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白茶,很多朋友问我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有何不同? 今天我们就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给大家对比分析一下。 云南白茶起源与发展 起源 在唐朝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 862 年)樊绰出使云南,《蛮书》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其中的“散收无采造法”推测就是自然干燥茶叶的方法。不过当时的白茶与后来发展起来不炒不揉制成的白茶稍有不同。 直至明朝时期,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其中“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就是白茶的加工方法。一直到明朝时期,才正式出现了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也就是如今六大工艺中的白茶。 发展 01 在清朝时期云南白茶曾被称为“贡茶”上贡给朝廷。 02 1939年9月,佛海茶厂试制的第一批茶叶就有白茶的身影。 云南白茶开始以云南大叶种茶中的单芽和一芽一二叶为原料来制作,主要适制品种有景谷大白茶、长叶白毫、月光白、云南群体大叶种等。 云南白茶跟福鼎白茶有什么区别? 由于产地、茶树品种以及采摘方式的不同,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在香气、滋味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 产地对比 从产地来看,福鼎市位于闽东,依山傍海,气候温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产制的白茶绵柔清雅。 ![]() 云南白茶主要产区在景谷和云南澜沧江流域,因为光照充足的缘故,口感相对来说更为醇厚。 原料对比 福鼎白茶的树种以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为主; 而云南白茶的树种以大叶种为主。 相比之下,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叶质肥厚,水分散失较慢,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时间长,与同等级茶叶相比有效浸出物更多,汤体更饱满。 制作工艺上对比 福鼎白茶在制作过程中,将鲜叶放置在阳光下暴晒,等茶叶含水量到20%-30%时,再采用文火烘干。总体来说采用的是复式萎凋的方式。 云南白茶因独特的高原气候,在萎凋环节以室内萎凋结合“日晒”为主,将鲜叶放在室内一到两天后,再放到阳光下暴晒,总的制作时间大概在2天或4天。这一过程充分保留了茶叶原有的清香,口感也独具一格。 茶叶外形对比 福建白茶芽叶较小,色泽银白灰绿,色泽黄绿明亮,芽叶完整。;相对来讲,从干茶看来,云南白茶一般采摘一芽一叶和一芽两叶,外形粗犷、毫多,色泽黑白相间,叶底红褐软嫩,条索肥厚。 香气对比 福鼎白茶以毫香为主,略微带点清香,但在香气的显现上没有云南白茶强;
口感对比 福建白茶的口感清甜、顺滑;相比之下, 云南白茶的内含物质丰富,氨基酸、茶多酚等内含物远高于福建白茶,它的口感醇厚、清甜,回甘快。滋味也比较饱满,值得一品。 汤底对比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福建白茶的汤色偏淡黄明亮,比较浅,一般10泡以后滋味就明显褪去了。 云南白茶在制作过程中发酵程度比一般白茶重,它的汤色偏黄亮,带点微微发红,由于内含物质丰富,所以耐泡度相对较高,15泡以后滋味依旧不减。 总而言之,如果说福鼎白茶既有山的秀美,又有海的温润,象征着闽越女子的温柔婉转。那么云南白茶,霸道而生猛的滋味以及丰富的内含物质,就代表着男子一样的粗狂和奔放。这正是环境所赋予他们不同的风格与滋味。通过以上各个维度的对比,相信大家不难看出,云南白茶的优势所在,因此,云南白茶的实力后来居上。 古因最新白茶上市了,采自多彩云南,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国度,天然有机土壤富含多种矿物元素,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为白茶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第一款:月光白 ![]() 很少有一种茶,亲切得毫无门槛,无论小白还是老手,都可以轻松驾驭;很少有一种茶,能够跳出繁琐的冲泡流程,可加可减,可浓可淡。清润如斯,自在如斯。难怪钟爱月光白。
第二款:白毫银针 ![]() 白毫银针,由于鲜叶质料全部是茶芽,其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而命名为白毫银针。
第三款:云南白茶 ![]()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从加工工艺上讲,它是指一种采摘后,不经过杀青或者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云南白茶的主要品种是景谷大白茶。大白茶是景谷特有的一个茶树品种。而且是省级茶树良种,有性繁殖系品种,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秧塔大白茶制成的茶叶曾向朝廷纳贡,是有名的“龙须贡茶”,稀有珍品。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 想要预定白茶的朋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