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Sophia胥 2016-04-12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面向着力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职业教育的现代体系结构、专业布局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师资培养培训、国际化进程、信息化教学,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供给与制度供给的方法与对策。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领域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出发,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实现要素配置的合理化,扩大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满足经济转型发展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提出的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伴随我国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的出台,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什么?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在6个方面:第一,它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第二,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简单以升学为目的;第三,它肩负着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功能,这种教育直接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第四,它是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和产业升值的教育;第五,它也是因材施教的教育,这种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第六,它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搭建了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2
改善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结构
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较优势产业及重要工程,遴选优质专业,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岗位工作标准,调整专业布局,实施重点建设。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产业调研和课题研究为引导,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优化专业组群布局;以行业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专业资源,实施企业项目服务,提升专业组群和产业组群的匹配度;以学校面向社会的项目服务为吸引,集聚校企资源,推动现有专业改造,孵化新专业。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变化,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产教、校企资源在技术服务、教学团队、装备仪器、培训资源、标准模式方面高度融合聚集,构建了“服务—累积—孕育—优化”的专业组群建设模式;以国际合作为依托,引进国外高端智力资源配备专业组群,引进跨国企业通用职业标准,开发教学资源,融入专业建设,提升职业院校专业组群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能力;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平台建设为目标,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探索建立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联合体,加快培养急需的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3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教育、通识教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结构要素。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贴近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对接新标准、新规范、新工艺,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完善、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课程改革,同样十分重要。
实施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推行专业认识实习、过程跟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以职业为导向的实习考核评价,加强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实践活动的设计和支持,越来越重要。
实践课程资源建设要立足于实践案例的“真度”,技术应用的“深度”,创新空间的“广度”,教学内容的“厚度”,软硬结合的“密度”,虚拟仿真的“效度”,学习过程的“乐度”,人才培养的“适度”,开发综合性实践教学的资源。
建立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开展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针对职业院校不同发展阶段特点确定诊改重点。探索行业组织开展专业层面的教学诊改试点,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通过结果评价、结论排名、建议反馈的形式,倒逼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
4
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探索“双师”教师队伍的有效培养途径、模式与机制。以专业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双师”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校企合作“项目驱动”为培养途径,实施新教师“三年三阶段”、在职教师“五年一轮次”的培养培训,形成教师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机制,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内涵发展提供支撑,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实习实训、职业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鼓励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同时成为企业培训师,驾驭学校、企业“两个讲台”。
5
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
        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与拓展国际业务的大型企业联合办学,共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发挥职业院校国际化专业、双语化课程和“双师”型教师优势,探索在海外设立“鲁班工坊”,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
       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际化环境建设,对接世界技能大赛,引入国际化优质赛项,把大赛建设成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展示中心、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体验中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提升大赛的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建设我国职业院校师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培养培训基地。
6
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计划
将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推进信息化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替代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仿真教学软件,优化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完善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标准,建立区域性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探索“互联网+”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应用,使中国职业教育的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再思考
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职业教育教育改革的多个方面,既有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问题,也有职业教育体系外部的问题,因此,除了上述核心要素改革之外,还需要从制度供给方面提供保障支持。
1
完善法规体系促进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职业教育成功国家的共同规律。长期的实践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障碍,都是源于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经济、劳动3个领域修改现有法律和新增相关的法律,加快建立国家层面的宏观性法律框架,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制度实施提供保障。
2
深化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推进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由政府统筹管理,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3
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创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职业教育统筹管理,强化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各部门职责,完善政府统筹、分口管理、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完善职业院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职代会制度等学校内部治理,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完善现有职业教育集团的治理结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以契约为基础的、责权利分明的行业职教集团董事会或者理事会制度。
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建立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和预测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等基础性服务支撑系统。
本文摘编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9期同名文章,作者吕景泉、马雁、杨延、刘恩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