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近日天气多变,有约君已经感冒了,身边的不少亲朋好友也纷纷中招。 提起这个再平常不过的病,很多人都觉得不必小题大做。 确实,在多数情况下,普通感冒本身就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好好休息、多喝水,熬几天就过去了,甚至连药都不用吃也好了。 但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这么“友善”。 近日中国台湾演员高以翔的猝死就不排除是因为感冒。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余涛分析,他猝死的具体原因,有可能就是感冒可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图文无关) 一场感冒引发的生死博弈 湖北29岁的唐琴(化名)开始出现低烧、鼻塞,自己吃了感冒药却未见好转,之后突然在家昏迷,被家人紧急送到汉阳医院抢救。确诊为感冒引起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不幸去世。 长沙30岁的苏女士,因为感冒迟迟不见好转前往医院就诊。结果入院后不到24小时出现恶性心率失常,致使其呼吸心脏骤停。被医生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所幸抢救后化险为夷。 为何一个小小的感冒会对心脏产生如此大的“杀伤力”? 以后遇到感冒,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就要高度警惕、及早排查可能对心肌存在的威胁? 别慌!有约君找来专家,为你一一解读、支招—— 病毒攻击心肌 严重者可猝死 什么是心肌炎?为何一个小小的感冒会对心脏产生如此大的“杀伤力”? 据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晞明介绍,所谓心肌炎,是指因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引发心肌的炎症损伤。 谭文鹏解释说,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肆无忌惮的病毒就有可能侵犯到心脏,伤及心肌。 感冒伴有这些症状需高度警惕! “感冒引发的心肌炎病程进展情况不一。”谭文鹏说,因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患者在起病前1-2周一般都有感冒病史。受呼吸道病毒感染时,患者常表现出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症状;而因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则以腹泻、腹胀的症状为主。临床上,有些人病情进展十分迅速,起病一到两天就出现典型的症状。 谭文鹏提醒说,感冒后若出现不适千万别擅作主张乱服药“自治”,应及时就医,并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剧烈运动、熬夜。如果感冒后出现乏力、精神差、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症状,更要引起警惕,这很可能是“心肌炎”的重要线索,千万别不当回事,应及时到医院排查。如果发现是心肌炎,及早治疗才能避免病毒进一步损伤到心肌。 大部分患者及时治疗可痊愈 “已经明确诊断是心肌炎的患者也不必过分担心。”谭文鹏说,只要及时治疗,大部分的心肌炎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可获得痊愈。 如果未及时治疗,等到病毒损伤了心肌再用药治疗,虽然可助清除病毒,但对心脏所造成的损伤已经发生,留下了后遗症,出现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引起慢性心衰,预后就比较差了。因为慢性心衰的患者可出现反复的心力衰竭,稍有劳累或活动后还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早预防、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防心肌炎带来的伤害尤为关键。”谭文鹏补充说,如果诊断为心肌炎,患者需要好好休息,一定要避免运动、熬夜、疲劳等,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有些人以为运动后出身汗对治愈感冒有好处。其实这个认识有误。” 谭文鹏不建议感冒后运动,认为运动会对机体和心脏造成负担,甚至诱发心肌炎、加重病情,不可不防。 6大流感症状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很多人认为感冒引发心肌炎可能只是特例,跟自己关系可能不大。但有约君务必提醒各位,在这个气温多变的季节,与感冒症状相似的“流感”也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流感容易导致全身的炎症反应,甚至出现死亡。 尤其是下列人群,一旦感染流感病毒,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是流感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2];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一旦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则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有约君特别提醒:流感流行季节,如有呼吸道不适,到公共场所最好戴上口罩,尤其是到医院就医时。很多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有意识做好防护,但假如按照惯常做法“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捂口鼻”,飞沫沾染上手部,假如没有及时清洁双手,双手便成了病毒传播工具。所以建议大家咳嗽或打喷嚏时应该是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如此一来上臂接触其他物品几率较低,纸巾、毛巾便于丢弃或清洁。 此外,预防感冒,有约君也推荐食疗法,容易感冒的季节,不妨试试这几款药膳吧—— 【姜枣苏叶汤】 原料:生姜10克,大枣3枚,紫苏叶10克,黄冰糖适量。 制法:上述物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约20分钟,放入适量黄冰糖煮片刻,趁热代茶饮用。 适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肌肉酸痛者。 【黄芪苏叶饮】 原料:黄芪15克,紫苏叶10克,大枣3枚,生姜2-3片,红糖适量。 制法:上四味共入砂锅煎取汁,放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 适宜人群:适用于抵抗力较差,平素易感冒,怕冷,打喷嚏,胃纳差者。 【豆豉二白汤】 原料:淡豆豉10克,葱白15克,白萝卜50克。 制法:将各物洗净,白萝卜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适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肌肉酸痛者。 【芦根桑叶饮】 原料:芦根10克,桑叶5克。 制法:将芦根、桑叶洗净,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适宜人群:发热,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口干欲冷饮者。 【清热利湿汤】 原料:绵茵陈5克或木棉花2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2-3片,精盐适量。 制法:将各物洗净,猪瘦肉切成小块,与紫苏叶、绵茵陈或木棉花、生姜一起放入瓦煲内,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平时易'上火'或'湿热重'的人。 【薏米红豆生姜粥】 原料:薏苡仁20克,红豆20克,大米100克,生姜3-4片。 制法:生姜切丝,将薏苡仁、红豆浸泡过夜,再入粳米、姜丝煮粥。 适宜人群:适用于湿困中焦,头重,口中黏腻,肢体困重,大便黏腻者。 Tips 以上药膳为成人用量,儿童须上述药材减半或减量至1/3食用,且不宜长期食用,对号入座食用为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