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华庄子逍遥篇》:当古一法师遇到庄子

 难得糊塗也糊塗 2019-12-13
《南华庄子逍遥篇》:当古一法师遇到庄子

蜩与学鸠的无知,下士闻道大笑之

《南华庄子逍遥篇》:当古一法师遇到庄子

《庄子·逍遥游》第四节

译文:蝉与小鸟讥笑大鹏说:“我们一纵身就能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就停下来,有时飞不高,落在地上也就是了。何必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去呢?”前往近郊的人,只要带着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饱的;前往百里之远的地方,就要准备过夜的粮食;前往千里之遥的地方,可就要积蓄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

话说在榆枋树下有一只“蜩”(tiáo),即知了,和一只“学鸠”鸟,听说了大鹏从北海飞到南海的故事之后,它们觉得这只由鲲变成的大鸟,一定智商很低。在它们看来,大鹏一飞就飞九万里那么高,中途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吃的粮食还得带上3个月的分量,正是够傻的,哪像我们这么聪明,只需要轻轻一飞,如果碰到榆枋树,就停在上面休息,飞累了就落在地上休息,而且每次飞都吃得饱饱的。

《南华庄子逍遥篇》:当古一法师遇到庄子

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个寓言小故事《农夫与金锄头》:

从前有一个农夫只知道在田地里干农活、忙农务,从不过问天下之事,在他眼里锄头就是他的宝贝,农田就是他的天下。有一天,隔壁的邻居就跟他逗乐:“你知道普天之下谁最大吗?”农夫笑着说:“当然皇帝最大。”于是邻居又问他:“你知道皇帝整天在做些什么吗?”农夫哈哈大笑:“那还用说,肯定是拿着他的金锄头在锄地呀!”

这两个小故事,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那便是以主观的看法映射到客观的事物和人上,这在心理学上叫作“投射效应”, 这是一种认知障碍,以为自己具备的,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于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对方身上并强加于人。

当然庄子可不懂什么现代心理学,但是他深懂的是“人性”,想必他一定在生活中看到过很多“蜩与学鸠”似的人物,他们夸夸其口、自以为是,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强加给他人,以这种标准去衡量身边每一个人。这样的人在道家学派是最被批驳的,道家始祖老子将这样的人称之为“下士”,他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大意是说:上士听闻大道后,勤快地践行它,中士听闻大道后,半信半疑,而下士听到大道后,笑得合不拢嘴,不笑就不能称之为“大道”了。

“蜩与学鸠”听闻“鹏”的事迹,笑着说傻,正因为它们习惯性笑别人的行为傻,所以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傻”,这也注定了这些小昆虫一辈子也成不了大“鹏”。这不正是生活中某些人的缩影吗?一听到别人在受苦受累的努力、废寝忘食的奋斗,就嘲笑这些人愚蠢和傻笨,然而最后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属于这些被认为是“愚蠢”和“傻笨”的人。

小知不及大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南华庄子逍遥篇》:当古一法师遇到庄子

《庄子·逍遥游》第四节

译文:小知识比不上大知识,小寿命比不上大寿命。怎么知道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虫不明白一天的时光有多长;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明白什么一年的时光有多长。所以它们都属于小寿命一类。楚国有一颗冥灵树,以五百年为春季,五百年为秋季;上古时代还有一棵大椿树,以八千年为春季,八千年为秋季。所以它们都属于大寿命。彭祖特别有名,这个人到现在还长寿,活了有八百岁,一般人与他相比之下,不会觉得悲哀吗?

这里的“朝菌”是指一种“朝生暮死的小虫”,“蟪蛄”是指“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冥灵”是指“能活五百年春秋的冥灵树”,“大椿”是指“能活八千年春秋的椿树”。庄子以这四个物象做对比,他将前面二者归为小寿命,后面二者归为大寿命,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前者活得最长的都看不到一年的时光,而后者活得最短的都足足有“五个世纪”。

《南华庄子逍遥篇》:当古一法师遇到庄子

记得前几年漫威出了一部挺不错的英雄电影《奇异博士》,剧情讲述的是由“卷福”饰演的一位自负的外科医生,因车祸受伤而丧失了双手的工作能力,但是车祸带走了他的双手,却没有带走他自负的性格,最后也因为自负与女友闹僵分手,最后他便踏上了寻医求药的旅途,他来到尼泊尔找到了古一法师,让她帮助自己治好双手,古一法师告诉他心灵疗伤的方法:唯有放下自我,才能得到救赎。他听后不屑地笑了,便以自己医学博士的身份,用医学和解剖学来反驳古一法师,然而古一法师却一掌将他的魂魄拍出了身体,穿越到了地球之外、宇宙之边,进入了多元空间,当他的魂魄回到身体的那一刻,他瞬间知道了自己的渺小和无知,于是便放下了自己博士的身份,乖乖地跟从古一学习魔法……

当然这只是一部魔幻电影,剧情虽然超越现实,但是我们从影片中,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当一个人自视甚高、自以为是的时候,便看不清世界与自我孰大孰小,也不知道天地与自我孰厚孰薄,就如“朝菌”不知道一天竟然还有24个钟头,“蟪蛄”不知道一年竟然还有四季,庄子在此告诉世人,天外有天、不能妄自尊大、自以为是。

那么我们不如脑洞一下,如果古一法师遇到庄子,会发生什么呢?我想庄子一定会让其进入到自己的梦中,去寻找那只名叫“庄周”的蝴蝶,问问它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而古一法师也会请教庄子何为“时间”的悖论?庄子会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真正的立意

《南华庄子逍遥篇》:当古一法师遇到庄子

通过综上两节的叙述,虽然庄子论述了蜩与学鸠的小知以及朝菌和蟪蛄的小寿,表层意义上是在劝诫世人不可“坐井观天”、不可“自以为是”,要虚心学习、拓宽认知。但是我们不能从单个章节去解读庄子,而是从它的整个哲学体系去研读。

庄子为道家代表人物,其思想继承于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他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万物与“道”的并生共存,自然界一切生灵皆平等,因此这两节,庄子真正的立意在于:

①道没有高低之别,只要样式之分。鹏从北海迁往南海,依循自己的“道”在九万里高空中飞行,而成功抵达南海。蜩与学鸠同样也有自己的“道”,那便是在榆枋之树上上下飞行,但是蜩与学鸠嘲笑鹏的“道”,这就无形中将“道”赋予了高低的标准,这是不符合自然之道运行的法则。

②自然无为,便是常道。朝菌、蟪蛄虽然相比于冥灵、大椿来说是小寿,众人虽然相比于活了五百岁的彭祖来说是小寿,但是我们不必羡慕长寿,万物只需要自然而然的,依靠自己的本性生长就好,本性决定一个物种的寿命周期,大寿自然有大寿的本性所在,小寿也自然有小寿的本性所在,各安其道,便是常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