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片斜阳,照见晚唐之殇

 火把360 2019-12-15

那片斜阳,照见晚唐之殇

读唐代诗人李商隐五言绝句《登乐游原》

●詹子

【前言】

8月底开始,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时间嗅”品鉴唐诗宋词之作暂停了一段时间。现在事情稍有安顿,还是追随初心,再次俯身到经典之中,细嗅时间沉香。


今天,“时间嗅”来品读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五言绝句《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这是一首很多小儿都能诵读的诗作,朗朗上口,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可是,浅显的字面意思背后,蕴含着辽阔的意象和丰富的回味。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傍晚时分,心情落寞的诗人驾车登上乐游原;此时,广袤的天地间,夕阳依旧金光灿烂;可是,尽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暮色已渐渐逼近,这份美好终将坠入永恒的黑暗中。

现在每每读到“黄昏”二字,总能泛起难言的哀伤、悲凉,因为时间在流逝、生命在凋零。记得我小时候,天气晴好的傍晚时分,总喜欢站在澧水河畔的堤岸上,看那枚夕阳渐渐由亮红转为暗红,再一点一点没入水天相接处的远山之中,然后,默默地叹口气,牵着一两只小羊,在迷蒙的黄昏光影中,慢慢地走回家。只是当时年纪小,并不明白那声幽幽叹息里,有着至今未解的惆怅。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里说:“盖死生别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正因为“最难消遣是昏黄”(清代许瑶光评《诗经·君子于役》之语),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开始,文人墨客们便开始把情思投注在斜阳晚照上:“……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到了诗情磅礴的唐朝,黄昏、夕阳更是被反复吟咏,里面不乏爱情、亲情,更有对江山更替的感时伤怀之情。

也就是说,斜阳照见的,绝不仅仅只有一己哀伤。唐朝时,李白在《忆秦娥》中写下“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包佶在《再过金陵》中写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刘长卿在《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中写下“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为那抹亘古的斜阳,投射上古今兴废的苍凉深邃。

同样的苍凉深邃,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也有。那枚“近黄昏”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晚唐象征。“时间嗅”以前在品读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的诗作时曾提及,晚唐当时已千疮百孔、危机四伏、阴霾乱渡;藩镇拥兵自固,牛李党争倾轧,阉宦把持朝政,皇帝大权旁落,末世烽烟四起,唐朝国势日衰……李商隐生于这样的末世,注定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晚唐运数已尽,盛唐气象不复,再多的个人挣扎都是徒劳,跟杜牧一样,一生漂泊的李商隐痛苦地预见到了这一点。

正因为如此,李商隐才“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可在乐游原上,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斜光照临、日薄西山的萧瑟景象,他越发产生了江山已尽、家国衰败的悲情。一片斜阳,照见江山破碎的晚唐之殇,电光石火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喷薄而出。在凄清晚照中,李商隐满怀哀痛地祭奠,祭奠一个曾经辉煌显赫的大唐帝国,正无法挽回地日落西山……哀痛锥心,使得千年之后的我们仍有痛感,仍会陪李商隐恸哭一场。(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

        詹子,媒体人,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追随文学初心的中年女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