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花间挹香 2019-12-16

清代的贵籍与贱籍相对,是一个朝代社会集团的上层。八旗子弟及其门第的兴衰浮沉,也是清帝国制度机体的进退表征。旗人从天潢贵胄、金枝玉叶到城市闲人、破落户,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满族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明代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渐成气候,八旗制度应运而生。

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定八旗之制确立建立八旗成为军事支柱,分为满蒙汉三种,将社会结构与军事建制合二为一,以旗统军,以旗统民,部属战时皆兵,平时皆民,战功赫赫。1644年清军入关进而定鼎中原,取得天下。清廷逐鹿中原、平定天下之后,前期如康雍乾三个皇帝都非常看重国语骑射,定本族满语为国语(清语),视骑射为立国之本。也就是说骑射不仅是祖制家法,也是满洲八旗赖以生存的根本。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旗人家庭

清代前期,八旗劲旅确实勇猛,建树盛大,顺治时期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康熙时期征剿“三藩”、用兵边疆、逼进内蒙古乌兰布通地区平定噶尔丹、痛击沙俄军、收复雅克萨城,驻防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地驻防,戍卫屯垦,巩固边防,开发东北、西北地区,可以说是当时清廷军事力量的主体。雍正皇帝曾三次说:

八旗为本朝根本,国家莫有要于此者。

八旗满洲 ,乃我朝之根本,根本不可不固。

八旗兵丁,乃国家之根本。

事实上,同样受到优待的京城以及各地驻防八旗兵弁及家眷部从,比起嫡裔宗室的待遇与地位当然还是相差了一些,但仍然是一个特权阶层,可以买卖家奴。旗人家庭出身,那是老爷、小姐、太太,旗籍是一种贵籍。《清律》明文规定:各旗买人,俱令赴市买卖。因此,清代除了科举出身之外,旗籍出身也是一个重要等级划分体系,“抬旗”成为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重要途经,是一种显赫的荣耀。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旗人老爷

骑射是旗人的要务,清军崛起后,往往以主力八旗为骑马重步兵,以骑马机动,到达战场后下马步战,先以弓箭射击,再进行肉搏冲锋,高度有效,首领骨格魁梧,膂力强壮,熟习骑射,百步穿杨,因此训练出了八旗骁勇的骑射能力,所向披靡,这也是满州能够坐稳江山的保障,对八旗军民也给与优待,豁免赋役,同时有固定收入,月赐钱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成为社会层级中的上等人。

旗人制度初建之时,战时作战,平时生产,为问鼎中原提供了坚实的军政保障。满人入关建政之后,经过顺治、康熙两代的发展,秩序安定下来,旗人主要用于驻防,部分旗人官兵分布于各地满城,精锐部分列为驻京八旗,成为拱卫畿辅的核心打击力量。清廷照顾到旗人为军事根本,为了解除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

康熙皇帝玄烨在位后期,就发现战事不多之时,八旗将领不仅武力蜕化,游手好闲,而且也丧失了骑射的能力。糜烂奢靡的生活,使得不少旗人不思进取,只求享乐。多次下诏书要求八旗人员一定要骑射特长、习俗,防范浸染汉民习俗而全盘汉化。雍正皇帝在制度上强行要求学习满语,规定:如不能以清语奏对履历者,凡遇升转俱扣名不用。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不懂国语骑射就不要吃皇粮了。满蒙汉旗人老爷们的武力逐步蜕化,失去了骑射的热情,骁勇不复当年。朝廷对于旗人有一套特别的优待体制,故而旗人可以优容的生活,无需经营生产即可坐领清廷饷银米粮。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无所事事

除此之外,旗人的富贵不一定可以隔代保障。名义上,旗人禁止从事除了军事之外的任何行业,谋取私利。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旗人可以通过代理制实现自我财富的获得。故而,有些许家资的旗人们开始设铺经商、从事经济运营,将土地或房产出让,订立契约,从而实现个人资产的循环和扩大。“八旗官兵将所给之米,未及抵家,止贪得一时小利,辄行变卖,在所得之利甚微,而银两耗去,米价又增,于是众皆怨悔无及。”也有特殊的情况,“闲散宗室中有极贫者,一有吉凶之事,则称贷而为之,至有窒迫者”。

消费动力是社会生产扩大的前提,旗人的生计与休闲活动,大大加快了北京城市的商业多样性。为了防止旗民汉化,清廷最早实行旗、民隔离政策。出于物质利益的刺激,旗汉民之间的通商成为“不事生产”旗人日用所需的主要来源。久居藩篱的旗兵,出入繁华的街市、指定送货的汉民或者靠到汉族摊贩集中的胡同购买物资,以满足生活需求。

旗人身份成为旗人自我堕落的“春药”,享受月赐钱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优惠,朝廷的优养加快了旗人的汉化,军事化性质逐步低落。同时旗人身份带来的前期物质利益和诸多赋役宽免,又演变为经商置业的前提与资本。当时,清廷有意给旗人和家属规定较高的饷额。如饷米一项,高的每人每年23石,低的也有11石。本人吃不了可变买养家。正如嘉庆皇帝在对户部官员的谕旨中所说的:

