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的高度

 hexudechunfeng 2019-12-16

校长在学校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之大是毋容置疑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思想理念、教育与管理的方式、甚至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所学校的发展都会起到较深刻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从正面的角度肯定了校长在对学校发展上的重大作用。由此反向推论,一位平庸无能的校长则会带出一所平庸混乱的学校,一位道德低下的校长则会带出一所校风教风糟糕的学校。校长的思想、理念、人生观、价值观、管理水平、学术视野等等,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向,甚至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

此言在一位校长朋友的身上得到很好的应验。这位朋友是广东某地的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是在一场面向全国的竞聘中上岗的。该校地处珠三角经济发达的区域,校舍和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但是,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最主要的是教师的观念陈旧,上面通知学校派人参加教研活动,老师都是当做任务不得已而去的,去了则就是签个到,至于会议什么主题,大家在讨论一些什么,他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要是让他回来做个报告汇报所学的内容,那仿佛是在逼他上绝路。教学自不用说,都是死抓课本死揪成绩(这算好老师才这么做的)。在这样的学校里,那位朋友去后大刀阔斧推行新政,旗帜鲜明地进行改造,确立办学理念,研制三年规划,每学期推进一两项重点,关键是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奖勤罚懒,真抓实干,两年未到,学校面目大新,教师人人奋勇争先,学生常常摘金囊银,教科研氛围浓厚,一年多教师公开发表文章五十多篇,震动了当地教育界。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特色办学被省市媒体专题报道三次,以一校之力两年之短,使学校改头换面,让人不由得敬仰。他以鲜活的实践形象地诠释了校长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那么,校长的哪些因素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呢?笔者以为:

一、 校长的教育标准决定了师生的发展高度

新课程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评价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说的是教学评价,其实这种理念的背后是以“产出”论“投入”。从这个思路出发,“教”的产出是“学”的实际效果,学校教育的产出则是全校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实际成长。从全校师生的发展结果以及师生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成果来评价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这就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更应该注重有效性,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率。

学校的某项工作或者某项活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一所学校教师最好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通过学校的努力,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一所学校理想状态下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通过学校的努力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些应该是校长事先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校长,如果有着较高的追求,必然心中存在着较高的期望与要求,工作时必然有着较高的标准去衡量;一位校长心存理想,有着宏伟的办学目标,他必然给自己的管理和培养的对象提供较高的标准,这才能使得他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朝着这样的方向不断地努力。正如古人所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较高的目标即便不能完全达到,但是也会比一开始定下很低的目标取得的成绩显著。当然,这么说不是鼓励校长胡编乱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是提醒校长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制定有较高的标准,又能切实地组织教师劳作,才可能培养出更好更多的人才来。这种标准的高切合学校的实际,却又能接近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目标。比如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对外的参赛活动,学校某一次的评估验收,举行的一次教科研活动,等等。如果校长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这些活动的质量,这些活动中的师生进步成长都会让人有惊喜。类似这样的案例许多一线的校长都会有较多的体验。凡是哪一次重视了,制定的目标科学合理,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了,哪一次的工作力度加大了,那一次往往就能实现目标,取得成功。

校长的教育标准看似只是目标要求,其实背后隐伏着校长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一个对教育真诚付出,热情投入的人,对全校的师生以及各种教育活动是有着殷切地期待的。这种教育期待指引着校长制定出教育达成的目标,制定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为他深知,不如此不足以取得理想的成绩的,不严格要求,师生也就难以得到切实地发展和促进。蔡林森的标准高,要求严格,因此洋思中学一跃而能脱胎换骨,成就非凡;崔其升严格,不按照要求做的老师能被拉出课堂,因此杜郎口中学才能走出一批改革先驱者;除开这些全国知名的学校和名校长,就看周围各市各县办学成功的学校,哪一所学校的发展背后没有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校长呢?一名校长理想信念坚定,高标准严要求,自然能带动学校迅速发展。

