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孟溪ProbeT连山 2019-12-12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在陕西有一种面,吃法简单,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当场写出它的名字,那就是biangbiang 面。Biang字是个臆造汉字,是一个合字,有多种写法,均无法输入电脑,常被代替写为BiángBiáng面、biángbiang面或彪彪面,是一个口语化的象声词,因为制作过程中有 biang、 biang的声音而得名。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Biangbiang面有一个有趣的历史传说。一位怀才不遇愤、贫困潦倒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 ”之声不绝于耳,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步进去,见到美味的油泼辣子面,秀才顷刻间就吃了个净光,不过吃完后才发现自己忘了早已身无分文。由于该店虽叫 biangbiang面,不过古往今来都没有这biang字,秀才与店家商议为老板写出 biangbiang二字以抵饭钱。这位秀才满腹经纶,十年寒窗却不得功名,如今沦落到欠人饭钱的下场,一怒之下,秀才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写出了 biang字,边写边而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了车车走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 世态炎凉。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陕西的biangbiang 面,笔画最多的面

有人认为 Biang字由10个文化元素组成,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居住形式、饮食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格、民族精神等。“穴”部说明了以黄河中上游的渭河流域为中心的秦人,在古代是以穴居为主的;这里的“言”字其实是“盐”,盐是文明的尺度,盐为百味之祖,是秦人饮食中的主要调料,用盐水和面才能使面筋道;“糸”和“长”这两个字则充分体现了秦人在制作 Biang Biang面过程中的动作以及品尝之后的愉悦情态。“心”字传递了秦人忠厚朴鲁、诚信热忱的秉性;左边“月”字通“肉”,彪悍强健的秦人喜食牛羊肉,体现了秦人“虎狼之师”的饮食习惯;“马”和“戈”字,则更体现了秦人的尚武、尚勇精神;关于“马大王”的传指的是秦将白起当年战胜赵奢后裔“马服诸侯王”“坐车回咸阳”告功还乡的故事。“推个 车逛咸阳”实际上点明了这个字是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秦地产生的。

穿越历史的长空回到秦朝,咸阳街头有人卖 biang biang面;常有一位老翁推车沿街叫卖,有时在路边或渭河边架锅劈柴生火并从渭河里舀水和面、给锅里添水煮面。如遇食客,将和好的面一扯二扯三四扯,五拉六拉七八拉,扯九拉十的,像变戏法似的将面拉成又长又宽裤带面,并揪成宽面片状,仍向空中,面片准确回落在滚开的锅里,煮熟后捞到大老碗里,老翁从挂在车子杠杆上的布袋里,取出各种调料,调入面碗中,然后将半铁勺烧焦热的清油猛的“呲啦”往上一泼,递给食客。因为做功奇特,香气四溢,筋软滑溜,味道地道,口感爽快的 biang biang面,令围观者馋的大流口水,个个食欲大开,纷纷争尝,顿时一片啧啧。

民间种种传说和附会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Biang字为文化造字,千年流传,留存着当地人的文化记忆。一个字,一种面食,传唱不衰的歌谣,鲜活生动,写着、吃着、唱着陕西关中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它不仅仅是秦人最喜爱的一种面食,一根面条长一米,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面似其人, biangbiang面里融入了陕西人豪迈气概。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成为当地人无法割舍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构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