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君子汤的三个儿子及延伸思考

 罾事物语 2020-12-01

四君子汤的三个儿子及延伸思考

末流郎中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歌曰:“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其整体较为平和,有益气健脾之功。凡诸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者宜之。临床脉象多见虚弱。张璐在《伤寒绪论》云:“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中国文人有个什么修炼要求呢?致中和。所以汪昂在《医方集解》里说,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四君子汤。

四君子的儿子孙子很多,各擅胜场。异功散、六君子,以前有跟学生说过,故而一笔带过,主要说说其它三个方。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歌:“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炒薏米、砂仁、莲子、桔梗、大枣组成。整体局面平和,因其有健脾益气、利湿止泻之力,故可用于脾胃虚弱而有湿者,大便不成形、乏力消瘦者颇宜,因其有湿,故脉来必见濡意。

四君子健脾益气,已然知晓,然而虚人多滞,又用砂仁来行气。为了提升肺气,强化补土生金功能,又用了桔梗。桔梗这个药,可使脾中精气上布于肺,使肺气充实,而恢复升降功能。这就具备了通调三焦水道的作用,有利于祛湿。茯苓、薏米、扁豆,它们都是健脾利湿的。这就是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情形。其作用就是破湿遏脾阳的困局。

其实,湿为邪当去,但是,一味地利湿会伤阴,故健脾利湿的同时,要山药、莲子来补阴。这就像河边洗衣服的妇女,她们要不断地漂洗,衣服才会干净,滋阴的药正象上游流来的清水,利湿的药象洗涤剂,而洗衣者呢?她的功能类似于健脾益气。

此方,后天王道之方,能较好地调理脾胃。故腹泻者、羸弱面黄肌瘦者皆有良效。而久患糖尿病的人,如果气虚,也可以考虑使用。但是,方中当用红、白、沙、太子诸参,忌用党参。沈绍功夫子认为,如用党参,恐使血糖升高,友人左加成博士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接下来说说香砂六君汤(丸)。香砂六君汤出自清代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即六君子加砂仁、木香,其总体局面是平而微温的。其功用方向为:补气健脾、行气化痰,凡脾胃气虚、痰阻气滞和气虚肿满者,皆有得宜之处。

这个一、二、三,很简单就能分清。参术苓草,四君子;夏陈苓草,二陈汤。四君子健脾益气,二陈燥湿化痰,再加个砂仁行气,木香流气。所以细看,此方是攻补兼施的路子。它既可以独立治病,又可为治疗久病而气血紊乱之人开路。如果一个人意欲进补,当舒畅调和脾胃为先,再来补益肝肾。明明要益肾水,干嘛调脾呢?大家看,水这个东西,它的存在,须土掩之,土载之。吃饭不洗碗,瞎补肾也补不出大名堂来,弄不好,你还会让人不爽。

现在来说归脾汤。它出于严用和的《济生方》,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红枣、生姜组成。整体局面偏温,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者每多宜之。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其实汪昂老夫子已经说得一清二楚了,它不光月经少能治,肠风崩漏也能治。只要把握一个要点:心脾两虚。

在第五版《中医内科学》“不寐”一门中,治心脾两虚的失眠,提倡用归脾汤,或与养心汤合用化裁而获效。

分析此方组成:参术苓草,四君子补脾益气也;黄芪当归,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也。红枣生姜,是仲圣伤寒金匮中顾护中土之大法,木香流气,酸枣仁、桂圆肉、远志补心。那么综合来看,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又为何被人目为补血之剂呢?《内经》说:“中焦取汁化气,变化为赤,是为血”,意思是“气”将“汁”变化为赤,才能生血。脾有个功能的,它统血,或者叫万血归脾吧,而血是通过脾气对食物精华的利用而来。土为杂气,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中土是杂气所归,在后天上来说,执中而运四旁是也。这就是归脾汤补血的来历。

当然,这个当归和远志是薛立斋加的,薛医术高,地位也高,太医院院长。他加强和拓宽了归脾汤的作用。

“肝为元气之贼”,这句话用贼的狡诈多变来比喻肝胆功能失和的复杂性,跟《内经》“风性善行而数变”一个意思。有一个肝胆不和的情况,脉证不明显,人又乏力难寐。如果一个心脾两虚的病人,用了归脾汤无效呢?你咋办?也不难办,费伯雄夫子针对这个情况拟了一个“甲乙归脏汤”,甚好。

上面三个方子,光如前所说,还是很简陋的。特别提出一个情况:参苓白术散用了砂仁,香砂六君汤里用了砂仁、木香,归脾汤里,用了木香。木香和砂仁,这两个药都有芳香的味道。砂仁为什么醒脾和胃,而木香为什么行肝泻肺散滞和胃呢?在于香燥之气,它入太阴入脾。为什么小时候一闻到香味就流口水,胃口大开呢?就是这个原因。

芳香能化浊,郁闷闭塞的环境里忽然吹来一阵风,那不是很舒坦么?所以,到了叶吴一脉,就高度强调了芳香化浊这个医疗措施。大家看看,甘露消毒丹里的白蔻、藿香,看看香连丸里的木香,为何不叫连香丸呢?就是因为木香理气化浊,黄连才能发挥出功用,达到坚阴止泻的目的。

当然,肤浅的讲四君子及其三类方还是不够的,但是于普通情况的理解记忆已经足够了。我真正想说的是,古今大贤,自仲景至今都有疑难病从痰、疑难病从瘀或二者并重的思想,而温病学家们提出的芳香化浊大法,似乎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温病,它应该是打开疑难病的一把钥匙。

疑难病从痰,疑难病从瘀,疑难病从浊,而痰、瘀、浊或皆可芳而化之?愿以此就正于诸智贤!

末流郎中谨上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