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OS 胸廓出口综合征

 李歪歪x99rwv93 2019-12-13

胸廓出口综合征  TOS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少见   不过我见过  手术之后,还出现不太严重的淋巴漏


本病到目前为止,研究已经超过250年

胸廓出口部分由臂丛神经,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动脉三部分构成。

根据分类,分为神经型,静脉型和动脉型

发病年龄主在20到50岁,青少年少,大于50岁的占10%,很少有大于65岁以上的患者。

很多上肢疼痛感觉异常的患者,就诊时因为医生的忽视没有确诊,容易误诊。

95%以上是神经型的,静脉型的占2%到3%,而动脉型最少见。

研究的历史

1861年首次进行手术治疗

1907年,因为第一肋骨畸形进行了手术治疗

1920年发明发现了先天性的条索和韧带

后来发现了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骨锁骨综合征,中斜角肌等都是引起症状的原因,然后是胸小肌综合征,外展过度综合症等等

1956年正式命名为胸廓出口综合征     主要采用第一肋骨切除的方法

在1990年代左右,在显微镜方面,证实有斜角肌的病理变化,病理学实现突破。

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上肢的疼痛,感觉异常,颈部轻度的跳痛,以及枕骨痛,还有雷诺氏现象,胸小肌综合征引起的胸痛

手术的方式主要是斜角肌切除,同时行肋骨切除,或胸小肌肌腱切断术,总之哪里挡着切哪里。

静脉型的主要病因是重复上肢举过头顶的活动或凝血功能异常。空间狭窄或锁骨下肌腱压迫锁骨下静脉对于静脉类型的治疗,首先是抗凝,然后静脉溶栓,必要时可以行内膜剥脱,或者一些球囊手术。但早期总体支持溶栓治疗。

动脉型的表现为锁骨下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或动脉瘤。

手术的是第一唯一的治疗方式,动脉瘤样切除,人工血管移植等。

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解剖异常,日常活动和生活方式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有可能跟人体的站立也是有关系的

动脉的病理学表现是局部锁骨下静脉内膜瘢痕化,造成管腔狭窄

动脉胸廓出口综合征,往往在过程中是没有症状,直到发生血栓塞

大多数都是与斜角肌三角狭窄有关系的

总论中解剖学比较复杂,暂时忽略。


神经性的胸廓出口综合征

诊断起来比较复杂,尤其是在外伤之后,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诊断,并且有可能是颈椎引起来的,因此确诊胸廓出口综合征,要等到症状出现几周以后才能诊断。

开始的时候都是休息,轻度拉伸,给予抗炎激素镇痛药,症状在几个月之内没有改善,再进行严格的体检以明确

锁骨下动脉闭塞,很少在年轻人群中发生,

症状发生之前的颈部外伤史,对于神经性的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很有帮助,如果没有这类病史诊断,应该十分谨慎,这个比例可以达到80%以上,常见的是车祸,外伤,光滑地面或者楼梯上滑倒,或者长时间坐在电脑前

需要鉴别的是腕管综合症


比如仅仅前臂和手部有症状,而胸廓出口综合征会有整部的疼痛,斜方肌,颈部,胸部,肩带部疼痛

还有一个叫做双挤压综合征(没有搞清楚)

体格检查中adson实验是比较常见的,尽管临床中有50%正常人群,也会出现试验阳性,但是这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检查可用的实验,仅仅通过这种试验确诊的胸廓出口综合征,有可能造成很多的不必要的检查。

大部分的神经性胸廓出口症中,缺乏客观的依据,只能依靠主观判断标准

客观判断标准是肌电图,发现尺神经病变,以及鱼际肌萎缩

可以分为确定和有争议的类型,分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大部分的医生仍然采取主观诊断标准来确立诊断


目前认为前臂中皮神经应答测试有希望成为新的诊断标准,但需要更多的实验结果来证实

有一些客观证据确认了,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效果并不是比没做手术要好

一个仅有上肢疼痛和手麻木没有阳性体征的患者,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神经性的胸廓出口综合征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和感觉异常姿势的影响,头痛乏力和肌肉萎缩,一部分人会出现残疾,还有血管症状和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

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可以通过保守治疗,通过物理的治疗,这类患者因为很多人没有它的治疗经验,错误的治疗方法,导致症状加重,是保守治疗早期即宣告失败

只能手术,最大的并发症,一个是神经损伤,一个是淋巴漏,一般几周内可以自愈,二次手术者相当少见。

动脉类型的可通过压迫实验,还有超声检查以及CT  核磁 经血管动脉造影。

动脉造影是金标准,做完手术效果是好

静脉型胸廓出口综合症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

原发性和解剖结构有关系,大多发生于年轻人,一些患者酸痛,针刺感和紧绷的感觉,潜在的并发症一个是肺栓塞和静脉性坏疽,罕有报道。

诊断就是常规的,一般认为单纯的抗凝治疗是可以的,但是因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倾向于一个溶栓治疗的方式会更好,尤其是局部导管溶栓效果好,超过14天之后再溶栓也是合适的。

48小时内随访,包括anjiojet 和  trellis

溶栓之后的效果可以分为溶栓失败和溶栓成功

失败的话可以在进行三个月的抗凝治疗,这是比较少见的,

溶栓成功的人也是再给三个月的抗凝治疗。

如果确实有外源性的压迫的话,再进行手术治疗,大部分不太需要。

导管穿刺形成的继发性的血栓,因为存在着一些特定的原因,进行三个月的抗凝治疗,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是有效的,对于腔静脉滤器,虽然也有放的,但是不太推崇。

是不是预防性使用一些抗凝药物,现在并不支持,认为没有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