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心之法

 愚人道缘 2019-12-14

练心为丹道一半功夫,贯穿整个修行之路,其理不可不知,其法不可不备也。

为什么要练心?因为心静则神宁,神宁则气安,气安则精气不耗也。人身天地,我么你所能看见的一切万物,都是由精气神三者组成,我们大家所追求的神仙之境,也需要由这三者造化而成。

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诚然也!就平常生活来说,今天做的事情多,做的事情累,或者晚上加班,没有休息好,精神没有恢复,就会很累,就是因为精神气是支撑人日常一切的基本,精气神不足,就会没精神,就会疲倦,就会气色不好。仙道重在积累,先积精累气,再去粗存精,更改凡质而由道貌,延年益寿而返童颜。

但是想要完成这种积累,必须要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自身心静跟着上。常言道:精满则溢。是以人有七损八益,皆耗精气(七损者,女子天癸以七为纪,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血常亏,故曰七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满,阳常有余,无月事之损,故曰八益。),这是人身体发育的自然规律,让人在满与损之间来回,待真精耗尽,人则死矣。故而人像要长生不死,就需要制止这种损耗。顺则为凡逆为仙,使我之精气不仅不为天地万物所盗,反而还要逆夺气造化为我有,做我不死的凭据,不老的本钱。

精气的损耗,虽然无所不在,但是有一个最主要的动机,既是人心。中国数千年历史里,有喜极而死者,有悲极而死者,有一夜白头者,心境大动,甚好精气,学者当谨之。开头说到,心静则,气宁精安。

清静经云: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所以静心之道,不仅能积精累气,也能使人入的玄玄之境,窥见玄关,目击道存。

练心之妙已言,然则练心只法何如?我觉得有两种,一从理入,一从气入。

理入者,或与禅宗稍通,则又不同。佛教的方法,在空、寂、灭,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是有些灭人道,不提倡。道家真仙,皆是不离本情而登大道,由人登仙,亦人亦仙。佛教要看人空一切,看假一切,四大皆空,所以可以直接斩断一切人情世故, 弃本家以入释家。道家讲究道法自然自然,提倡先尽人道,再进仙道,成道之后,可助九祖超升,亦能福荫子孙。其法妙在旧业不兴,新业不造。简单讲,比如人过去欠了别人人情,就不要再去欠新的人情,这样等自己还换了别人的人情,就可以一心修道,无有牵挂,所以神仙皆居于洞天福地,不染红尘,不食人间烟火。天下未有不孝顺的神仙,古来成仙作祖的先辈,虽然少年慕道,但几乎都是年老才离家。父母恩、妻子情、儿女债,需先了而后成。

气入者,多为避世入山,练气固养者所用。神气如子母,不舍彼此。气机不定,则精神散乱不宁,相反若是精气凝固,也可以达到收摄心意的作用。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至炼虚合道,功夫每进一步,心地每清一分,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也图突然觉得以前看重的事,看重的人,突然觉得没那么重要了,心地自然,圆成无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亦是水。这种境界要长年实修体悟才能感受得到,这里就不加阐述了。

很久没更新了,感谢两年多来各位道友的支持,妄言几句,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