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抗感染6年无效,最后的病因意想不到!

 板桥胡同37号 2019-12-14


肺内多发的斑片影,应该考虑哪些疾病……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7岁,职员。
 
主诉: 反复咳嗽咳痰6年。
 
现病史:患者6年前因咳嗽、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咳嗽为阵发性,白痰不多,当地医院CT检查示两肺散在阴影,当地考虑“肺炎”,予头孢针抗感染治疗10天(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后出院,。
 
之后每年类似情况发作1-2次,予抗感染后症状均好转,期间多次复查CT均示肺炎,自诉未使用激素。
 
2019年8月上述症状再发,自觉较前严重,伴活动后胸闷,2019年8月12日我院复查CT示两肺散在病变伴右肺下叶空洞形成,感染性病变可能。


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可、胃纳可,大便如常,小便如常,睡眠尚可,体重未见明显下降。既往史无殊。
 
思考一:外院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下一步将如何诊治? 

2019年8月,患者转至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时查体:
 
T:36.4 ℃,P:80次/分,R:20次/分,BP:116/74 mmHg 。神志清晰,精神尚可,呼吸平稳,查体合作。颈软,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律齐。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5次/分。神经系统检查(-)。   
 
实验室检查:
 
l 血常规:RBC 5.3x1012/l,WBC:16x109/l ,NE:87%
l 1-3-β-D葡聚糖:14.8 pg/mL
l 血隐球菌抗原阴性
l TSPOT阴性
l 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SCC、NSE均正常
l HIV、梅毒、风湿免疫、自身抗体阴性
l 甲状腺功能、心脏标志物、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均正常
l 痰真菌涂片,痰找抗酸杆菌均阴性
 
胸部CT:
 
两肺散在病变伴右肺下叶空洞形成,感染性病变可能。两肺野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部分实变,病变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右肺下叶见一囊状透亮影,所见各支气管腔通畅,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无增厚,胸腔内无积液。
 
提示:两肺散在病变伴右肺下叶空洞形成,感染性病变可能,建议除外MT。 
 
图片点击可放大
思考二:中年男性反复咳嗽咳痰,需要考虑哪些疾病?

首先我们来看看,影像学阳性的慢性咳嗽病因有:
 
病因
疾病举例
感染性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肺结核、肺真菌感染、支气管炎
非感染性
肺癌、异物、间质性肺病、肺血管炎、心力衰竭
 
患者多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多次痰培养、痰涂片、真菌、HIV、风湿免疫相关指标均正常,基本排除了结缔组织相关疾病;

没有传染性疾病接触史,无咯血,真菌、结核及细菌感染不考虑。

心脏彩超正常,循环系统中可排除瓣膜疾病、心衰、肺动脉高压等。

气管镜未见异物。
 
思考三:到底是什么疾病导致了影像学异常?会是肿瘤吗?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入院次日予以PET-CT检查。
 
PET-CT图像:
 
两肺上叶多发团片影,伴糖代谢异常增高灶,内见充气支气管,右肺下叶见空洞,糖代谢最高处位于右肺上叶,最大SUV值为13.4;双侧肺门未见明显糖代谢异常增高灶及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无积液。
 
提示:考虑为两肺感染及纵隔淋巴结炎可能,合并MT不除外,请结合临床
 


PET-CT无法明确病灶性质,遂予支气管镜检查,术中见:气管及支气管管腔通畅,粘膜光滑,未见新生物
 
术后右肺下叶前基底段BALF送细菌、真菌及结核菌涂片和培养。右下肺前基底段及右肺上叶后段阴影处TBLB,右肺上叶后段刷检。


肺泡灌洗液送检:
 
  • 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

  • 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

  • 分枝杆菌培养阴性;

  • 细菌培养、曲霉培养阴性。

 
支气管镜病理结果:
 
支气管粘膜下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思考四:什么是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是结外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也是肺原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肺部原发恶性肿瘤的0.5%。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肿瘤组织沿肺支架结构浸润引起间质增厚,肺泡壁破坏及肺泡腔充盈。
 
肺MALT 淋巴瘤的影像表现多样,肺内分布无叶段倾向。病变常为多发,很少累及大的支气管,因此支气管镜下所见一般正常。CT最常见为双侧多发结节、肿块或实变影,其他征象包括磨玻璃影、肺间质改变 、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及支气管扩张,以肺实变内出现扩张的支气管为特征性改变。
 
当淋巴瘤组织浸润导致肺泡塌陷及支气管周围肺实质的破坏,肿瘤组织充盈肺泡腔时形成结节、肿块及实变,病灶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牵拉细小支气管造成支气管扩张,未被破坏的气道血管则形成空气支气管征,而磨玻璃影则是小叶间隔肺泡壁的肿瘤浸润造成。因此影像上应该与肺癌、闭塞性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肉芽肿性病变及转移瘤鉴别。
 
总结:
 
看到影像学上的多发病灶表现,除了想到临床多见的肺结核、曲霉感染,我们还需要想到其他疾病。患者外院曾经行支气管镜检查,当时未确诊,就是因为仅仅考虑是感染,仅做了肺泡灌洗液涂片及培养,未进行活检病理检查。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需要举一反三:
 
1. 慢性咳嗽咳痰,抗感染无效时,需全面考虑病因;
2. 肺部多发病灶无法明确诊断时,行支气管镜检查需活检病理明确病因。
3. 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不典型,临床医生需警惕。

专家点评

张勇教授

这个病例确实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患者CT影像学特征为两肺广泛的斑片影,确实首先应该考虑感染。然而患者病程已经有6年,而并无感染性疾病如发热,大量咳痰等表现,一般情况良好。所以入院时就可以基本排除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

那么根据患者的病史特点和CT影像学特点,6年中反复抗感染病灶不吸收,需要考虑哪些可能?

  • 首先就是肺腺癌。炎症样的肺腺癌并不少见,之前病理学的肺泡细胞癌就常表现为这种缓慢增长的肺炎样表现。

  • 另外,淋巴瘤特别是MALT也是常见的类似影像学表现。MALT的肺部CT表现多样, 以肺内实变影居多,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见到支气管充气征(本例中很明显)。对于肺部这种表现而炎症症状不明显时,需要考虑MALT的可能。对于这样的患者,支气管镜(尤其是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是很好的病理确诊方法。

专家简介

张勇教授

博士,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专业方向早期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和和呼吸内镜技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

 

张筠


硕士研究生,宁波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现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进修。

本文整理自中山医院呼吸科呼吸疾病临床思维CPC系列讲座,完整版内容请登录医生站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