所有的人,没有谁会不喜欢天和地的。

如果按照孔子的主张,天地不区分善恶美丑,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加以滋养哺育,是否也要指责天地呢?孔子显然没有指责过天地。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主张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05 “天地大德”与“上善若水”

对于这一点,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主张,和《周易》中关于“天地之大德曰生”的主张有些相似。

《道德经》智慧:3个诀窍,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拥护你、支持你

老子在《道德经》中,超越了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对立,以包容天地万物生灵的最伟大、最崇高的人道主义情怀,提出了慈爱天下所有人的主张,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样,滋润成就万物而不自我炫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与世无争、恭己下人,无欲无求、无私无我,这样的品格、这样的修养、这样的境界,不正是最崇高、最伟大的道德品行吗?

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与世无争、恭己下人,无欲无求、无私无我,那么,也就能够成为“有道”之人了。这样的“有道”之人,又有谁会不喜欢?又有谁会不拥护?又有谁会不支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