自王公以及官兵等应领米粮,定额俱酌量从宽,并非计口授食。即如亲王每岁领米万石,甚为宽裕,岂为一身计乎?原以该王公官兵等禄糈所入,即可赡其身家,并可酌粜余粮,俾稍沾润,立法至为详备(《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25)。

不过,由于旗人对于享乐和生活的狂热追逐,到了清中期,八旗后代玩物丧志,倚仗祖上有功于国而吃老本,其中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整日耽于嬉戏的纨绔之徒、浮浪之子,好吃懒做、酒囊饭袋之辈,屡见不鲜。甚至,有些旗兵为了节省时间恣意玩乐,雇佣汉族子弟巡城入伍,成为一个清廷“八旗根本”的历史嘲讽。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骑射训练

到了乾隆皇帝之后,八旗老爷“竞思以文艺进身,转置骑射于不问,必致抛荒本业,流为文弱,渐失旧风”。拥有旗籍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制约。辛亥革命之后,八旗子弟、遗老遗少悠游岁月,早已形成的慵懒习气,无法从事生产,内心仍憧憬着身为“天潢贵胄”的辉煌曾经。

其实在晚清之时,有人意识到旗人生计的紧蹙,据《皇朝经世文编》卷35记载,一些恪守规制的旗人,愈发贫困化,失去了祖上的光环,沦为寄食阶层:不士、不农、不工、不兵、不民,而环聚京师数百里之内,于是其生计日蹙,而无可为计。摆谱老爷和折不下面子,是大部分旗人的特征。

到了清中期之后,满蒙旗人“逃旗者”甚多,以求走出旗人规设的“制度牢笼”,自谋生计,寄希望于在繁华市井中维持着之前生活的优裕。旗主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子女众多乃至坐吃山空。男的打茶围,蓄画眉,玩票,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一天到晚尽有大量吃喝玩乐的事情可以忙的,女的也各有各的闲混过日的法门。根据文献中的生动记载:

风气日渐浇薄,居恒在家,率皆不务弓马正业,徒以游惰骄奢,愈趋愈下。其不肖者,动辄于歌场酒肆,恣意游荡,并或设局聚诸,稍有睚眦,即逞忿持刃相向,以致将国家养赡衣食之资,尽成荡废,生计日形其艰。

这样的八旗,结局可想而知。一些贫困的旗人不得不将漕粮拿到市场上出售,兑换成银钱使用,甚至“闲散王公贫甚,有为人挑水者”。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骑马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大清律例

根据清代《内务府奏案》的记载,有的旗人家族欠债太多,不得不“假冒民人,带同妻女卖身为奴,甘心下贱”。实际上,清廷为了保护旗民,大费周折但奏效甚微:

民间不许典买旗地,后因日久法弛,狡盼之徒见机生心,始则租种交粮,继则借给钱米,利上坐利,不三五年,佃户仅成债主,竟将地亩算去者有之;或地主一时窘乏,残价典卖与民人者亦有之。于是旗人地亩入于民间者十之六七。

旗民分离在清前期表现明显,内城外城之间“仕宦官民不得无故迁徙”、夜间“自王以下官民人等皆禁行走”、“城内禁止开设戏园”等禁令,无形中禁锢着城市的活力。晚清不得不变通旗制,乃至清帝退位,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虽然清廷退位颁布《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优待皇室条件》中规定: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俸饷,仍旧支放。对于其资产也予以认可,清室各王公从前所有府第、房间、地亩,自清隆裕太后均赏给作为私产。然而,大量的旗人生计困难,非救济可以解决。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种地者

根据统计,乾隆末年北京的八旗军人约为16万,包括家人约为50万。然而,皇城不复,何况旗民?到了民国年间,据1924年《北京日报》感慨:“此后外国人不愿到中国来,何也?中国人不知保存古物也……又如市政公所将中国唯一之建筑如皇城等拆毁,使外国人不知北京为旧都”。

失去身份特权的“旗人们”满脑荒凉,紧握着“从龙之臣”的古老荣耀、大清遗老遗少的身份,恪守中学的士人举子,面对西风无力彷徨,逐步与时代隔离远去。旗人的风气与时代格格不入,也充满了寄食性特征,自诩“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下来,欠了日子欠不了钱”,即使是“欠了钱也依然可以底气十足”,该做什么毫不含糊,在外遛鸟、斗蝈蝈,在内却拆了东墙补西墙。故而,老舍在《正红旗下》里说:

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归根结底就是讲究二字,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有道是:“富强霸术利害相参,赈济恩施久远难恃”,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到了清中期,旗人提笼架鸟,不断蜕化,学习汉语,失去了曾经的锐气,并且满、汉可以通婚,消解了八旗制度的活力。实际上,从一开始清廷严禁“逃旗”到最后允许自谋生计、出旗为民,就是一个微妙的转变。

帝国贵籍:清代八旗子弟的特权与军事组织蜕化简史

烟枪与堕落

到了清末宣统年间,八旗官兵实存职官约6680人,全国共驻防有817个佐领,兵力12万人左右,但基本都是朝廷供养、享受待遇而没有太强的战斗能力,甚至有的旗营解散,粮饷停发,形同摆设,当然不是新军的对手。旗人“故家失业,贫况可骇,有缀报纸为衣者,有夫妇共一裤者;故侯拉车,犹为有力,可慨矣”。可以说,皇族宗室觉罗、旗人身份趋于衰败以至最后瓦解,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