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一个与农业相生相伴的词汇,那大概非“情怀”莫属了。这是因为,农业除了它作为商品的属性外,更担当着对生命的根本维系。选择从事农业就必须默认这种责任,无可推脱,所以,农业只适合有情怀的人。 源味君很多朋友做农业的初衷都是源于情怀,一心想做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者,但农业的生态追求与高效增收似乎又是一对矛盾,这导致很多农业创业者始于情怀,又死于情怀。 初冬,源味团队赶赴福建连城县四堡镇唯食森林农场,去看一个300亩的山地是怎么用自然农法种植,却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唯食森林农场创始人马华昌(左)与源味君(右) 未曾见到马华昌之前,只看他的朋友圈,深深觉得在他身上有三层属性:生活艺术家、诗人,以及农业人。 他有一个精致而有格调的小院,唤作尘颐小院,常在小院里呼朋引伴,喝茶品茗,享受快意人生,是为生活艺术家; 而在夜深人静,午夜梦回之时,也见他也发出诸多有关人生寂寥、今夕何夕的感慨,常有让人惊艳的言辞,是为诗人; 当然,他也会极力推一推自家的冷榨茶油,这个时候,我才醒悟,这是做农业的同行。 尘颐小院的夜 在这个略带寒意的初冬,源味君匆忙赶往福建,终于见到马总,一番交谈之后,我更愿意称他为“田园里的哲学家”。 眼前这个面容清癯、身材瘦高的就是马总本人了,40岁出头已发染秋霜,但眼里仍光芒矍铄,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 确实,在做农业之前,马总可以算是当地叱咤风云的人物,32岁凭借太阳能光伏产业赚到亿万财富。因为斥巨资做研发,而多晶硅的价格一路走低,最后无奈破产。 “我做农业纯属无心插柳,误打误撞。”马总笑道。 2009年,因为公司的太阳能产品需要一个农场做展示,不缺钱的他索性就建了一个农场,没曾想,后来行业不景气,工厂倒闭,农场倒是活下来了。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日本农人的“自然农法”,他深深认同这种理念:耕作方式应尊重土地,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征服自然。 在他看来: 种地和养孩子一样,我们不能给予太多东西,而应让作物回到它最自然的生长状态,不然长大之后就不健康。农法跟人生是相通的,内心坚定,生活就会简单而快乐。 说起种茶树的初衷,也很戏剧化。 当时马总请教日本的农业专家,怎样种地才能够偷懒,不用日夜操劳? 专家想了想,给了他一个答案:你种茶油树吧,简单好打理。 就因为这么一句话,于是有了这300亩山地上的3万多棵茶油树。 “我这个农场,领导们是不喜欢的,因为看上去乱糟糟的,一点也不整齐划一。”马华昌笑着说。 ![]() ![]() 虽是万物凋零的冬季,农场依然生意盎然 10年前,这片山地土壤贫瘠,植被稀零,草木荒寥,10年后,从原有的20多种物种,到现在400多种物种,真正地实现了生态平衡与物种多样化。 说到自然农耕的种植经验,马总归纳了六字箴言:免耕、覆盖、套种。 关于免耕种植: 这种懒人种植法,其实美国、阿根廷等很多西方国家,都在广泛推广,免耕法又叫保护性耕作,而我们还是在深耕并起垄。 深耕的话,地表的土壤被翻到下面,深层的土壤被翻到了面上,这样做,不但已形成的稳定土壤微生物群落被破坏,水分也会流失。 这就很容易导致:土壤中的菌群遭到破坏、土壤营养和有机碳损失、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而免耕法不会出现以上问题。 ![]() ![]() 关于覆盖: 覆盖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种植,覆盖使用得当,可以省去翻耕、浇水、除草以及应对害虫等等工序了。 覆盖物包括树叶,稻草,干草,堆肥,木屑,碎树皮,锯末,松针甚至纸张。 在我的农场里,用锯末效果就非常好,保温保湿,锯末腐烂后发酵为有机质,可以肥地。 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用覆盖法种茶油,3万多株茶树只死掉200多棵,成活率惊人。 ![]() ![]() 用锯末覆盖的土壤 关于套种: 在马总这300多亩山地上,套种了80多种作物,按照草本、木本、藤本等搭配种植,杂而不乱。 