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投稿|新高考首张【历史】模拟卷出炉及权威解析

 新用户56909953 2020-04-11

山东省2020年等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参考)

临沂第十八中学 张旭 (仅供参考)(原创)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C 本题考察唐朝的经济-----钱帛行制度,实物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材料中唐朝以诏令的形式强行规定钱帛兼行,势必会影响当时经济的发展。所以选C

2. D 本题考查宋朝的思想,容易误选A.朱熹改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改为三礼(求婚、订婚与结婚)作为切入点,结合宋理学兴起的背景可以得知,由于社会动乱。魏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时期,人民饱受战乱,佛道兴盛,所以朱熹之所以改六礼为三礼,其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维护儒学的主导地位,所以选D

3. D 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的经济,通过题目中的“赋役”到“田赋”以及“户役”到“户口”,改为和从改为体现出这一时期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所以选择D

4. C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的影响。通过题目中的“不论男妇”,“沿途可以看到不少女子” “天足”以及“无违尔夫主”可以得出结论。所以选C

5. A 本题考查晚晴时期的思想,通过两个实例:1902年士兵多系举人、秀才等 “优秀分子1905年有“30多人充当兵勇结合当时历史以及废科举的相关史实,说明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变化。所以选A 

6. A 本题考查一战对于中国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学习西方到20世纪初对西方失望结合历史史实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所以选择A

7. C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能够体现出孙中山先生“唤醒民众”的,理应是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所以应该选C

8. C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来,农民党员所占的比重在1927年到1928上升而在1949年至1956下降结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及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可知是由于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所引起的,所以选择C

9. C 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经济史。大型农具的使用是需要一定条件作为基础的,19521958大变化,结合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的历史史实,尤其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得出结论。所以选择C

 10.B本题考查新中国额外交。主要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外交。分析饼状图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得出:A选项是建国初(49年到50年代)C7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D选项为78年以后。

11. B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额民主政治,题目强调的是雅典公民无论身份都可以站起来发言用外邦人的紧闭嘴巴来界定演说自由是雅典公民的一项权利。所以应该选择B

12. B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思想史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都是个人主义强大的产物,它们也都有回到早期根源的性质(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罗马文化、宗教改革时期的原始教义)但是人文主义者赞美人,认为要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性是善良的;宗教改革者特备是加尔文认为人带有“原罪”,需要被救赎,人性无比腐化和堕落,所以他们强调信仰和服从。所以本题选择B

13. D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材料用凡尔赛当局的虚假宣传 “外省农民不支持德国人混入社员都是为了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所以选择D 

14. B本题考查二战的影响,材料中强调的是女主角从二战的废墟中爬起来”以后的变化,如:全民赚钱、玩世不恭、被丈夫出卖,说明了影片意在探讨战争对于民众的影响。所以选择B

15.A本题考查世界现代经济,根据四国的经济实力以及英国法的殖民地分布来看,甲为美国乙英国丙法国丁联邦德国。故选A 

第二部分 主观题思路点拨

16题:(思路点拨)

(1)不同态度:荀子主张“敬贤、贵贤”,认为敬重贤能才能称霸。慎子主张“远贤”,认为贤者会与君争,不利于统治

相同之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动乱的局面,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2)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依照爵位高低占有田宅、奴婢;严禁私斗,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兼并战争取胜和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打击了贵族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为国家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

17(思路点拨)(1)类型特征:主要为功臣侯,军功为主,分布范围遍及整个关中地区,尤以黄河中下游居多。政治因素:西汉建立初期,分封军功诸侯,巩固统治,以建立一个拥有强大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的新政权。

2)变化:推行推恩令,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发动对外战争,征讨匈奴,解决边疆隐患;分封基本由功臣侯和归义侯组成,主要的分封对象为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以及军功大臣;

3)恩泽侯与外戚侯数量的增多说明汉朝晚期出现权臣把持朝政以及外戚干政的局面。

18(思路点拨)(1)特点:司法独立但缺乏近代外交意识,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传统的夷狄观念依然浓厚。

不同:会交由美国的驻华领事处理,不会被处死。原因: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决定其不受中国法律约束,需要受本国法律制约。

19 (思路点拨)点拨:对“《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进行评述,着重于对于讨论进行评述,可以从讨论的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结合中国人寻求现代化的过程以及19世纪30年代的国内国际环境加以论述,论述需要有明确的观点(题目),充足的论据(史实支撑:如9世纪30年代的国内国际环境等),论据以及结论之间要有相对应的逻辑关系。表述成文。

基本思路点拨:

第一、观点明确是指要求考生明确提出观点。在此之前要提前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史料实证,要精选史料,“评论”,不是叙述,所以不一定要求全面,但绝对要求精选,选材之前要注意定位时空准确。(中国近代、世界近代/现代、中国古代 、英国)、多角度(切记不要一个角度写到底,模式一:可以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社会生活;)

第三总结升华

评分标准:

历史观点评析型试题评分的主要依据层次评分标准


分值

要求



一等

10-12

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中外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二等

6-10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并利用相关史实论证观点;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三等

5—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20 (思路点拨):

时间尺度划分:

第一个阶段 1701-1774

第二个阶段1784-1854

第三个阶段 1864-1894

划分依据:生产力的标准 工厂手工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山东省2020年等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分析

临沂第十八中学 张旭

“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虑、对设问和答案的精准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高考题我们永远无法提前预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它”。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山东省2020年等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进行简单分析,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第一  从试题结构来看:

从试卷结构来看,本套试卷由15道选择题和5道主观题组成,分值分别占45分以及55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相对于全国卷而言,增加了3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增加了主观题的分值,注重对于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考察,体现出非常浓厚的山东特色,与全国卷有很大的改变。

从考察内容上来看:中国史所占比重较大74%,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所占比重较大,世界史占26%世界近代史所占比重高达17%(见表一),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相对比较均衡,政治史微大(见表二)。



题目

分值

合计

所占比重

合计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选择123

主观题 1617

9+22

5

31

74

中国近代史

456781819

15+22

7

37

中国现代史

910

6

2

6

世界史

世界古代史

11

3

1

3

26

世界近代史

121320

6+11

3

17

世界现代史

1415

6

2

6


政治史

经济史

思想史

题目

4681011131718

1391520

25712141619

分值

18+22

12+11

15+22

合计分值

40

33

37

第二,从试题形式来看

试题形式:遵循历史中“无材料不问题”的原则,史料呈现方式多元化但也有亮点:

其一,特别突出对于原始材料的挖掘,例如第十八题道光元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的奏章。体现了课程目标中的“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其二,突出对于最新科研成果的运用,“引入史学成果,引领历史教学”,比如第17题,西汉不同时期侯国分布示意图,出题者参考了2017年4月地理学报 第72卷第4期《两汉侯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福建师范大学林小标等作。其三尤其突出表格、地图,着重考察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问题意识,拓宽考察视野(见表三)

题号

考察内容

方式

4

太平天国影响

表格

8

不同时期中共党员构成比例

表格

10

中国60年代末的外交

饼图

15

欧美四国子公司分布

表格

17

西汉侯国分布

地图

第三,从命题立意来看

突出了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念(第6题通过先进中国人对于西方文明的反思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凸显对于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考查 ,着重了体现了对学生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史料实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去伪存真) 、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方法) 、家国情怀(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性的情感,以及对国家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几种基本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并且其中有的题都目最少考察了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素养。比如第10题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和第17题西汉的侯国分布图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