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契重光:久逝的商代社会记录

 skysun000001 2019-12-15
“ 

甲骨文,记载了殷商厚重的历史,诉说着商人们丰富而神秘的社会生活。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诸多久已远逝的商代社会习俗与文化。


殷契重光

久逝的商代社会记录


撰文 / 胡辉平

供图、支持 / 国家图书馆

《二公穆卜图》,清代孙家鼐《钦定书经图说·金縢》插图。描绘周武王得病,召公和太公欲为其占卜,被周公阻止的故事。

01

商代历史的档案库

目前我们能得到的最早的古汉字材料只有商代的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铭文,其中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是属于盘庚迁殷以后的遗物,是迄今发现的商周时期最重要的文献载体。甲骨文保存了商代晚期大量商王活动的记录,是研究和考证商代历史的第一手珍贵史料。

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壁画。展现商代人行军、围猎的生活画面。

殷墟甲骨文的内容无所不包,涉及天文、地理、军事、农业、交通、宗教、祭祀等,从商王的梦境吉凶、气象变幻、后妃的生育分娩等日常生活,到农业收成、战争、祭祀等国家大事,内容丰富,体现了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02

井然有序的占卜制度

在众多的甲骨文资料中,占卜的内容占据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商人占卜用的工具,就是甲和骨。甲即龟甲,骨主要用的是牛骨。

商人的占卜有一套严谨的程序。正式占卜前,甲骨要经过割据、刮平、整平、钻凿等工序。之后,将甲骨进行灼烤,没有钻凿的、较光滑的正面出现的裂痕,就是兆纹。根据兆纹判断吉凶,最后将所卜问之事、卜问结果、是否应验等事件,契刻或书写于甲骨正面的兆纹附近。

这是一块牛骨,尺寸为15.6×4.6厘米,现存50字,为商帝乙帝辛时期卜辞。卜辞内容是反复贞问:商王在未来的十天一旬之内没有灾祸之事发生吧?

这是两块可以缀合的牛骨,尺寸为20.5×19厘米,现存44字,为商武丁时期卜辞,记录商代军事有关的内容。大意是卜问:商王率领名将望乘征伐下危方国,是否会受到保佑?商王祭祀于庙堂,上帝会不会保佑?

03

包罗万象的卜辞内容

”国之大使,在祀与戎“。在殷墟甲骨文上看到最多的也是占卜刻辞,包括祭祀的对象、形式、日期等,有例行祭祀、祈求福佑的祭祀和禳除祸患的祭祀。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神与自然神,尤以对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

除却祭祀的内容,甲骨文当中最重要的内容要数军事了。从战争的准备、侦查,到进攻、防御,再到战争结束、凯旋等一系列军事事件,商人都喜欢事先占卜。

日常生活的吉凶也是占卜的内容之一,人们生病时也少不了要卜问一番。

龟腹甲及其拓片。龟腹甲尺寸为6.1×3.3厘米,现存21字,为商廪辛康丁时期卜辞,记录了有关商代田猎的内容。卜辞大意是贞问:商王去田猎,往返都没有灾祸之事发生吧?

安阳殷墟甲骨坑H127发掘现场。

04

今之甲骨何处寻

殷墟甲骨一开始被村民私掘和外国盗掘,这部分的甲骨后来几经辗转,流落到当时的国内学者、收藏人士以及国外机构手中。流入国内学者和收藏人士手中的甲骨,现在大部分藏在中国的各地相关机构。国家图书馆殷墟甲骨达35651片,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多,是收藏甲骨最多的单位。

用于占卜的甲骨,除了龟甲和牛骨,还有鹿头骨。

如今,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甲骨学的研究,也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门学科。所幸,甲骨这种书写材料能够保存至今,使我们能够研究它,解读它,继而通过它与了解上古社会人们的生活。

这是一块牛骨,尺寸为25×15.6厘米,现存24字,为商武丁时期卜辞。这版甲骨刻辞真实地再现了传世文献《尚书·尧典》与《山海经》中有关“四方风”的经典记载。卜辞内容大意是:东方叫析方,东方的风叫协风;南方叫夹方,南方的风叫微风;西方叫夷方,西方的风叫彝风;北方叫宛方,北方的风叫役风。这是根据四方风在不同时节的特征而命名。商人处于崇尚鬼神,极度迷信的时代,能对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给予准确的命名,说明商人对自然规律以及分至四气体系的掌握已很准确,对历法和闰月的推算已很科学。

左图甲骨的拓片。将甲骨文制成拓片,字更容易识别,方便了甲骨文字的研究。另外,由于使用拓片而不必要频繁移动甲骨,使甲骨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精彩版式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