草本分黄花菜、鱼腥草、败酱、小黄豆、田埂豆、土豆等,对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木本分米槠、野鸭椿、碧根果、板栗、辣木、核桃、无花果、水蜜桃、杨梅、桃金娘等,可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藤本分百香果、猕猴桃、山药、田埂豆,刀豆,鹰嘴豆等,可以提升农场的物种多样性并且增加收入,而豆科则可以用来固氮。 80种作物结合,形成了一个生态森林。通过这样对多种农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实行套种间作,节约耕种的时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作物生产率。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油茶树5-6年才挂果,而进入盛产期需要12-15年,这样漫长的周期,必须得综合考量短期、中期、长期收益。”福建人一向以精明著称,这一点在很会算账的马总身上体现无遗。 ![]() ![]() ![]() 套种的好处很快得到了体现,短期内可以有收入的花生、小黄姜、黄花菜等,一年稳赚几十万;中期收入则有百香果、猕猴桃、香榧、碧根果、红心李、桃子、红豆桑、杨梅等;长期收入就是农场的主打产品山茶油了。 ![]() 农场的冷榨茶油,更好地保留茶油原有营养成分和原香味 ![]() 农场的生态产品展示中心 生态农业,从来都不是赚钱的行业,但,这是善业,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他的农场里,绝不允许伤害任何动物,各种飞鸟、野鸡、蛇成了常客,马总说,农场的主人有很多: 比如,那冲着我们尖叫的鸟,是灰头麦鸡,它在说我们进入了它的领地,它在抗议;一到春天,会有20多种蝴蝶翩翩起舞;而盛夏,萤火虫是农场夏夜里的一道风景,点点星灯、唯美浪漫;农场里还住着数不清的昆虫、鸟类,它们和茶树等作物,构成了一个平衡友好的生态圈。 ![]() 源味君在农场的晚餐,简朴营养 ![]() ![]() 蘸碟的醋、油,自制的面包,都是生态食材 ![]() 一饭一蔬一茶,此中有真味 采访中印象最深的,是马总对自然农耕的系统性认识和对各类作物习性的如数家珍。 当他拨开杂草对你讲述人类驯化植物的历史,当他热情地采摘桃金娘、蜜桔让我们品尝;当他兴致勃勃地描述这块地春天里的模样,告诉你地里的各种隐藏着的“宝贝”,你看到的好像是一个国王在巡检自己的国土,那样的一份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 马总领着源味团队参观农场 很难想象,他曾是几百号员工的老总,4部车,5个司机,身家过亿,在当地商圈叱咤风云。 “可能曾经得到过,又狠狠失去过吧,让人深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一切仿佛都看淡了,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我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在纷繁尘世辟一块清净地,这个农场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无论外界如何纷扰,这里永远都是一片净土。” “从商场精英到农场主人,这样的身份会带来落差吗?”源味君问他。 “和以前相比,现在确实相对清贫一些,但我并不怀念从前,那些都是人前风光,背后辛酸,每天生活在压力和焦虑中,是在为员工打工,如今彻底为自己而活,我更满意现在的状态。” ![]() ![]() 尘颐小院的主梁都来自旧房旧木,废物利用 ![]() ![]() 一砖一瓦皆出自马总自己的设计 他说:当我走在农场里,面对自己种出的食物的时候,能忘掉人情俗事,忘掉未谈成的客户,忘掉悬在头上的业绩,此一刻,我只属于自己,不用妥协,不受束缚,有一种真实的幸福与满足。 马总这种怡情山水、超逸逍遥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让我想起古时高蹈独往、萧然自得的隐士。 有那么多热爱田园的人,终身都在追求那一份求而不得的自在与隐逸,我想,在唯食森林农场,我寻到了。 ![]() ![]()
编辑 | 源味君 排版 | 小抽屉 |
|