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牧必须死,不是因为有一群猪队友,而是因为他不想成为猪

 碧海真空月如水 2019-12-13

  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后人对李牧的评价,非常高!

  唐朝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设庙享奠,只有64人上榜,李牧荣登!

  

  宋代宣和五年,为古代名将设庙,72名将中就有李牧。

  这个人的战绩太牛了!特别是破匈奴之战,开创了战争史中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

  《十七史百将传》中,孙子这样评价他,“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牧以小利委敌,而匈奴大至是也。”

  对抗匈奴,他是民族英雄,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悲壮的故事是这样的发生,公元前233年,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声望达到了极致,无以复加了!如果他是文臣,就会高枕无忧,可惜他是武将,深得士兵的爱戴,人品太好就是他的软肋!君王有一个毛病,判断一个武将是否忠诚,只有一个标准,能否被控制!

  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图谋赵国,李牧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成了秦扩张的绊脚石!公元前229年,赵国遭遇天灾人祸,大面积饥荒,王翦决定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用重金收买诬陷过廉颇的郭开,诬陷李牧背叛赵国。赵王本来就觉得无法控制李牧,让宗室赵葱取代李牧。这仅仅是一个君王的试探。可是李牧觉得赵葱不是王翦的对手,拒绝交出兵权。

  赵王非常果断,布置圈套捕杀李牧。三个月后,王翦大败赵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

  

  有人会纳闷,赵王为什么自毁长城?是迂腐吗?不是,这是一种君王的应激反应!慈禧说过一句话,“宁于外人,不予家奴。”敌人来了,君王可以割地赔款,保住位子,如果手下的武将反了,就是彻底清仓了。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赐死就是对李牧的赏赐,至少让后人对他充满同情。李牧必须死,不是因为有一群猪队友,而是因为他不想成为猪!李牧是一个优秀的将领,却是一个不称职的臣子,食君之禄 ,担君之忧,一个属下让老板睡不着觉,时时提防,这绝不是一个好臣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