二、 校长的教育素养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内涵

如果说每一所成功的学校背后都有一位能干的校长,那么,可以说每一所有内涵的学校必定有一位有内涵的校长。甚至应该说,先有有内涵的校长,再有有内涵的学校。一位有内涵的校长对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长的内涵应该是丰富的,既有文化的内涵,人生的修养,管理的经历经验,以及教育教学的经历经验。而其中,对学校的内涵有着直接影响的自然是教育的内涵。一名校长对于教育的理解,其实是自身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具体化。学校应该提供怎样的硬件设施,学校的绿化文化氛围如何,学校的管理、教育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教育教学活动以考试成绩为最终目标还是以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心智健康发展为目标,学校课程设置是否科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是秉持使用还是培养,师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还是促进师生共同的成长进步,等等,诸如其类,都深刻影响到整个学校的运行。而这些经过岁月的沉淀,一年或者几年,都将陆续成为学校的内涵。

一所学校的内涵从外显到内隐,往往有许多层级,比如外围的有学校的建筑、设施、绿化,楼管场所路道等的文化标识,以及校风校训和各种宣传标语、橱窗等,这些都是一目了然的,能给人以直接的形象的刺激。一所设计科学,功能配置合理,文化布置艺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给人以美的享受,会让人产生愉悦和自觉的审美需要。在这方面,一任校长往往不能有很大地作为,但是在关键的建设时期或者在诸如文化布置等某些方面,一位有内涵的校长也可以积极作为,给学校提供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其次,学校管理上的组织架构、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执行与考核细则,这些作为组织内部的运行系统本身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则集中体现了校长的育人思想和理念策略。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细节的跟进落实,无论是静态的管理细节还是动态的管理细节,都集中反映了校长对于教育的理解和管理的落实。有人说,校园无小节,处处都育人。懂行的教育者走进校园,不一定看学校高大的建筑和设计精美的校训牌,眼睛随意地观察这所学校的老师学生甚至员工、校园的细节、角落,就可以判断出这所学校实施着什么层次的教育,这所学校的校长是个什么层次的校长。对教育有着精深理解的校长,必能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搭建起管理、教育和教学的组织架构,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并能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其管理和教育的风格必定是真诚的,有效地,而不是形式的盲目的,其管理必定是细致的而不是粗略的,是充满爱意的,而不是热衷于控制、统治、恐吓和惩戒。试想,一所学生待人冷漠垃圾随处可见,动辄可见教师斥骂学生,橱窗广播发布着批评信息的学校,即便楼高师名,升学率再高,得到的牌子再多,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所迎合时势急功近利的学校,或者说是特殊的加工厂,必不能算是有教育内涵的学校。

第三,学校的内涵最终将会集中体现在“爱”上。一切外显的内在的管理的文化的东西,最终必须从爱开始,到爱归宿。这是学校的本质所决定的。这种爱如空气渗入到学校的氛围中,落实到每一次活动每一个教师的言行细节中。这种爱既指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指校长对师生员工的爱,一味要求教师付出爱而实际上教师却在经受着管理人员的傲慢与偏见,这种爱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位真正有教育内涵的校长既能从学生的身心角度去思考酝酿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每一种教育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又能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逐步突破其入职的困惑期,成长的瓶颈期和发展的高原期,能考虑到绝大多数教师的合理的需要,并给以积极地满足。如果一所学校把爱真正贯彻到底,落实到位了,可以说,这所学校的教育内涵就做到了极致了。这位校长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了。那种仅仅依靠一些标语,搞几场轰轰烈烈的活动就妄想增添学校内涵的人,是教育的外行,他们掀起的必只是些喧嚣的泡沫,是不懂得如何增进教育的内涵的。

三、 校长的管理修养决定了学校发展的进程

当前,中小学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这从制度层面上规定了校长的权利与义务,赋予了校长众多的职责与使命。校长不只是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某种角度说,更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引擎,教育行政的许多指令目标都需要校长去落实,学校的规划与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校长的意志和行动,学校管理人员的执行需要校长去部署、督促和评价跟进,学校师生的发展需要校长去引领和推动。正因此,一所学校的发展成功可能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力量一定来自于校长。校长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发展的进程。

