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线四点”

 太平盛世在等你 2019-12-14

新时代职业教育在由层次教育提升为类型教育的背景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学会解剖整体,明晰病灶,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不断适应发展的新要求,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定位施策,主动求变,主动作为,要确立高质量发展的一条主线,明确主线上的关键节点,具体可以设计为“一线四点”。一线是以“双高计划”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四点是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质量革命为动力点;以内部治理为保障点。

一、以“双高计划”,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按照“职教20条”中“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第三条“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指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这里提到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双高计划”,也可以理解为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就是建设“双高”。

二、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

质量建设,专业为王。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到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职教20条”提出到2022年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应是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

一是要确立专业群的思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专业集群发展,才能形成群内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凝聚向心力,增加新动能。专业覆盖面增加,对接地方产业集群也就会更有针对性。要在专业集群运行机制、内部和外部保障机制上下功夫,使专业群更像是一个合成专业,而不是一个个专业的分割体。

二是要提升专业核心内涵。首先,要把准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素。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其次,要突出专业核心内涵。包括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平台条件、质量保障等。再次,要培育专业特色。专业特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竞争力,要形成一批叫得响的特色专业,彰显职业院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品牌。

三是要建立专业建设一把手工程。职业院校的负责人要作为专业内涵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把主要精力更多地放在谋划和决策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专业布局调整和专业水平提升上,并积极主动地支持和保障分管负责人开展专业内涵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专业特长的负责人要主动承担起专业群负责人的职责,带动专业负责人进行专业建设的积极性,成为专业建设的领头雁。

四是要实施专业负责人能力提升工程。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毋庸置疑,专业建设的高度与专业负责人自身能力和水平息息相关,如何把专业负责人的能力、职责和干劲,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动力,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专业建设就很难提质量,上水平。

三、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立足的生命线,缺少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就缺少了源头活水。“职教20条”和教育部近几年相继出台的职业教育文件,不断强化了校企合作的重要地位。

一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体系制度。职业院校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逐步建立起现代学徒制制度体系,校企双主体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要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动态调整现有专业,强化专业对接产业的服务功能;要建立起校企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库,共享的资源平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二是要打造高水平的实训基地。职业院校要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引企入校,共建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着重提升实训基地的载体和平台功能,提高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三是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院校要改变人才引进的观念,建立从企业引才的人事制度;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组建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制定校企人员双向互聘,兼职兼薪的管理办法;探索将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所得收入,纳入绩效工资分配范围。

四是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教职成〔2019〕6号)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和实施办法,积极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四、以质量革命,为动力点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十八大的“推动”,到十九大的“实现”,体现的是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步步推进。

一是要树立主动求变的革新意识。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密集出台的方针政策,体现了职教领域观念、形态、结构、标准、技术、方法等的变革,必须要跟上变革的节奏,加快解放思想,领会新观念,落地新观念,做到同频共振,才不至于成为追赶者。

二是要树立打造品牌的质量观念。从品牌专业到金课,体现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金课是品牌专业的教学单元,只有金课到位了,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品牌专业才能落到实处。

三是要建立专业课程质量标准。要充分发挥质量标准在专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持续推进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四是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积极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政策依据。

五、以内部治理,为保障点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做出的重要部署,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只有加快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才能为内涵式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关键岗位制度,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任务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级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努力形成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二是要抓实干部体制改革。开展对重要关键岗位的聘任制改革,推行竞聘制选拔,对拟任职干部进行“德才能”评估,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成为主流,提升干部思想力、领导力、执行力。

三是要深化行政机构改革。要按照“小机关,大学院”的原则,逐步推进机关职能简化,放宽教学系部自主权,科学理顺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的关系。按照职业院校发展需要,整合职能,精准设置处室,精兵简政,以高效推进重点工作。

四是要落实绩效管理改革。坚持有效导向、重在激励、总量包干、按职考绩、自助分配等原则,明确管理职责,增强工作运行效率,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长效机制,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作者简介:张永刚,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