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圣人亦有出格事

 wps0321 2019-12-13

♣ 周振国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卫国拜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由此闹出一千古绯闻。

史书中的南子“美而淫”,人长得漂亮,但作风不好,和宋国公子朝、卫灵公宠臣弥子瑕等都传有绯闻。南子名声不好孔子是知道的,但架不住南美人不断传话约见;再说也有人提醒,想在卫国谋差,得走夫人路线;何况孔子在卫国备受礼遇,人家国君夫人想见一面都不成,怕也说不过去。清誉重要,世俗现实,孔子无奈选择了后者。

两人见面场景,《史记》有载,但只寥寥几笔:南子在帷帐中迎候孔子。孔子进门,向南子行稽首之礼。南子在帷帐中一拜再拜,身上的佩饰叮当作响——就这,没了。然后就是,子路不乐意,当老师的对天起誓,为见南子辩解:“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句话的意思有不同的译法或解读,譬如:孔子发誓说他和南美人没啥事,否则让老天爷报应他;譬如:孔子说南子还没有坏到连老天爷都讨厌的地步,见她没啥。其实,相比态度,孔子在辩解什么,后人的兴趣好像倒在其次了。

孔子见南子一个月后,卫灵公与南子同坐一辆车出了宫门,让孔子乘第二辆车跟在后面,招摇过市。孔子说:“我没见过爱好德行如爱好美色一样的人。”言下之意,老卫好色,志趣不投,再加上见南子事弄得窝囊,于是孔子离开了卫地——算是狐狸没逮着,惹了一身骚!

孔子见南子所以让后人好奇了两千多年,原因恐怕有三:一是太史公的春秋笔法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二是孔子对子路的不满表现出的过激态度产生了此地无银的效果;三是圣人美人相见,而且这个美人还淫惑,是世人偷窥或编排的好素材。一千六百多年后,朱熹的学生便仍对这个问题好奇,拿着《论语》中的“子见南子”向老师请教。朱熹:“此是圣人出格事,而今莫要理会它。”

朱熹的这个回答遭到不少指责,认为朱熹儿戏,火上浇油,看孔子笑话。事实上,一生以继承和发展孔孟之道为己任的朱熹,再狂怕也不敢轻侮圣人。朱熹的意思,其实是让学生不要跟着别人八卦,多关注圣人贤德的言行;而朱熹之所谓“出格事”,怕也不是真的就认为孔子南子搞了什么男女关系,或者为二者的所谓男女关系妄下定论,而是说“子见南子”这件事出格,说到底,认为孔子不该自毁清誉去见南子,这和子路的不满应该是一样的。但不管咋说,朱熹的回答没有着意护着孔圣人,反而变相在说,圣人也会犯错,实际上也是批评了他的至尊先师。

但论起来的话,何止孔圣人,孟圣人也有出格或犯错的事。据兼具史实与传闻的《韩诗外传》载:有一天,孟子突然向母亲提出休妻,理由是:他撞见妻子伸开腿坐在屋里,而不是按礼节跪坐着。孟母问清情况后,批评儿子说,《礼经》要求进门、入堂、进屋都要让里面的人知道,而不能乘人不备;而你悄没声地到你妻子的屋里,她一个人在休息,才撞上这种情况,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妇人的错!——一眼不顺便要休妻,全不管自己无礼妻子无辜,你说孟圣人想啥呢,找茬换老婆还是咋的?

有意思的是,朱熹自己也“出格”。当年朱熹在武夷山九曲溪畔讲学,据说破例招收了一名漂亮的女生,这漂亮的女生白天跟其他学生一起在武夷书院听课,晚上帮老师研墨、抄书,久而久之两个人便有了故事,后又衍生出一系列故事。这个传说还被拍成了黄梅戏连续剧《朱熹与丽娘》。丽娘的事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老朱来说无疑是直接打脸。当然,传说当不得真。但在南宋那场残酷的“庆元党案”中,朱熹却被人凿凿地编排了十大“出格事”,朱熹也因此落得个丢官去职、斯文扫地,并在两年后归了西,可悲可叹!但权力争斗这玩意腥风血雨、扑朔迷离,啥情况都有,不提也罢。

明思想家李贽有言:“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后世比较公认的圣人,像孔孟老庄等,都是怀胎十月来到这个世界的,谁能是神一般的存在?谁能至善至美?其实,人中圣贤或俊杰,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生,只不过在某些或某一方面出众些而已,不存在绝对的高低或至圣;并且,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喜怒哀乐,就有缺点不足甚至出糗犯错的时候,这没啥可奇怪的。假若,孔子南子真有那么点意思,孟子真想找茬换老婆,朱熹真有丽娘那么一段,这倒说明,圣人也是人,也有好色之心。谚云:“好色之心,人皆有之。”当然,还是孔圣人的意思,是人不能只好色,重要的是,还要好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