关于校长的管理素养与艺术的论述很多,但据笔者看来,现时期的学校实践层面最迫切需要也最重要的管理水平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决策水平;决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能否抓住发展机遇,能否在发展方向、进程和重大活动等问题上正确判断和权衡,并能寻找到合理可行的路径。二是能建构良好的组织管理机制;此外,校长能否创新思维,设计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来保障,这些很重要。有些校长习惯沿袭老套的科层化管理架构,习惯于依赖陈规陋习而不思创新改变,结果常常出现许多重要的改革,重大的创新思想和方案,却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出现新瓶装旧酒,走老路的结果,其实质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科学的管理机制来落实,依靠一群歪嘴和尚当然容易念错了经。三是较强的执行力。对于现时的学校来说,不缺少先进的理念学习,也不缺少很多切实有效的经验策略模式路径供我们参考实践,唯独缺少的是落实,是真诚地切实地去行动。由于体制改革等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执行力不强是当前许多学校发展的重要瓶颈,学校管理仍然沿袭滥好人管理的方式,模糊管理人情管理等等盛行,凡事都差不多,你好我好大家好,吃大锅饭的思想很严重,结果使得学校正气不足,歪风邪气盛行,有时不只是普通老师这么颓废,很多管理者比老师还要疼护那些落后分子,如此,学校即便有什么好的思路做法,在执行中常被各层各级的人层层送人情而打了折扣,结果自然是无疾而终。一个执行力不强的团队就像一只羸弱的病人,尽管四肢健全,其实手无缚鸡之力,最终是不能成事的。而造成执行力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校长缺乏管理的魄力和果敢,缺乏真诚管理的信念和决心,校长没有真抓实干的思想,没有匡正弃恶的决心,是很难做事的,学校也不会有真的大的发展的。

四、 校长的人生境界决定了学校理想的高度

一所学校需要一定的理想,虽然这个理想是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愿景,但是,其中必定有很大部分往往体现了校长心目中理想学校的图式,这是由校长本身的身份、资历、学识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某种程度说,校长的理想的高度决定了学校理想的高度。

校长的理想其实决定于校长的人生境界。虽然校长的理想跟他个人的素养、学识和人生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一些重大问题和发展的重要关节点上,往往考验着校长的人生境界。一位保守的校长在学校发展机遇来临时往往不敢冒险而使得学校发展机会擦肩而过,一位热衷名利的校长必定喜好大规模热闹的形式教育活动,而常常不太支持小而实在的教育活动;一位务实真诚的校长,在遇到有违教育规律的活动指令时,常常能顶住压力,坚持原则,确保教育教学有序进行。

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成四类,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对照这人生的四种境界,对于有些校长来说,做校长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得失,他就是处于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之间;有些校长则不只是把教育与管理当做谋生的手段,更出于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的自觉行动,一种报效国家人民的手段和途径,这就是介乎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之间的人。我们周围许多老校长老教师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教育的真诚,对学生对家长的爱和同情,兢兢业业,默默贡献,这正是处于道德境界的人的表现。至于有些校长超越功利和道德责任层面,而是朝着对教育事业的探索,对人生能力的逾越,朝着造福于当下甚至留言于未来,这样的人则已经从道德境界向着天地境界的人生去逾越。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服务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人生最美好的基础阶段是在学校度过的,接受这样的重托,作为校长自然有着无尚的荣耀和崇高的责任意识,如果把这种责任和压力与自己的教育理想人生理想结合起来,管理着一所学校。那么,校长的人生境界就逐渐朝着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大步迈进。到那时,则探究教育之奇妙,享受人生探索之趣意,为社会苍生谋取福祉。这样的校长实际上早就超越了管理本身,甚至也超越了教育,而是将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作为自己实现人生理想,造福社会,奉献社会的一种渠道,一条路径。这就像一些企业家说的,“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对于其个人生活来说已不具有实际的价值,这些都将归于社会。”其实,任何行业的人走到事业的顶峰,都只是在为社会服务,大我无我,人生已经超然物外。也许,校长具有这样的情怀,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学校的幸运,师生的福气。这样的人古今虽也不多,但不是没有,比如大家熟知的陶行知、魏书生、霍愗征、朱永新、李镇西等等,就具有这样的特质。

总之,好校长成就好学校,孬校长拖累好学校。校长的素养内涵和人生境界决定了学校发展的方向、进程和内涵。校长的高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校长的成长进步才能带动学校的发展进步。当然,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事实上常常是校长借助于学校的舞台一步步成长至人生的高度,而学校也在校长的进步中发展积淀,最终成为有内涵的高层次学校。校长与学校同谋共进,共同成就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